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青秀·青蓝工程】4.结对指导 教学相长 ——学习《点亮小灯泡》课后反思

面崽的两绺龙须

<div>  学校为了青年教师能够迅速、稳定地发展,缩短他们作为新教师的探索周期,同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组织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我与葛彦君老师于2020年9月正式结为了师徒。</div><div> 为了规范“师徒结对”活动顺利有效实施,为了确保“师徒结对”活动有质量,学校特意拟定师徒听课计划,下面我以其中的一节课——《点亮小灯泡》来谈一谈我的学习所得。</div> <p class="ql-block">  首先,葛老师先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从身边的夜景灯光引入来探究有关点亮灯泡的问题。接下来葛老师自然地带着学生过渡,观察材料,认识构造。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此部分教学的重点,小灯泡灯丝点亮与连接点关系的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明白要点亮小灯泡必须电流从一个连接点流向另一个连接点。</p> 然后通过了解电池的结构来为点亮小灯泡做准备。用电池的两极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关系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p><p class="ql-block">(1)每四人为一个小组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p><p class="ql-block">(2)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p><p class="ql-block">(3)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p> 实验告一段落后,通过亮与不亮的电路情况,孩子们开始找规律: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p class="ql-block">  但这样还不够,虽然通过对回路的理解,学生已经对完整电路产生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一些学生的错误连接要让学生自己找原因,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行”与“思”的协调联动,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个完整电路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p> <p class="ql-block">反思:</p><p class="ql-block"> 听完葛老师执教的《点亮小灯泡》一课,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从教学内容上看,葛老师准确、完美地把握住了重难点。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通路,也就是闭合回路。课堂最后的“开关”环节删去,用一个弹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让灯泡想亮就亮,想不亮就不亮该怎么办呢?”灵活生动,我深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葛老师都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如何点亮小灯泡。将内容挖深,教学生学会思辨、判断,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p> 葛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科学教师,她的课张弛有度,精彩纷呈,我学习了很多教学技能,希望在葛老师的带领下,我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师父:葛彦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撰写徒弟:王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吴珍芳</p>

灯泡

点亮

学生

连接点

电路

不亮

老师

断路

结对

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