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参加安康市教学研究室开展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石泉县喜河九年制学校 陈胜杰</p> <p class="ql-block"> 柠月之风,知希之贵。12月24日,我这个羁旅已久的孩子,回到阔别九年的母校——石泉县城关中学,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安康市名师引领活动。这里好像什么都变了,只书声琅琅依旧,莘莘学子依旧。在母校学习的三年,是我开始逐步成长,正式走上自己人生道路的三年。如今,我又回到这里继续学习、继续成长,为我人生的下一段旅途加油充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洗去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短文要细教、浅文要深教。许红老师的示范课《狼》在于一个“融”字,师生融洽、课堂融洽、教学环节融洽。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骤简洁实用,摒弃了华而不实的设计,做到了文言并重和融合,还原了语文课的本真之味。“读通一个故事——读懂两个形象——读明一些道理”三个主环节步步不离目标,每一个目标都由学生通过诵读、思考、再探究的方式来完成。许老师教学语言温和,思路清新,就像是一个邻家大姐姐一样为学生讲方法,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和言语材料,达成语文能力训练。无论是听、读,还是说、写,都给学生留有充分活动与思考的时间,都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都有一套相应的操作方式和办法。学生所有的活动都能与他们的接受能力、思维水准紧密结合,没有任何玄虚花哨的噱头,也没有什么预设的圈套,而是一步一步地前行,一层一层地推进,让学生走进文本,并一一落实。在最后的板书,许老师“去黠为智,才能立于天地间”,将板书设计成一个“立”字,寓意深刻,形式新颖,很有语文味。余映潮老师说板块式教学要“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重学法、重积累”,我觉得这样来形容许老师的课也是很适合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次听王老师的美课,我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这种感悟既深且新。人如其名,王全卉老师笑靥如花,教态优雅大方,她往讲台上一站,就是一树绽放的红梅花。王老师讲起课来向来都是从容不迫,她非常擅长于利用课文进行训练,抓住文本中揭示主旨的重点词句,据此抛砖引玉地向学生导出一个主问题,由主问题引出一连串的文本中的矛盾,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比如这次王老师执教的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第26课《猫》,她一开始就出示了一个主问题“第三只猫为什么会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学生想到的答案千奇百怪,却都达成一个共识:这第三只猫不受主人待见,就连死都死在外面。学生马上就有了探究猫之死因的乐趣,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第三只猫相对前两只是不同的,那么,后面分析三只猫各自特点、主人对三只猫的不同待遇和情感等,就信手拈来了。这种“一线穿珠”式的课堂实在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分析了文本,又吃透了情感,还训练了朗读,加深了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堂行、声、色并茂,情、景、意交融。王老师放弃了一般的“板块式教学”,教学环节反而更加清晰明朗,思维训练次第攀升,犹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而取得的教学效果却恰如早春二月绽放的花朵,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王老师课后自评时,她说这次的课是“一次尝试”,我认为,这节课不仅是尝试,还是一次教好难教的、又长的课文的成功的尝试。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何把课上“活”一直是语文老师的难题,上的“活”之后还要保证课不“乱”,就更难了。汉阴县蒲溪中学尹先奎老师不仅把课上的“活”,上的灵动有趣,课堂还非常井然有序。尹老师非常注重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比如学生们回答问题说了一样的解答,他会说:“英雄所见略同”;比如在引导学生读出《狼》中作者议论时的语气,他会笑着教学生加标点、加一些语气词“哈哈”“咦”;比如他在整堂课里都是声色并茂的,整堂课都是带着笑脸和学生认真沟通、聆听学生的回答的。</p><p class="ql-block"> 尹老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文本,他的课堂有对学生充满关怀的温度、有对语文知识训练的效度、有对文本理解的厚度,整节课读书声、对话声、赞美声、笑声,声声入耳,整个课堂是活的、热闹而不杂乱,教师在和学生真诚地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教会学生从“识一组词”到“悟一个词”“组一个词”“支一个招”最后到“识一部书”,帮助学生把大意读通,把文本读薄,把课文读出韵味,把蕴含的哲理读厚,读出感情来,这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教法、学法无疑是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界限,让学生自己“顿悟”,让学生从某一点得到全身心的感受和升华,再去拓展阅读,从“读一篇”到“读一本”,整堂课上的非常活泼有趣,如一潭活水。之后尹老师的微讲座中也详细为老师们介绍了如何去具体操作:“开一个小口子”——从文本一个重点词句入手,直到展开全文、越撕越大,一个点撑住全文。我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教法,振聋发聩之外也跃跃欲试,很想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约而观取,厚积而薄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往母校学习之前,陕西省教学名师邱俊老师还为石泉、汉阴、宁陕三县的老师做了《探寻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打开方式》的讲座,教给各位老师们如何“出走”,“找到自己的打开方式”,邱老师的这次讲座详细阐述了她的语文教学理念,并以亲身经历告诉老师们如何实现“语文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语文”。讲座博而精,邱老师人美语言也美,此处我就不做搬运工,一一赘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好的、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常听常新,常学常新,常教常新。”程少堂先生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里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所以,如何在课堂的有限之中,尽力实现教育的无限,需要我们教育人的孜孜以求。感谢此次活动,让我的教学技艺有提升,成长有力量,思想有碰撞,更让我前进的道路有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