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班主任工作漫谈》之第一章有感

飘逸

<p class="ql-block"> 细细品读魏老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一章,就被魏老自身那特有的魅力所吸引,质朴的语言饱含人生的哲理。最触动我的是那四多四少: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互助,少互斗;多学习,少批判;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魏老师那种发自肺腑的真诚。正如文中所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的方法少。如魏老所说,“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回应你的当然哭脸。”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的心态直接影响着班级学生的心态。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绝对能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学生也容易变得乐观开朗。正因为魏老亲身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才更懂得这四多四少的重要性,才能笑对人生,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p><p class="ql-block"> 联系生活中的自己,的确如此。我们常无端羡慕人家的优秀,总会为自己找很多借口,年纪大了,记忆力差了,家里太忙了,诸如此类的。比如做一件事,心里想着今天做不好,我明天再做,真正等到明天,又会有新的事情要做,然后就会一推再推,到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这种情况不在少数,譬如突然我有灵感,或者搞了一次活动,心有触动,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可是转身就被耽搁,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徒留叹息。却不知道,人家获得成绩,都是争分夺秒地利用时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的背后总是艰辛的付出。</p><p class="ql-block"> 巍老凭借自身的经历,自身的体悟,练就自身的豁达,告诉我们如何为人。我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很难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无法真正共情魏老当时的处境。但至少能够感受到当时那种难堪的遭遇,应该是永生难忘的一段经历。换成一般人,可能真的被那特殊的年代环境所吞噬了,哪还有什么心思、精力去搞研究。但他面对这么糟糕的环境,这么破旧的校舍, 这么落后的设备,没有悲观失望,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面对现实,调整心态,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在短时间内,和学生成为朋友,然后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感化学生,再到学生主动帮着他搞改革,帮他设计公开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出乎意料的高,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人格魅力就很值得我们敬仰,这种教育智慧很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平时总觉得自己班主任工作比较有经验了。其实不然,我们之前所掌握的有些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孩子了。时代在变,人也在变,现在的孩子人聪明,却有个性,他们心目中不再是家长权威制,老师权威制。你如果不继续学习,课上课下孩子会将你的军,终究也会被时代所淘汰。书到用时方恨少,你越读书,就越发觉自己的欠缺,好多新出的事物,新出的语言,你都无法接轨。</p><p class="ql-block"> 插个笑话:曾经聊天的时候,忘了不知聊到什么,一个同学说:“你out”了。然后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英文意思是“出去”,于是就臆想成“出轨”,马上回过去,你才“out呢!”不知当时那端的同学作何感想,现在想来非常搞笑。读着魏老的经验,就觉得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便自认为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能够吸收很多新鲜的血液,促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p><p class="ql-block"> 魏老的风趣也深深吸引着我,所举例子形象生动。譬如“有的老师擅长讲授,他讲历史课,讲得更生动、形象、科学、系统 ,好中差学生都喜欢。那他就应该继续讲,讲得更有趣、更吸引人、更迷人。有老师擅长写,字写得漂亮,还会绘画,板书设计得极吸引人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研究他的板书。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历史事件复杂的起因,记住了历史人物、大事年表等知识。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浓、成绩好,显然老师写的长处起作用了。这样,老师当然应该继续发展写的长处,写得更科学,更艺术、更迷人。而不是听了我今天的讲课就学我的样子。”的确,我们学习不是为了东施效颦,丢失了自己原本的底蕴,而是吸收人家的优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p><p class="ql-block"> 最欣赏魏老凡事和学生商量的做法,效果好,且真正把民主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们当代教师所要追求的样子。举个例子:我们应到客运站劳动这件事,你用不容置辩的命令口吻,学生就不愿接受;用商量的口吻,就好接受的多了。再让大家商量商量劳动的好处,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更高。将心比心,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道至简,大智若愚。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