<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6日,“玉津镇今津国学”少年班的孩孑们,在犍为李拔研究会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去双溪镇兰花村研学,同去的有玉津镇党委委员郭庆,县融媒体记者傳韦均,摄影爱好者代老师等一行人。 </p><p class="ql-block"> 犍为李拔研究会位于犍为文庙内,以宣传文庙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发扬本地一代循吏李拔的精神文化为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公益传承活动,让文庙儒家文化和李拔精神融入本土少年儿童,让他们能在国家的兴旺与奋斗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知道自己在学校,在社会,在家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社区治理,环境治理中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先进,远离恶俗。培养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为长大后参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做造福自己,造福家庭,也造福于人民,造福于国家的有用之材做准备。 </p><p class="ql-block"> 玉津镇近期“开展文庙国学文化传承公益项目活动, 大力弘扬古韵犍为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犍为文庙本土文化风韵”的计划正好与李拔研究会的宗旨相一致,于是共同创建了“玉津镇今津国学”少年班,分四个阶段开展:1、小学生“热爱家乡”研学活动;2、培训“今津小导游”了解熟悉犍Lb文庙历史文化;3、银龄陪伴童龄”传承儒家文化培训;4、展示学习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四项活动。 </p><p class="ql-block">昨天(12月26日)第一阶段:小学生“热爱家乡”研学活动,在双溪乡兰花村“立德家园的“犍为李拔研究会研学点”正式拉开帷幕。</p> <h3> 走进兰花村“立德家园”“犍为李拔研究会研学点”,大家都很兴奋。 去年十月,犍为李拔研究会配合兰花村村委会利用废弃的村民夜校,为留守儿童建起了“立德家园”犍为李拔研究会研学点,向30名留守儿童赠送了笔、本子、书、李拔的小故事等学习用品和书籍。研究会派出十名具有资深教师资格的研究会会员每周六前去授课,共授课63课时,参与听课人数达二千多人次。老师们把李拔文化融入本土少年儿童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村民们的交口称赞。今年春节后受新冠疫情影响,授课暂时中断。 今天再次来到这里,当李拔研究会秘书长李佳老师看到兰花村的孩子们时,激动地说:“孩子们好!我们想念你们。”</h3> <h3>犍为玉津镇党委委员郭庆宣布“今津国学”少年班与兰花村研学点小朋友“手牵手,心连心”研学活动正式开始!</h3> <h3>村支书杜钢勉励同学们珍惜好时光,努力学习,健康成长。</h3> <h3>犍为李拔研究会秘书长李佳老师向孩子们问好,并赠送新书《李拔家训》。</h3> <h3>“立德家园”“犍为李拔研究会研学点”班主任李慧老师带领同学们齐声朗读《李拔小故事》“黄旗坝”。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在兰花村上空久久回荡……</h3> <h3>农技课开讲了。村民杨兴隆,是兰花村的农民诗人。他种了几十年的兰草花,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种植兰草花的乐趣和要点。还深情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兰花诗。孩子们听得专心致志。</h3> <h3>巳退休的老乡长潘复强老师以“图说兰花村”形式,向同学们直观详细地介绍兰花村的历史和未来的发展。他幽默风趣的谈吐,引人入胜。</h3> <h3>手工课上,李慧老师教大家用橡皮泥揑各种模型。李慧老师首先揑了一个圣诞老人,激发出了在场师生们的创作热情,大家纷纷开动脑筋,创意无限地揑出了许多小玩意。</h3> <h3>孩子们把揑好的小玩意和画好的图画,赠送给刚认识的新朋友,增进相互间的友谊。</h3> <h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当益壮的潘复强老师深知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地头,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h3> <h3><br>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高兴得相互交流,对潘老师鼓励大家亲手摘柑子,兴奋得睁大了眼睛。</h3> <h3>女同学手捧自己摘下的椪柑,男同学则相互分享劳动果实。黄澄澄的椪柑映衬着他们流着汗水的笑脸,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随行老师不失时机地说道:“椪柑甜吧?只有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才是最甜的”。</h3> <h3>午饭时间到了,兰花村的土特产红薯宴是当地出了名的的美食。孩子们胃口大开,吃了一碗又一碗,兴高彩烈地排起长队去盛饭。</h3> <h3>返城时间到了,再见了兰花村!李拔文化,兰花精神,永远铭记我们心中,源源流长……</h3> <h3>犍为李拔研究会编撰 2020.12.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