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淮河</p><p>文/晁岳超</p><p>来江淮工作多年,却无暇去看一看淮河,确是心中憾事!今日无事终于成行。</p><p> 地处江淮平原的淮河,辽阔而壮美。站在淮河大桥上看淮河,桥下的水是碧阴阴的,恬静而委婉,厚重幽兰,有六朝金粉的迷醉之感。</p><p> 远看却像一条"巨龙"在洪泽湖的相伴之下,在广漠的江淮平原之上蜿蜒着。波涛拥着浊黄,在阳光照射之下又镀上了一层金黄,黄色的激流宛如一片微风吹拂下的麦浪,流动的麦田泛着金光。又似一只温柔女性的胳膊,把大半个江淮平原揽入怀中。有野鸭海鸥飞掠河面伴着几艘舶船鸣叫,真的是:"目如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蛙珍。"</p><p> 淮河与长江,黄河,松花江,辽河,珠江,大运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p><p>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它西起山西桐柏县,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平原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p><p> 经河南,安徽,江苏,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尔后注入长江,全长1252千米。</p><p> </p><p> 历史上淮河是有自已的出海口。1128年,南宋代理东京留守杜充在面对南下的金军铁蹄。竟然下令掘开黄河提防,妄图阻断金军。结果致使黄河夺淮入海,没有了自己水系。淮河不能直接进入黄海,只得南下长江。也给黄淮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p><p> 生长在江河边的人,对水总有一种复杂感情,这种感情交融了自然与生命启悟。对待生与死上感情就愈发饱满。</p><p> 中国人都有敬畏自然,敬畏图腾的基因。你象诸多的神灵,河有河神,山有山神,土有土地神。有龙的图腾,长城图腾,黄河的图腾。</p><p> 这个民族对文化的积淀太过于浑厚。黄水荡荡,浩浩五千年,有多少断戟残戈不断上演。淮河文化亦如龙文化,运河文化与黄帝族一样悠久。在滔滔的河床上和壅滞的脉管中收获华夏文明的悲怆和深沉。</p><p> 风铎摇响,冷泪般的传说沉沦成一种表情,血的爱抚开始隆隆凝重。当年淮海的炮声和焇烟已然远去,那些英雄的故事在这里变的苍老。一种远古的忧郁和悲怆在这里陷入沉思。</p><p> 浴血的反思和冲动在这儿漫过秦砖汉瓦,漫过唐宋诗篇,漫过了理性的长堤大坝,在时代的脉管里横溢成一种沉重的恢宏。</p><p> 数千年的河殇,整个华夏民族的骄傲,古老文明的千年之梦,昔日的辉煌伴着腥膻的号角涂满了中原大地的星空。</p><p> 大忧大患的淮河啊!我仿佛看到当年的文天祥,腰持利剑,迎风立于船头昂啸星空,悲愤哀伤过淮河的情景。</p><p> "北征垂半年,依依只南土。今晨渡淮河,始觉非故宇。江乡已无家,三年一羁旅。龙翔在何方,乃我妻子所。昔也无奈何,忽已置念虑。今行日已近,使我泪如雨。我为网常谋,有身不得顾。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天长与地久,此恨及千古。来生业缘在,骨肉当如故。"面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文天祥的心情是如此沮丧凄凉。过淮河写下的这首诗,他便抱定了必死的壮烈,为国尽忠。所以才有了《过零丁洋》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p><p> 于文天祥不一样的心境写淮河的诗人还有一位就是晁补之。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晁补之因新旧党之争被免官,回到故乡东皋。过起了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写了一首词:"摸鱼儿"东皋寓居,抒发自己厌倦官场腐败对田园生活的喜爱。</p><p>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归隐后的词人想买几亩池塘,并在岸边种上垂杨柳,那景色布置的如同淮河两岸一样秀丽。想想都让人心驰神往。反正我是做不到祖先的那份雅致和才气,也买不来淮河岸边的风景。</p><p> 只能延嗣他的光荣之血缘,以吐纳忆万斯精华的淮河图腾,去膜拜它,敬畏它。以庄严的推送浴血而生的涅槃,去悟彻那日精月华,天地万物的灵性。</p><p> 一条冲破千万年历史羁绊的河流,裹携着时代潮流的粗旷和豪荡。于苏轼大江东去般的慷慨歌吟中,以炎黄子孙血的燥动和心的呐喊!走出秦始皇辚辚车马的墓坑。在奔腾中沉淀泥沙,沉淀历史,沉淀郁积的沉重和孤独。</p><p> 漫过厚厚秦砖的长城,一个华夏子孙伟大的图腾。淮河,你如龙的躯体在浪涛澎湃的复兴之路上,完美地定格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p><p><完稿于二零二零年五月二十九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