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各位来宾,各位亲友,各位乡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姑母因罹患疾病抢救无效,于2020年农历11月7日上午10时18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8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在这个天寒地冻、天人同悲的日子里,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姑母的不幸仙逝。在此,我谨代表姑母的娘家——西寨村王门家族,首先对长期以来各位亲友的深情厚谊和各位乡亲的热心帮扶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前来送行我姑母最后一程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对我三个老表,老表的媳妇和两个表妹,善始善终孝敬母亲的优良德行表示由衷的赞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姑母一生心地善良,含辛茹苦,功德无量。我父亲弟兄姊妹八个,姑母排行老七(在王门家族中排行老八)。她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最为高寿,但受苦最深。1952年嫁到北杜镇南朱刘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之后,为了把三儿两女拉扯大、抚养成人,她吃尽了苦,受尽了人世间的艰难。在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由于家境贫寒,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三儿两女,她和我姑父挑着九口之家的重担,既要孝敬二老,又不让儿女们受饿,家里粮食连年不够吃。每每回到西寨村的娘家,她就给我爷我婆诉说儿女们、一家老小吃不饱穿不暖,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话题。曾记得我姑父多次到太平镇陈贠村借粮食的情形,我亲眼就见过两次,一次是拉着架子车借粮的,我姐夫拉了一头牛帮我姑父把装有粮食的架子车挂上了陈贠坡,又挂上了插杨坡,另一次是骑着自行车借粮的。在我的印象中,我姑母是靠着借粮食把她的儿女们养活大的。穷则思变!就在这样的家境中,她却养育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受母亲善良品德的熏陶,他创业致富不忘本,捐助行善,接二连三,惠及了一方农民百姓。南朱刘村和西寨村的家家户户深有感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姑母一生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她的侄子们从小最爱走的亲戚就是南朱刘。因为我姑母家是养蜂世家,刚踏进我姑母的家门,她就给我们又是喝蜂蜜水,又是吃蜂蜜夹馍,那种热情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她的娘家人不管谁家打庄子盖房,只要听到没人做饭,她就赶到,走进厨房帮忙;姐妹、侄女坐月子听说没人服伺,她就把家里的活放下,一去就是十几天;陈贠村我姐家的枣园里都留下了我姑母的身影和汗水。以前,我姐家几乎每年打枣,她都要去钻进枣树底下的玉米地里帮我姐拾枣。她的感人事例太多太多,由于时间关系,不便一一列举。我姑母朴实无华,却用她的行动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母亲般的慈爱,使我们终生难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我姑母步入老年以后,特别是她老人家在行动不便的七八年里,她的三个儿媳妇都积极主动,采用多种不同方式,尽到了各自的孝心。尤其是三媳妇亚娥,更是如影随形,用心照料,端吃喂喝,刷刷洗洗,处理拉撒,不畏脏,不怕累,不嫌弃,精心服侍,直到我姑母离开了人世。作为舅家老表,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西寨村的外爷外婆、舅父妗子、老表及媳妇们,无不为之感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日月不催人自老,流光逝水不复还。我姑母的不幸仙逝,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最亲最爱的亲人,今后再也看不到我姑母回娘家时的音容笑貌和谈笑风生的场面了。尽管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流芳百世的伟业,但她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恩德和善良纯朴的微笑却永远铭记在儿女们和娘家人的心中。我们殷切希望三个老表和媳妇以及后辈们,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遗志,传承家风,再兴家业,以报答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再叫一声,姑母啊,您安息吧!我们恭祝您一路走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愚侄:王建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20年12月26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附:追悼会现场视频剪辑片段(王建平 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