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龙乡双坪自然村,位于泰宁县大龙乡西南面,处泰宁、建宁、明溪三县交界处,三面环山,两河交汇。东立一座笔架山,后靠一块巨大的青山屏障,地方不大,确有千年历史,故事很多,古韵悠长!这里是一族均为李姓的村庄,一处闪耀着红色革命光环的苏维埃政府,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可独立成团演绎戏曲的地方,一方建筑奇特又具原生态探险旅游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双坪村属革命老区村,地理位置独特,上世纪30年代初直至解放初期,我村广大贫苦大众积极投身革命,涌现出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仅在县志中记载的烈士就有:李乾标、李三边、李忠显、李水清、李水生、李才标、李福波、李庆茂等。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他们的号召带领下,广大贫苦农民踊跃参加苏维埃游击队,积极配合工农红军的革命事业,由于是三县交界,位置特殊,民风淳朴,便在双坪村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全力开展革命工作,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因为有着这段红色的辉煌历史,现存于双坪村下坊的苏维埃旧址2010年被列为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红色遗迹遗址,2016年被省列为福建省老区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建立苏维埃</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1934年3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国民党东路军第10纵队汤恩伯步步逼近泰宁,朱德总司令从建宁赶到泰宁,带领红军打响泰宁保卫战。面对压倒性优势的敌人,红军战士和泰宁民众毫不畏惧,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县城再度沦陷。敌人占据县城后,泰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及部分红军、游击队撤离县城,经梅口、戈口迁移到双坪村,在这里组建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积极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游击斗争。国民党为了围剿驻扎在双坪的红军,派了两股部队分为两路夹击,想一举歼灭红军。为了避开敌军,保存实力,红军分散隐蔽在各家各户,充分利用村中古建筑特点及老百姓拥军的善意,惊险躲过一劫。为了避免再遭袭击,村民把部分伤病红军藏在一个叫大寨上的深山里,暗地里为他们送米,送信。为保护红军战士生命,保存革命火种,双坪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燎原革命火</b><b>:</b>双坪人民为驻扎在大寨上的红军游击队坚持送米送信,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村民李文标、李彩文两人。其中李文标当时经常悄悄地帮助驻扎在村后大寨上的红军游击队买米,买好后晚上送到半山上的南坑自然村,并击三掌为号,接米人则模仿鸟叫回应三声,确定安全后再进行大米交接。村民李彩文则为红军游击队传递信息情报,为方便他行路,红军当时还送了他一盏马灯。革命的火种慢慢在双坪村中蔓延,村中还成立过赤卫队,据村中老人互相回忆,赤卫队成员如下——赤卫队长:李林生;农会主席:李福宝;文书:李伙旺;财政委员:李焕文;田土委员:李细伍;委员:李旺春。在红军的感召下,双坪当地村民也有多人积极参加红军,不幸的是绝大多数都在江西赣州战役中牺牲了……,但苏维埃的红色火种依然熠熠生辉,红军北上长征后,闽赣游击队仍然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坚持开展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图文:"红色"双坪古村落保护开发理事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