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传承中华美”——北中环街小学开展刻瓷、编绳实践活动

☀☀☀

<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p> <p class="ql-block">  刻瓷艺术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刻瓷(在瓷釉上雕刻)是从清初开始的。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在皇宫中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崇,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且栩栩如生。这个时期,刻瓷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p> <p class="ql-block">  北中环街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刻瓷非遗传承人李锦文大师和李琳传承人、太原市非物质文化绳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师存荣老师来学校,普及非遗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李锦文先生是山西民间刻瓷艺术大师,从事刻瓷工艺23年,先后完成领袖人物、伟人、金陵十二钗等刻瓷作品。曾获得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证书、“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多个称号。</p> <p class="ql-block">  李琳老师是非物质文化6年前,已过而立之年的李琳辞去从事多年的园林设计工作,毅然跟随父亲从事传统美术刻瓷,几年下来,她创作了不少作品,也拿了不少奖项。当听到有人称呼她“非遗传承人”、尊称她“老师”时,她都会笑着说:“非遗并不高深,我只是在传统文化里认真地玩儿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们从纸盘上作画练起,构图涂色;再到瓷盘作画刻瓷,不断感受着刻瓷艺术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亲自试试才知力度的轻重。</p> <p class="ql-block">  耐心也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  来,看看我们的作品,也很有创意!</p> <p class="ql-block"> 师存荣 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喜欢传统女红。2006年开始,便全身心投入到手工艺的制做、教学等传统文化相关的工作中。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太原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太原市民俗学会会员,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太原市非物质文化绳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  一起编一编,感受编绳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非遗文化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它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图伟业。</p> <p class="ql-block">  北中环街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即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在动手动脑中,让学生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更是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