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无锡地处江南水乡,多河湖港汊、水面广阔、河网密布,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桥遍布城乡,因此无锡是名副其实的“桥乡”。</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京杭大运河畔河道上的一座高脚木屋里,推开窗户就可看见横亘在京杭大运河上的大铁桥“吴桥”,河中央的黄埠墩。(图为二十一世纪时吳桥附近运河景色)。吳桥也是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更是饱览了京杭大运河上扬帆起航、百舸争流的景象。就像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的祖国》里的歌词那样:“一条大河波浪宽......听惯了艄公的号子......因此养成了看桥、拍桥的兴趣爱好。</p><p class="ql-block">退休以后,有了闲暇时间,我背着简陋的傻瓜相机、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家乡城区的大街小巷,远郊的边远农村。通常是行程十五公里内自行车骑行,十五公里以上乘坐公交车抵达乡镇,下车后徒步田间、河畔,向当地人和知情人了解桥的历史和曾经发生的故事,寻访老桥、古桥、名桥、现代化新桥。历时十几年,乐此不疲,积累了几千张桥梁影像资料和有关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这是人类在改善自然环境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表现了人类的智慧。</p><p class="ql-block">纵横交错的河湖港汊虽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食物,但是也给彼岸的人们交往带来障碍,甚至举步维艰,于是人们开始千方百计改造自然环境,建造起形形式式的桥梁。从独木桥、木梁桥、蹬步桥、到石板桥、拱桥、曲拱桥、桁架桥、铁索桥、悬索桥等桥梁。</p> <p class="ql-block">无锡素称江南水乡,多河湖港汊、水面广阔、河网密布,桥也多。以清末民初年间无锡古地图为证:在清末民初无锡城乡的行政区划先后设立了十七个乡、镇(市)级单位,民国初年改称为十七个区。其中标注村镇地名带“桥”字的就有新渎桥、陆区桥、堰桥、长安桥、东房桥、刘潭桥、张镇桥、钱桥、藕塘桥、八士桥、张泾桥、查家桥、学桥、茅塘桥、坊桥、江溪桥、周潭桥、方桥、板桥、南桥等二十个。桥在江南水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 <p>清代无锡西北地区古桥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无锡市现在行政区划图</p> <p class="ql-block">据清光绪年无锡地方志记载:清代以前无锡古运河上有古桥11座。自北向南依次为洛社桥、莲蓉桥、北水关桥、仓桥、中市桥、南市桥、南水关桥、塔桥、跨塘桥(阳春桥)清名桥、北望亭桥。</p><p class="ql-block">现在仅存洛社桥、莲蓉桥、跨塘桥、清名桥,除清名桥基本保持原貌外,其他均经过了多次翻建、扩建、改建。</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现代桥梁</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上的桥是无锡的骄傲: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前后后建造了向化一号桥、洛社老桥、东方红老桥、石塘湾大桥、高桥、山北大桥、吴桥、大公桥、钢铁桥、化肥桥、蔡皇村虹桥、新安大桥、312国道跨运河大桥、北望亭新桥。东环城运河上的工运桥、高墩桥、亭子桥、槐古桥、跃进桥(妙光)。西环城运河上的江尖大桥、永定桥、人民桥、显义桥、西水关桥、体育场桥、文化宫(清扬)桥、淘沙桥、南水关桥等等桥梁,并且多次翻建、扩建。</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无锡市开通了从古运河黄埠墩到南门旺庄的无锡市中心西南绕城运河新河段、在绕城运河新河段上新建了、蓉湖大桥、锡山大桥、梁溪大桥、开源大桥、红星桥、盛新大桥、金匮桥、清宁桥、金城桥、新扬大桥、华清大桥(老桥名下甸桥)、永旺大桥。</p><p class="ql-block">到2012年秋无锡大运河主航道上已建成并保有最多时的桥梁共有37座,(由北向南)依次为:西环路桥、向化二号桥、向化一号桥、洛社大桥、东方红老桥、新东方红桥、新长铁路桥、石塘湾老桥、葑溪大桥、惠澄路大桥、锡宜高速路桥、惠运大桥、高桥、山北大桥、凤翔大桥、吴桥、蓉湖大桥、锡山大桥、梁溪大桥、开源大桥、红星桥、盛新大桥、金匮桥、清宁桥、金城桥、新扬大桥、华清大桥、永旺大桥、高浪大桥、新虹桥、震泽大桥、新安北桥、新安南桥、新安公路桥、硕放桥、环太湖公路桥、丰乐桥。经过京杭大运河无锡段航道升级改造,至2014年冬笔者再次考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的桥梁时确认还有35座桥。其中:向化二号桥、向化一号桥、东方红老桥、石塘湾老桥、新虹桥、新安南桥被拆除后建成向化人行桥、东方红人行桥、石塘湾人行桥、新虹桥旧址上建成新虹桥新桥,新安南桥被永久性拆除,没有建新桥。由南面的312国道新安公路桥取代。</p> <p class="ql-block">丰乐桥</p><p class="ql-block">丰乐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时称龙汇桥。嘉庆年间重建后改名丰乐桥,俗称北望亭桥。清宣统年间的《无锡县志》中也有类似记载:“丰乐桥跨运河,旧名龙汇桥,俗称北望亭桥,因为文革期间附近是“苏州地区五七干校”所在地,遂改名为“五七桥”,二十一世纪后,改建为现代化拱桥后,当地人忌讳“五七”与民间做丧事的称谓谐音,遂提议复用古称:“丰乐桥”,有关部门顺应民意,复称“丰乐桥”与苏州望亭发电厂隔着望虞河隔河相望。“丰乐桥”桥堍西南侧为苏州农科院驻地,成为苏州在望虞河北岸的一块“飞地”。</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环太湖公路新安大桥</p><p class="ql-block">以前新安镇上没有桥,只有渡口。1964年,由集体和个人出资,在新安南街稍建造了一座横跨京杭大运河的行人桥,初建的新安南桥长67米,宽2米。从此结束了上下塘百姓靠摆渡过河的历史。1995年,新安镇南街稍的跨运河行人桥由国家交通部门拆建,正式命名为新安南桥,长80米,宽6米。2010年7月因配合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拓宽改造,新安镇上历史最悠久的新安南桥老桥被拆除 ,退出历史舞台,由南面新建的312国道跨京杭大运河新安大桥取代。</p><p class="ql-block">1986年9月1日新安到硕放飞机场的公路通车,新安北桥同时建成。2009年12月新改建完工的新安北桥全长562米,设计最大航宽80米,航高7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该桥位于无锡新区老新安北桥桥位处,西南接华新北路穿越新安镇区;东北方向落地后与城南路平交,连接新梅路至硕放飞机场、梅村;成为新安镇区跨越京杭大运河的一条快捷通道。 </p><p class="ql-block">1991年5月位于新安镇南侧,跨越京杭大运河的新安运河大桥竣工。该桥全长319.16米,,宽14米,2005年局部进行了改造,是老312国道后来称沪宁二级公路无锡东段线的过运河通道。</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南硕放大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安位于无锡新区南大门,距市中心东南30里。自宋代起就称新安,与扬名同为无锡最古老的乡镇之一,元置新安巡检司于此。元末张士诚曾在此筑土城。历来是无锡南部重镇。境内地势平坦,河道密集,南通太湖,东入运河,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有直接沟通运河、太湖的新安溪,大溪港、沙墩港等支流。镇区沿京杭大运河呈南北向延伸。栽桑养蚕、临湖养鱼,手工业发达,旧时新安产龙须席,1947年版《无锡指南》记载:“新安乡居民,田事稍闲,辄以织席为业,行销于浒关虎丘一带”。尤以月城里、木排圩等地农民为最。1970年后,由于乡镇办起工业,农民进厂务工,织席业逐渐衰退。乡镇企业、现代企业逐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内河航运无锡港新安大桥作业区码头东至沪宁铁路、西至京杭运河、南至硕放大桥、北至老312国道,面积1100亩左右,设置19个泊位,为水运物资提供装卸平台,年设计吞吐量为408万吨,是无锡地区主要的黑色金属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新安段有三座新安大桥</p><p class="ql-block">新安运河大桥东堍是无锡市内河港口码头。新安运河大桥西堍是新安花苑和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新校区,以及连接苏锡公路南达苏州、西至华庄。</p> <p>京杭大运河无锡新安镇震泽大桥</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新安蔡皇渡双曲拱桥跨京杭大运河蔡皇渡,1973年建成双曲拱桥,长80米,宽7.5米,时称新虹桥。1978年以其发行中国特种邮票8分,拍摄科教电影纪录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6年前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南蔡皇渡双曲拱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航道升级拆除改建为上图拱桥,2006年后又改建为梁式大桥。(详见下图)</p> <p>京杭大运河无锡新安镇新虹桥(连接吴都路)</p> <p class="ql-block">2006年后新安蔡皇渡新虹桥雄姿</p> <p>高浪大桥</p> <p>高浪路长广溪大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南段</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南周泾巷水上加油站</p> <p>京杭大运河无锡</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南永旺大桥</p> <p class="ql-block">华清大桥</p> <p class="ql-block">新扬大桥</p> <p class="ql-block">金城大桥</p> <p>清宁大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绕城段盛新大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段上现存的“外白渡桥”——新金匮桥。无锡金匮桥初建于1988年,旧桥为城市主干道太湖大道跨越京杭大运河绕城段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由于拱趾沉降不均匀,于2011年重建为新的钢结构金匮桥。新桥桥面设双向8车道,宽度从30米增加到46米,两侧设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同时具有独特的景观效果,完全可以与上海外白渡桥媲美。</p> <p class="ql-block">改造前的金匮大桥,始建于1988年,2011年拆除重建。</p> <p class="ql-block">新金匮桥竣工留影</p> <p class="ql-block">红星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绕城段开源大桥</p> <p class="ql-block">梁溪大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绕城段梁溪大桥上拍摄</p> <p>京杭大运河无锡绕城段锡山段</p> <p>绕城运河上最早的桥——锡山大桥 1980年,锡山大桥在绕城运河段地面上开建。1982年河道挖通后通车。</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最靓的桥——蓉湖大桥 2003年建成的蓉湖大桥是交通功能和景观特色结合得最为完美的一座桥梁。采用钢管砼作大桥主塔,这在国内斜拉桥设计中也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2003年建成的蓉湖大桥是采用钢管砼作大桥主塔。</p> <p>京杭大运河无锡米市新三里桥</p> <p class="ql-block">1917年建成的吴桥是当时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第一座现代化桥梁。</p><p class="ql-block">关于吴桥的由来,有史料记载:吴梓敬,又名子敬,安徽人。曾在上海与他人合开丝厂,宣统元年-1909年,与祝大椿、何梦连(著名奥林匹克活动家何振梁先生之父)在无锡惠山浜口开办源康丝厂。每年茧汛的时候,他要到无锡购茧,兼理丝厂的业务。由于源康丝厂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南岸,行人来往都要依靠渡船,落水丧生之事时有发生。于是他提出仿照上海外白渡桥的样子设计建造一座桥梁。民国5年(1916年)春破土动工,翌年3月告竣,为了纪念吴梓敬先生的义举,命名为吴桥。实际造价为银洋32324元,全部由吴氏承担。可惜的是,吴子敬不久就患病在上海去世了,当时桥还没正式通行。无锡人感其高义,由薛南溟主持在锡为吴子敬召开了追悼会,将吴子敬的木主牌位迎放在惠山寺的尊贤祠和至德祠内,与列代乡贤一起,供人瞻仰,以志不忘。”</p> <p class="ql-block">吳桥也是京杭大运河无锡段翻建最多的现代桥。吴桥横跨京杭大运河,始建于1916年,吴桥起初是仿上海外白渡桥修建的钢结构桥梁,1965年拓宽成混凝土桥后改名为解放桥,1982年再次翻建后恢复原名,1994年拓宽翻建成钢筋混凝土箱梁桥。</p> <p class="ql-block">2020年后的吴桥</p> <p class="ql-block">凤翔大桥南引桥(盛岸地铁站段)</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0日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凤翔大桥建成时是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最宽的桥——凤翔大桥主桥长237米,主跨105米,总宽45米,设置双向8车道,是无锡市第一座双向8车道的桥梁,也是当时无锡段运河上最宽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山北大桥新桥2021年2月20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山北大桥新桥</p> <p class="ql-block">山北大桥新桥</p> <p class="ql-block">山北大桥老桥</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潘葑段</p> <p class="ql-block">无锡西北乡民间素有“一个“潘葑”渡,三顶大洋桥”的民谣。如今“潘葑”渡口已经荡然无存,但是新建有四桥六座桥梁。至2014年9月,京杭大运河“潘葑”段运河上,最东面的是高桥,最西面的是葑溪大桥,中段并列的是惠运大桥和锡宜高速公路跨运河大桥。</p> <p class="ql-block">新高桥</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0日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新高桥</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0日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新高桥</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20日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老高桥</p><p class="ql-block">高桥横跨京杭大运河南北,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1965年建成钢筋混凝土板式桥梁,1979年又改建成为悬挂式拱梁桥,现在因为过往车辆超载,高桥严重受损,已经限制通行,面临再一次重建,高桥是一座年轻、时尚,但是不堪重负的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皋桥古石拱桥(位于今高桥北侧,横跨五泻河)</p> <p class="ql-block">中段并列的惠运大桥,惠运大桥由二组桥四座桥梁构成,一组是342省道、312国道跨越京杭大运河大桥,一组是沪宜高速公路跨越京杭大运河大桥,都是双线大桥。惠运大桥是跨越京杭大运河的特大桥,之所以称之为特大桥,主要是因为其桥长484.6米,主桥上跨京杭大运河,其主桥跨径达到100米,是342省道所有大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通行能力设计为一级公路标准,而且在相距不到30米的京杭大运河上,同时建造一座相似的沪宜高速公路特大桥,2006年10月创造了一个“交通神话”下午4点,施工人员开始对最后剩下的2米缺口进行浇注,浇注完工后只需再对桥面进行一些后期配套施工便可通车。该大桥赶在冬季来临前竣工。</p><p class="ql-block"><br></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葑溪大桥桥面</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葑溪大桥。</p><p class="ql-block">葑溪大桥横跨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全长834米,主桥长260米,一跨过运河。采用不对称的高低塔(子母塔)斜拉结构,北塔距桥面高41米,南塔距桥面高31米,高塔设置12组斜拉索,低塔设置8组斜拉索,2010年6月30日,无锡市首座子母双塔斜拉桥,惠澄路葑溪大桥正式通车。</p><p class="ql-block"><br></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石塘湾段</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石塘湾人行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石塘湾人行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石塘湾人行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东方红大桥东移二公里新建双跨大桥。跨越京杭大运河及沪宁铁路、沿河两岸公路。</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东方红大桥主跨</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大桥新老交替施工期间留影</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新长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年老以后,我轻装上阵,带着普通照相机或者手机,骑着自行车、或者乘坐公交车到达偏远的乡村、徒步考察了无锡城乡的许多桥梁。西北到洛社镇绿化村志公桥,锡西大桥,东南达苏南机场南面,望虞河畔的丰乐桥。至今已经完成了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所有跨京杭大运河桥的采风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譬如在拍摄石塘湾的新东方红桥和新长铁路桥时,新东方红桥和新长铁路桥桥堍被企业、民居阻隔,去了几次,角度不行,照片不理想,后来弃车沿着小河浜徒步前进,又遇到河口排灌站被收废品的农民工占用,堆满杂物,更可恶的是豢养了两条猛犬,见人上蹿下跳,狂吠不止,好不容易摆脱狂犬,改道穿越沿河企业,到达京杭大运河边,才完成拍摄。</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东方红老桥</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东方红原址新建人行桥</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洛社大桥</p><p class="ql-block">洛社大桥曾经是京杭大运河无锡西段上唯一的古桥</p><p class="ql-block">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越江南古城无锡,西接常州,东连苏州,全长八十里,其中:出无锡城北门到常州界近四十里,洛社大桥是京杭大运河无锡西段古代唯一的一座横跨京杭大运河的桥,这种状况,从公元665年建洛社桥到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建造吴桥,延续了长达一千三百多年。</p><p class="ql-block">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炀帝开挖江南运河,贯穿洛社。唐麟德年间(公元665年)建洛社桥。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多次从运河经过洛社。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洛社桥东移至开利寺前。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洛社石桥毁于太平天国兵燹,后建有狭小的三节木桥,木桥上行人拥挤时常有落水溺死之事发生。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曾经担任黑龙江将军的无锡石塘湾人李金镛捐资重建洛社石拱桥,1971年洛社镇区段运河拓宽,拆除石桥。1972年,建造成跨径46米,宽6米的钢筋水泥大桥。1986年,为了适应人行车流增长的需要,将原桥拓宽一倍。2012年,为使大运河能通行1000吨级船只,镇区运河再度拓宽,在原址拆旧建新,建成钢管混凝土悬杆拱桥,拱桥主线全长871米,宽26米,桥名:“洛社大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竣工后的洛社大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洛社大桥</p> <p class="ql-block">向化桥老桥,摄于2014年。是我在2014年秋天参观新洛社大桥、西环线大桥通车,途中一睹志公桥、“向化一号桥”芳容,当时向化桥人行桥新桥已完成主桥施工。在向化桥人行桥新桥没有正式通车之前,就出现了新老向化桥人行桥并存的局面。老的“向化一号桥”是一座钢架结构桥,宽2、3米,能够通行小型车辆。向化二号桥用于化肥厂运送生产物资。上了引桥就能看见紧贴着旧桥又有一座新桥,正在施工中。</p> <p class="ql-block">向化桥位于洛社镇区西侧,连接京杭大运河北岸的马盘村和南岸花渡村的新苑集团公司,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当时的无锡县化肥厂为沟通两岸物流和方便两岸居民往来,靠地方筹资建造的一座“便民桥”。</p><p class="ql-block">说来我与洛社有缘,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学校组织支农劳动,在离洛社镇区西南方向三里路的薛家弄生产队参加麦收和插秧,有一次晚上生产队在花渡村放映露天电影招待当地农民和参加支农的学生,我们打着手电筒在田埂小路上向西步行了三里路,兴高采烈地去观看露天电影,虽然那一天去过花渡村、一路上黑咕隆咚,未识花渡庐山真面目。由于干农活勤快,知书达理,当地农民女主人居然想认我这个城里小男孩作“干儿子”!不久之后,我上山下乡去了苏北农村务农整整十年,与她们家断了联系。</p><p class="ql-block">只听当地人说过花渡村张毅甫柴市收忠骨的故事: 张毅甫,字政三,祖籍四川绵竹。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登文天祥榜进士,任盐城县令,政简民和,世称“清风两袖,不异东坡”。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军渡江南侵,毅甫奉诏勤王,即与从兄弟政一、政七追随文天祥,同心戮力,抗击元兵。过无锡五牧时,毅甫因爱此地风物之美,遂移家于花渡。其后,政一、政七战死于思州(今贵州省岑巩县)。毅甫与文天祥转战于广东潮阳一带,文天祥于五坡岭(在今广东省海丰县)为元将张弘范部所俘,被押送至大都(今北京),始终不屈,从容就义于柴市。毅甫闻讯悲伤不已,即挈文天祥家属,至柴市收其骸骨,归葬其家乡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县)。然后隐居花渡,元朝屡征不仕。</p><p class="ql-block">马盘村位于京杭大运河北岸,马盘四面是河,东起半夜浜、石渎河,南至大运河,西接万新河,北依大白荡,四周被水围绕,形似盘子。是历史上“洛社八景”之一,明崇祯进士王永积做“洛社八景”诗,其中就有一首为《马盘牧唱》。近年马盘村村民编写了马盘村村志,并且公开出版发行,真是让人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南岸的新苑集团公司(前身是无锡县化肥厂),是一家著名的老企业,早在大跃进年代,就成功地生产出化肥,后来又通过技术革新,生产出替代进口的优质化肥,改革开放后,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取得了快速发展,原来的厂房离洛社镇区只有几百米,随着镇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化肥厂沿大运河逐步向西扩展到了花渡村,已经离洛社镇区有一公里之遥,新苑集团公司曾经作为无锡经济改革的一面旗子,无锡市政府有关部门曾经组织全市大中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去参观学习。无锡县新苑集团公司率先试行全员劳动合同 制”试点经验是当时无锡市国有企业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案之一。我也受邀参加过一次无锡市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会议就在无锡县新苑集团公司现场召开的,当时我们公司在会上作了推行全员抵押承包股份制试点经验介绍。</p><p class="ql-block">旧地重游,当年我曾经支农劳动的薛家弄生产队已经成为洛社镇区的一部分,当年接待我们食宿的房东大娘已经过世,男主人还依稀记得我这亇懂礼貌、干活勤快的小眼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向花桥新人行桥摄于2018年</p> <p>京杭大运河洛社至五牧段</p> <p class="ql-block">直湖港志公桥。</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五牧段河面开阔,沿河两岸河网密布,建筑物众多,不便建桥,从离大运河南岸一公里处建造了跨越直湖港的志公桥进常州界。</p> <p>京杭大运河无锡城北锡西大桥(西环路大桥)</p> <p>京杭大运河无锡最西端城北西环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无锡地区原来有古桥几百座,在上世纪五十年里,为了方便水陆交通,拱桥改平桥,石桥改水泥桥,拆的拆毁的毁,至今已不足三十座,幸存的一些古石桥又大都散落在乡间,掩藏在野草杂树间,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目前尚存的古桥有:伯渎桥、定胜桥、钱公桥、兴隆桥、迎龙桥、大成桥、梁塘桥、金莲桥、耕读桥、乐稼桥、陆墟桥、清名桥、扬名大桥、巡塘桥、跨塘桥、张桥、宝界桥。</p> <p class="ql-block">无锡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桥——金莲桥 惠山寺前的金莲桥,建于宋,位于惠山寺御碑亭前,是宋代抗金名相、无锡人李纲修建的。距今800多年。金莲桥造型古朴,优美匀称。长10.7 米, 宽3.04 米。为三孔石梁桥,每孔有6 块石梁,两端为石砌桥台。桥台两端有横帽石梁,雕有怪鱼首和螭首。桥两侧各有华版石,上承石栏,外侧雕刻宋代典型的“压地隐起缠枝牡丹间化生(童子)”图案,极为典雅华美,寓意富贵吉祥。石栏杆由莲花状望柱和透空栏板组成,雕有荷叶净瓶和拐杖,桥栏两端还有抱鼓石。虽历代重修,但结构未变,当年的石料有的还留在桥上呢,不过所剩无几,弥足珍贵。仅存莲花望柱、抱鼓石各一个,还有几块紫褐色原石桥面石。古今材质凑于一桥,风雨驳蚀。 金莲桥得名于金莲池,唐代有位诗人这样颂吟金莲池“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p> <p>巡塘古镇古桥</p> <p class="ql-block">扬名大桥是目前无锡境内唯一留存比较完整的三孔石拱桥。</p><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宋代之前即有扬名乡,为无锡最古老的乡镇之一,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这里,还留存许多旧有村巷地名,比如以生产小箱豆腐闻名的曹婆桥和张巷。据介绍,扬名人吃苦耐劳,即便是做豆腐这种古代社会所头疼的苦活,也能变成他们致富的门路。这里的人头脑也颇为灵活,在光绪年间有个叫做顾达三的人,可以说是无锡最早开始炒地皮的人之一,看中了火车站附近的芦苇荡和坟地,但不久后此地即修建铁路,土地价格大涨。以前,扬名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工商业发达,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一批亿元乡之一,现在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于此。尤其是境内的金星大队,1952年时,前苏联金星集体农庄访华代表团曾到其时的盛南村访问,并结为中苏友好单位,由此,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即以“金星”命名,1952年,即被评为“全国百强村”第十位。扬名又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有夏商时期遗址许巷,春秋战国时的马蠡港、尺码渚等遗迹。 </p> <p>耕渎桥</p> <p class="ql-block">西乡阳山陆区镇陆墟桥</p><p class="ql-block">陆墟桥 在无锡市惠山区陆区镇,现存一座800多年的古桥---陆墟桥。 据有关方面的记载:南宋初年,浙江人陆羽带领儿子陆墟来到江南水乡安阳山脚下,开荒、种茶、开茶店、发展茶文化。当时其居住地方就是现在的陆区镇,到安阳山去开荒种茶,要绕过一条小河,深感不便。在陆羽去世后,陆墟就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单孔黄石桥,取名叫陆墟桥。 陆墟桥面上刻有:国泰平安、风调雨顺。在桥的两侧刻有"鸭头春涨绿浸柳堤,鹰齿云排红迷桥岸"的对联。据了解,现在陆区地名的来历,也是从陆墟桥演变而来的。</p> <p>而如今让无锡人引以为豪的清名桥始建于明万历中,旧名清宁桥,清代多次重建、重修,为避道光帝讳,改清名桥。1958年,南长街拓宽,该桥西堍改建成马鞍式,南北两面各有石阶16级,现桥基保持良好,栏石无缺,整个石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为无锡古运河上留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一座古石拱桥,在无锡人的心目中,清明桥在历史上的繁荣就象那幅名画《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一样,是古老运河历史的符号、繁荣的象征、文化的缩影。清明桥是古运河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是体味运河千百年文化遗存的窗口。</p> <p>定胜桥</p> <p>蠡园春秋阁仿古拱桥</p> <p>鼋头渚公园充山大门前的古石拱桥(无锡城中荷叶村泗堡桥拆迁移建)</p> <p>南郊梁塘桥</p> <p>惠山古镇宝善桥</p> <p>惠山古镇宝善桥</p> <p class="ql-block">西门棚下街迎龙桥</p> <p>羊尖严家桥</p> <p>严家桥</p> <p>南乡后宅大坊桥</p> <p>荡口古镇永安桥、迎福桥</p> <p>南方泉古镇古桥</p> <p class="ql-block">梅里古镇孕吴桥</p> <p>大窑路伯渎港桥</p> <p>南长街跨塘桥</p> <p>鼋头渚长春桥</p> <p>惠山石门下溪流上的大涧桥,据当地老人述称:已有二百多年历史。</p> <p>霞美路普济桥</p> <p class="ql-block">宝界桥位于无锡市西南部五里湖(蠡湖)的最窄处,是分别建于1934年和1994年的并列的新老两座桥梁,将蠡湖分为东蠡湖和西蠡湖,也是由无锡市区通往鼋头渚风景区以及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影视基地的必经要道。新老两座宝界桥分别为无锡籍著名实业家荣德生和荣智健祖孙二人捐建。1934年,荣德生六十大寿,他将亲友馈赠的寿仪六万余元尽数捐出,用173天时间,在宝界山前建成老桥,桥长375米,宽5.6米,桥身有60个桥孔(表示六十大寿),当时为江南第一大桥。站在宝界山顶俯瞰:两桥如双虹比肩,横跨风景秀丽的五里湖上,风光无限!</p> <p>宝界桥老桥</p> <p class="ql-block">雪浪山葛埭桥</p> <p class="ql-block">雪浪洪口墩无名桥</p><p class="ql-block">无锡市的桥梁按照方位有多座东、西、南、北、中桥,著名的有横跨骂蠡港上的南、北、中桥,南桥连接金城路、北桥连接建筑路、中桥连接中南路。</p><p class="ql-block">还有东、南、西、北庄桥:东庄桥、西庄桥都位于苏南机场南面,望虞河畔的里河上,与望亭发电厂隔河相望,紧邻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硕放镇昭嗣堂,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距一公里。南庄桥在无锡市东35公里,羊尖镇西北南丰村,北庄桥在无锡市太湖大道体育中心西南角。</p> <p>荡口古镇如意桥</p> <p>长安无锡江阴界桥</p> <p>荡口古镇永安桥</p> <p>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荡口古镇</p> <p class="ql-block">无锡的双曲拱桥:是无锡的名片,由无锡人苏松源首创,1964年,在无锡县东亭乡建成全国第一座砖砌双曲拱桥,197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双曲拱桥专题科教电影,并且在意大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78年国家邮政部出版了双曲拱桥专题邮票,在短短的二十年里,无锡县就建造了四千多座双曲拱桥,遍布无锡市城乡,建桥数量超过无锡以前几千年造桥数量的总和,双曲拱桥改善了城乡交通。无锡的双曲拱桥技术被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双曲拱桥也是中国在世界造桥史上影响最大的桥,位于东亭的全国第一座砖砌双曲拱桥和城南运河上的新虹桥已经不复存在。同样被入选邮票的前洲十字桥还在。</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苏松源先生根据收藏的“桥梁邮票”和资料制作了一个关于桥为主题的集邮作品,获得了一个国家集邮展大奖。同为集邮爱好者和无锡市集邮协会理事的我曾经在无锡市集邮协会的活动中与苏老先生有过交流和合作,对苏老先生发明和创造“双曲拱桥”十分钦佩。一度把寻访无锡城乡残存的双曲拱桥作为寻桥主攻方向。记得为了寻访十字桥,我花费了十年时间,由于道路、地形地貌变化,所在地人口变迁,寻访过程中好多次与十字桥擦肩而过,后来在冯其庸学术馆一位当地老者的指引下,我在2014年夏天找到了掩隐在田间野树中的十字桥、三脚桥,但是此时的十字桥已经年久失修、斑驳陆离、残破不堪。至我寻找到並拍摄图片时止:还有少量双曲拱桥经过改造重建,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发挥作用,如南方泉的葛埭桥、甘露朝阳一号桥、谢埭荡五七干校桥、前州中圩十字桥、羊腰湾风雷桥、胡埭大桥等等。</p> <p class="ql-block">广益乡原市液化气公司双曲拱桥,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与东拱桥同时期建造。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时值改造京杭大运河,要拆除运河上妨碍通航的古代石拱桥。苏松源认真研究了清明拱桥的内部构造,同时又采纳了泥工蔡锡锦提出的利用民间砌坟圈工艺的造桥建议,于是一个大胆的桥梁设计构想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p><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苏松源在无锡县东亭板桥浜上建成了“东拱桥”,桥宽1.5米,长13米,单孔净跨9米,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双曲拱桥。</p><p class="ql-block">建这座桥只用了15天,花了600块钱。</p><p class="ql-block">这座桥横向用三根拱肋联结,横向与纵向都成拱形,故名双曲拱桥。</p><p class="ql-block">“东拱桥”的成功问世,引起了江苏省交通厅的重视,他们请了专家来做“荷载破坏试验”。测试结果显示,东拱桥能承载相当于一辆解放牌汽车的荷重,成功了!</p><p class="ql-block">有数据显示,从1964 年至1973 年,仅无锡县建成的双曲拱桥就多达3977 座。</p> <p class="ql-block">华庄镇周潭桥村金龙桥,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谢埭荡五七大桥摄于2015年。</p><p class="ql-block">2014年夏,笔者前往厚桥谢埭荡寻访原“五七干校”旧址,被东三头河道里的一座双曲拱桥所吸引,这座桥跨度较大,两端各有四个小拱,虽然年久失修,栏杆破损、驳岸局部塌陷,但桥体基本完整。如果不及时修复,将无可避免损毁的命运。于是我与桥堍下正在使用拦河网捕鱼的村民交谈,了解到此地正是文革时期无锡县干部下放劳动的“无锡县五七干校”所在地,此桥建于文革时期,是谢埭荡唯一能够连接陆地的必经之路。交谈中来了一个中年男子,加入了我们的交谈,我提议修复和保护好这座桥梁,打“文革时期五七干校历史文化”这张牌,开发和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旅游项目。没想到我的提议被釆纳:一年过后旧地重游,桥梁已经整修一新,谢埭荡增添了垂钓、湖鲜、渔家风情旅游设施,引来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休闲度假,不久之后,传来了“谢埭荡”评为江苏省最美乡村的喜讯!</p> <p class="ql-block">广石路毛巷双曲拱桥,摄于2014年</p> <p class="ql-block">鸿声啸傲泾上双曲拱桥,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胡埭大桥,摄于2015年</p><p class="ql-block">1965年3月,苏松源只花了3万块钱,仅仅用了4个月,又在胡埭镇闾江上建成了一座跨径达55米的双曲拱桥“胡埭大桥”。2015年11月我专程前往胡埭寻访,亲眼目睹大桥深感震撼,拍摄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胡埭双曲拱大桥的建成,引起了全国各地对于双曲拱桥的关注,它上了《上海科学画刊》的封面,被拍成了纪录片,上海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中国科学院的华罗庚、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以及罗马尼亚、西班牙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都曾经前来考察双曲拱桥。</p><p class="ql-block">1929年出生的苏松源后来也成为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p> <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20日再访胡埭大桥,大桥已被列为“无锡市历史建筑”。桥上依然人来车往,连接胡埭古镇东街和西街。据桥堍居民介绍:“政府正考虑对大桥保护性修缮,确保大桥安全”。</p> <p class="ql-block">甘露镇朝阳一号桥,摄于201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广场过街天桥,摄于2020年建成通行之时。</p> <p class="ql-block">坊前镇伯渎河鑫明路桥,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东乡鸿山西仓古桥,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前州中圩双曲拱桥十字桥,俗称“四脚桥”是与东亭“东拱桥”同时被入选邮票的前洲十字桥。为了寻访十字桥,我花费了十年时间,由于道路、地形地貌变化,所在地人口变迁,寻访过程中好多次与十字桥擦肩而过,后来在冯其庸学术馆一位当地老者的指引下,我在2014年夏天找到了掩隐在田间野树中的十字桥、三脚桥,但是已经年久失修、斑驳陆离、残破不堪。</p> <p>京杭大运河运河公园景观桥</p> <p class="ql-block">环城古运河上的南城门吊桥(南长桥)</p> <p>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p> <p>大公桥</p> <p>阳春桥</p> <p>羊腰湾兴隆桥新桥</p> <p>羊腰湾槐古大桥</p> <p>槐古大桥</p> <p class="ql-block">东门亭子桥</p><p class="ql-block">锡老城厢历史著名上的四座古桥:以东南西北次序分别为亭子桥、清名桥,西门桥、莲蓉桥。其中亭子桥历史最长,建于南朝齐时,本名熙春桥,位于东门人民东路(原熙春街)外京杭古运河上。初为木桥。清乾隆帝60寿辰时重建,为石级拱桥,上有桥亭,故名亭子桥。1952年,为能通行人车、板车,将石级改为斜坡面。1968年拆除旧桥,改建成双曲拱桥,能行汽车。1980年拓宽熙春街,又改建成肋拱桥。2002-2003年,再度拆除扩建。2015年两端修建了古色古香的亭子,体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p> <p>东门亭子桥新貌</p> <p>上世纪八十年代亭子桥</p> <p>火车站广场廊桥</p> <p class="ql-block">工运桥</p> <p class="ql-block">工运桥段运河</p> <p class="ql-block">亮坝桥</p> <p class="ql-block">通汇桥</p> <p class="ql-block">永定桥</p> <p class="ql-block">永定桥旁小区景观桥</p> <p class="ql-block">红星桥堍运河西路梁韵桥</p> <p class="ql-block">隔河远眺运河西路梁韵桥</p> <p>莲蓉桥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历代多次重建。因附近河道如莲花,故名莲蓉,又与古代芙蓉湖有关。无锡人俗称大桥、竹巷大桥,原为石级拱桥,至1938年改为钢筋混凝土平桥,1970年改建为双曲拱桥,1980年,再次拓宽重建,桥堍两旁的石级也被拆除。这座桥见证了无锡商业发展的印记,明清时的米市、近代的米码头和钱码头都与这座桥息息相关。</p> <p>永宁桥</p> <p>远眺迎龙桥</p> <p>西门桥</p><p>无锡西门桥历史悠久,是无锡有史料可考的最早的古桥,始建于隋炀帝杨广的大业年间,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了,西门桥过去曾有过不少好听的桥名,最早因横跨梁溪河,得名梁清桥、梁溪桥、跨溪桥、清溪桥等,因为它处在西门之外,西门桥成了它古今以来最具生命力的昵称,为了满足交通流量的增加,西门桥曾经屡次翻建拓宽过。西门桥的历史,桥形、材质的变化,都是无锡桥梁变迁的缩影,从最早的石梁桥、木桥、石级拱桥到钢筋混凝土桥、花岗石桥墩,钢梁桥面,桥形在变化,材料也在变化。但是,桥址基本没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环城运河显义桥</p> <p>环城运河显应桥</p> <p>老体育场新桥</p> <p class="ql-block">清扬桥(老工人文化宫桥)</p> <p>环城运河淘沙桥</p> <p>南城门吊桥</p> <p>妙光桥(原跃进桥原址新建)</p> <p>城际铁路高架桥,在无锡段全长达几十公里。</p> <p>尚贤桥</p> <p>春星桥</p> <p class="ql-block">利民桥新桥,上层是高架桥。</p> <p>化肥桥</p> <p class="ql-block">化肥厂桥</p> <p>长广溪湿地公园石塘廊桥</p> <p>金城湾公园</p> <p>映月湖公园景观桥</p> <p>长广溪湿地公园石塘廊桥</p> <p>东乡羊尖镇严家桥村西南的南庄桥</p> <p>华东工人疗养院二泉桥</p> <p>万浪桥</p> <p>渤公岛青莲桥</p> <p>江溪街道泰伯广场伯渎河沿河湿地公园景观桥</p> <p>长江北路哥伦布广场、欧尚超市人行桥</p> <p>梅里古都</p> <p>融创茂仿古景观桥</p> <p>蠡园公园</p> <p>太湖花园二区伯渎河桥</p> <p>鼋头渚三山岛会仙桥</p> <p>据《无锡市志》载,“民国17年(1928年)起,无锡乡贤荣德生、陆培之、薛南溟、祝兰舫等组成‘千桥会’(后称‘百桥公司’)、集资建造大公桥等现代桥梁。至民国26年(1937年),共建成大小桥梁88座,因日军侵占无锡而中止。”这一时期是无锡市近代建造桥梁的第一个高峰期,建成的桥梁有好几座名为“兴隆桥”,譬如:南门伯渎港兴隆桥,西门棉花巷兴隆桥,东门羊腰湾兴隆桥,北门盛岸里兴隆桥等等,其中:有的是古桥新建。</p> <p>江海街道金海里太湖大道冷渎港桥</p> <p>江溪街道欧典家园冷渎港桥</p> <p class="ql-block">梅里古都三让桥</p> <p class="ql-block">梅里古都仿古建筑新友桥</p> <p class="ql-block">北塘民丰里杨木桥</p><p class="ql-block">无锡本地山上出产的石料大部分不适合制成石樑、石板,许多石材需要从外地引进,价格昂贵。古代无锡受建桥材料和造桥资金限制,只能因地制宜,釆用广泛种植的杨树建造简陋的木桥,建成的桥梁俗称“杨木桥”。至今在无锡还留下了许多称为“杨木桥”的地名:如北塘民丰里杨木桥;景云乡锡甘路楊木桥;龙山梢楊木桥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蠡湖大桥</p> <p>鼋头渚公园兰苑石桥</p> <p>徐霞客故居远行桥</p> <p class="ql-block">太湖之光景观桥</p> <p>渤公岛蠡堤桥</p> <p class="ql-block">西蠡湖公园桥</p> <p class="ql-block">无锡的桥千千万万、数不胜数,恕不能一一介绍。</p><p class="ql-block">桥能够跨越河流或者其他障碍物,廊桥则可以遮风避雨,遮挡阳光,供人休息、纳凉,桥梁美观的造型更为环境增光添彩,使锦绣山河更为壮美。我敬仰桥梁默默无闻、忍辱负重的高贵品质,我赞赏桥梁翻山越岭、激流飞度的英雄气概,我生在运河边,爱桥,更爱家乡的桥!</p><p class="ql-block">希望我的陋作也化作一座无形的“桥梁”,与各位读者分享我的感受,了解我的家乡桥粱的历史和故事,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后人了解家乡的桥桥梁,关注和热爱家乡的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