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带头组织的“怒江教育帮扶支教”活动,作为一名山东省唯一的支教老师,深感责任之重大。来到兰坪以后,我被分到了兰坪县民族中学,来民族中学支教的共有5位老师,分别是来自:河北唐山的廉学刚老师、山西太原的李登峰老师、新疆乌鲁木齐的王强老师、徐淑娇老师。因其他四位老师都是高中教学的专家,而自己一直在初中工作,所以我就只身一人在民族中学的初中部开展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来支教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两个月内,失去了我们滨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三次培训,教育部领航工程工作室与滨州市名教师的两次送教活动。支教的两个月里,在民族中学先后参加听课、上课、评课、代班主任、研讨等活动,并参与了县教体局安排的说课、上课等一系列比赛,周末还给自己原单位的孩子们开直播课堂等等,真可谓忙得不亦乐乎。两个月来,一直想理理支教以来的感悟和心得,但由于各种原因一拖再拖。直到兰坪县教体局把我们派到乡镇学校指导工作后,种种感受立上心头,梳理一下已成“义不容辞”之举。</p> <p class="ql-block"> 1. 走进兰坪,切身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面积4455平方公里,这里平均海拔2912.7米,最高海拔4435.4米。走进兰坪,高山耸立,却也有数不尽的高楼大厦;山路蜿蜒,但不乏修缮完整的盘山公路;山峰相连,却也有贯通山脉的广阔隧道……。走过兰坪的每一所学校,都各具特色。这里的学校大都是在大山上开发出的,但学校的硬件设施齐全,既有高大气派的教学楼,也有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综合楼、图书楼等,还有标准化的“塑胶”跑道……。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也令人印象深刻,不管是教室内、走廊间,还是学校的每一面墙壁等等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一切的一切,不得不让我联想到中国人民的智慧与中国力量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 2.老师们“坚守”大山教育,满腔教育情怀。</p><p class="ql-block"> 来到兰坪的不同学校,了解了当地的老师和教育模式,与我们支教老师相比,他们有两个“优越”条件,一是这里的老师们没有“办公”(很多老师称之为‘坐班’)的概念,也就是每一位老师每天上完自己的课以后,其余时间可以不用在办公室;二是这里的老师们的退休年龄比我们要早,女老师50岁退休,男老师55岁退休。当时我对此感到十分“疑惑”。而当真正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解答:这里的每一所学校都是由“大山”开发后建设的,比如民族中学的大门口在大山脚下,而老师们的宿舍则在山顶,如果是正常步行最少需要20多分钟的时间。在曾经走过的一些乡镇学校中,老师们除了要克服上下班所“爬行”的山路以外,如果有要紧的事情来县城,除距离县城最近的金顶中学以外,其他乡镇到县城,单程就得2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而兰坪县城距离怒江州的泸水市单程最少需要7个小时的车程。想到这些,这里老师们的“优越”条件,好像变的不够“优越”。曾几何时,我对自己一直工作的单位(乡镇学校)感到过“迷茫”,但为了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为了那一份份执著的信任,我一直坚持,有几次可以报考高一级的学校都放弃了。渐渐地我也明白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很伟大,但走入兰坪以后,我才明白了伟大的真正含义!他们是坚守在大山脚下的指路明灯,我为他们的坚守而感动!</p> <p class="ql-block"> 3.所有兰坪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来到兰坪,不管是参与各个学校的“推门听课”还是县里的“赛课”活动,无不体现着老师们对教学的热爱。透过课堂,仿佛看到了他们的“寄托”,他们也期待孩子们能好好学习、走出大山;透过课堂,也能看到他们对孩子们的担忧,担心孩子们学不会、学不好;透过课堂,更能看到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全神贯注的讲解着,向我们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除了体会到兰坪本地教育工作者的情怀,还有部分新兰坪教育工作者对我的影响,也就是为了共同的梦想奔赴到此的“新兰坪人”。新兰坪教育工作者中,有我们教育部帮扶支教小组的老师们,还有珠海支教的老师们,也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彪老师以及他所带领的支教团队。</p><p class="ql-block"> 所有帮扶小组的老师兢兢业业,不遗余力的奉献着自己,竭尽所能的为支教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家每天在支教群里的工作汇报不断激励着我。在大家的影响下,我每天坚持总结自己的工作,但担心自己“文笔”太差,写的东西不敢发到群里,只是发给了工作室主持人邢成云老师。此外,我们支教团队中的部分老师因高原反应,身体出现很多不适,像陈玉萍老师、廉学刚老师等等,但他们依旧坚持工作,没有任何抱怨与退缩。我则因为胃部不适不能吃含辣椒的菜,所以每天在学校餐厅重复着“西红柿炒鸡蛋”。即使这样,我们也一直坚守着我们的初心。在民族中学的支教团队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在初中部,但我们每周都会在廉学刚老师的组织下交流、汇报、研讨我们的支教工作。我们都在思考并践行着:如何把我们的理念留给这里的每一位老师,如何通过老师去影响孩子们……。在后续的支教工作中,我们依然会竭尽全力的做好一切。我除了做好这里的工作以外,来到兰坪一周,我原来单位的很多学生说想我,还有孩子担心抛弃他们,也有很多孩子说代课老师的课他们听不懂(学校安排的代课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不知道他们是出于想念还是其他原因),于是我应孩子们的要求,给他们开展了“空中课堂”,每周定时为他们答疑解惑。我虽然没有很多老师的“丰功伟绩”,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彪老师,是我们支教团队人人仰慕的老师,对兰坪的发展可以称得上“功不可没”。宋老师是法学博士,又是兰坪县挂职副县长,2019年6月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候选人,同年10月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扶贫先进工作者”,12月被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评为第二届“最美教师志愿者”。2017年10月,宋老师率先在怒江州组织成立“沧江读书会”,以普及阅读,提高全民阅读素质。我们的支教团队也在宋老师的提议下成立了“沧江•领航读书会”,大家在书里寻找自己喜欢的人与事,甚至可以找到“家”的感觉。宋老师为兰坪的发展鞠躬尽瘁,也因他的个人影响力和个人魅力带动了很多性情中人来关注兰坪、走进兰坪、支持兰坪。我们也通过宋老师举办的“沧江讲述”沙龙第五期活动,认识了来这里帮扶的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老师及他的团队,他们也是悄无声息的汇入兰坪,为兰坪教育事业乃至各项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着……。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出类似的动人心弦的人和事,他们在无言中彰显着人性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 四、“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走在奔向“完美”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 来到兰坪,除了体会到老师们的满腔热情,也体会到了兰坪教育中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这里的老师们对教学都是满腔热血,但可能因大山的“阻碍”等原因,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出现了暂时的“滞后”。</p><p class="ql-block"> 1.老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太少,导致了他们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不到位。</p><p class="ql-block"> 与民族中学的一位教龄20年左右的老师聊天,得知老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她20年的时间就参加了一次外出培训。因此,老师们对课程改革的了解也就很少。课堂上,老师们的教学只是对知识进行传授,并且几乎还是原来的“一言堂”,对于“课程”理念的体现、课程标准的研读、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教学评价的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都很难得到落实。</p><p class="ql-block"> 2.老师们走“山路”的时间太长(不“坐”班),导致了教研活动的缺失或教研的成效太弱。</p><p class="ql-block"> 来到兰坪,参与了教体局组织的两次大型活动,一次是高中两年一届的优质课比赛,优质课比赛的科目只有“英语”、“生物”,比赛科目轮流制定,而且每个高中学校只出2名教师参赛,所以对很多老师而言,一生能参加几次县市级的优质课比赛简直成为“奢望”;第二次参与的活动是初中数学的“说课”比赛,说课比赛是在“国培计划(2020)国家级贫困地区骨干教师研修项目” 的背景下举行的,参加培训的兰坪县数学老师都参加了此次活动。据当地老师反应,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说课活动,而且学校也从未举行过这种活动。</p><p class="ql-block"> 来到兰坪的每一所学校听课,同一年级的老师课堂几乎看不到“集体备课”的影子。他们的课堂中,还是秉持原来的信念——知识的“满堂灌”。虽然学校会对每个学科的教研有规定,但真正执行落实的或者说教研的成效在哪里,对于“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磨课上课”、“观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很多老师没参加过。</p> <p class="ql-block"> “大山”不应该成为阻碍老师们发展的“理由”。我们应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去寻找解决“大山”问题的措施与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在线”研讨组织不同级别的研讨会,也可以借助“云教育”等等对老师进行培训,更可以借助教育云平台举行像“优质课”、“说课”等这样的比赛活动。当然,这些学习成效取决于学校的评价设计与老师们的学习欲望,就像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是一样的道理。总之,理念决定一切,只要想克服困难,办法一定会有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老师们都能找到适合“本土”的最好的教学方式。任何事情都没有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完美,至少我们要敢于向完美挑战!</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说:如果把兰坪教育比作“蓝天”,我愿做兰坪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与所有的兰坪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一起奔走在“兰坪教研”的道路上。虽然我们的支教只有一个学期,但我们的教研友谊会永存!最后还要感谢所有的“遇见”,感谢教育部领导提供给我们的支教机会以及给予我们的帮助、感谢各基地大学导师与领航名师的指导、感谢怒江州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感谢我们支教“战友”的团结奋进、感谢学校老师们带给我们的热情与温暖、感谢为兰坪默默奉献的其他志愿者所带给我们的一切正能量、感谢这里的孩子们给予我们的信任。</p><p class="ql-block"> 在这大山深处,我们都尽其所能的留下我们的所有,因为我们着实不想留下遗憾!后面的支教工作,我们依然会竭尽全力,力争让支教的岁月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