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3)陡峭遒劲的长城

<p>秋叶变色,我们第三次来到居庸关长城。经过前两次游历,感觉我们的体力还行,这次要游览西长城。</p><p>西长城是居庸关最为险要的一段,无论从北关上还是从南关上,坡度都极陡,这是众人的共识。据说从北关城楼一直到十二号敌楼,就算是休息十次八次也会有人累吐了。不少人是扶着墙边铁栏杆战战兢兢地上下,不能自主。</p> <p>京藏高速辅路边坡上的彩叶真美!</p> <p>依据上次爬东长城的经验,我们决定以北关城楼为起点,先慢慢爬最陡的一段,直至十二号敌楼,此段路程相对较短。之后的道路虽仍陡峭,但总体是下坡路,体力消耗会少一些。</p> <p>我们把车停在3号停车场。西山坡现在变得五颜六色,秋日的居庸关更加迷人。</p> <p>十四号敌楼紧依北关城楼矗立在西侧,看上去没多高。</p> <p>进入北关瓮城抬头西望,两道城墙从瓮城两边均可达十四号敌楼,这就是北关的人字形长城。</p> <p>从上次在东长城上拍的西长城北端照片中,可清晰看到人字形长城及十四号、十三号、十二号敌楼。</p> <p>北关城楼的炮台及箭楼。</p> <p>箭楼西侧是去往十四号敌楼的北通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南边的路线,这条路从照片上看有段近乎垂直,但在这里可浏览关内的景色。</p><p class="ql-block">我们就从这堵数丈高的墙中,拾级曲折攀爬,考验自己的的体力与耐力。</p> <p>西山坡的低矮处,杂生的植物迎着秋阳绽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边赏景,边沿蛇形路登高,走走停停,不觉一回头,看到北关城内的广场仿佛就垂直在脚下,广场上的人小如蚁。哦,好陡啊!</p> <p>望着前面的敌楼好象快到了。</p> <p class="ql-block">越走越陡越吃力。一位旅友在台阶前以小腿为标杆测量一下,四层砖砌成的台阶与膝盖同高,大约有半米高了。</p> <p>我腿无力,一步迈不上这么高的台阶,只能借路旁的铁栏杆助力前进。否则真要四肢着地,“爬”长城了。前面那位也如此。</p> <p>爬爬停停,走走坐坐,终于到达十四号敌楼。</p> <p>此时低头看北关城楼,它已经在我们脚下了,虽然距离并没拉开多少,但能爬上来的就是好汉。</p> <p>楼中望东山秋景。</p> <p>盘山而过的京藏高速公路车流。</p> <p>远望前面山巅的十三号敌楼,好似也不远。</p> <p>向十三号敌楼进发。换个角度看,此段长城蜿蜒起伏如巨蟒蟠踞山岭。</p> <p>回望东山箭楼,应该处于相同高度了。</p> <p>前面左侧是西山四号辅房。</p> <p>在四号辅房看十三号敌楼前又有一段陡坡路。</p> <p>右侧山谷中突兀的一丛白石。</p> <p>彩叶中层层盘旋上山的公路。</p> <p>左侧望东山,此时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以较完整地看到关内北部的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登上通往十三号敌楼的那段陡路,回头恰巧望见对面东山隧道开出的火车,雄伟陡峭的十四号敌楼已经半隐在脚下了。</p> <p>登上十三号敌楼还需再努力。</p> <p>越来越陡。</p> <p>十三号敌楼终于在眼前了,又过一关。</p> <p class="ql-block">站在十三号敌楼前观景,关沟南段已全部清晰地展现在眼前。</p> <p>南关漂亮的瓮城及水库,体现出居庸关柔美的一面。</p> <p>高山坡上不多的彩叶。</p> <p>居高临下清晰地看到,东山箭楼及一、二、三号敌楼的雄姿。</p> <p>回望十三号敌楼后面的城墙走势,依然曲折顺滑,似游龙。</p> <p>西山三号铺房。</p> <p>沿三号辅房右侧继续向上攀爬。</p> <p>前面就是景区最高的十二号敌楼。</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拍更显十二号敌楼的气势,有蛟龙卧岗之感,又像巨龙翻腾盘旋山巅犹如在天际。</p> <p>登上最高的十二号敌楼,最陡最消耗体力的一段路程,已伏在脚下。尽管攀爬的姿势不够优雅,尽管前行的速度过于缓慢,但我们能自主调控支配体力、磨练耐力与意志,证明自己还行,很感欣慰。</p> <p>游客多在此处逗留休息,人流不绝,不易拍敌楼全景,只能拍个标碑做纪念。四周乱刻各种“纪念字迹”。</p> <p>十二号敌楼前有两条下山路,向左通往十三号敌楼,向右通往十一号敌楼。</p> <p>站在最高点观景:关内长城古客栈建筑群。</p> <p>欣赏一下燕山山脉之美。</p> <p>我们的下山路。</p> <p>从十二号敌楼右侧路下山。</p> <p>在墙内看,此处与下面的二号西山辅房(左侧)、十一号敌楼(正前方)、十号敌楼(左前方)相距不远。</p> <p>在墙外看,道路还是那么陡峭曲折。</p> <p>过了十二号敌楼后,西山向南海拔渐低,但山势起伏较大,长城更加蜿蜒曲折。随着游人方位的转换,敌楼、辅房、箭楼及墙体的优美线条呈现出不同的组合画面,总会给你为之一新的感觉。</p> <p>十一号敌楼。</p> <p>原以为这个敌楼外形一般,不用过多逗留拍照。无意间向墙外一望,看到十二号敌楼的身影,太美了!这儿居然有“石林”,真稀罕!</p> <p>远处还有长长的一列石林。</p> <p>放大看,真漂亮!与著名的石林景区比,它是袖珍的盆景。</p> <p>十一号敌楼东侧的西山二号辅房、下面的十号敌楼。</p> <p>西山二号辅房。</p> <p>十号敌楼。</p> <p>十一、十二号敌楼组合。</p> <p>十二、十一号敌楼与西山二号辅房组合。</p> <p>换了位置。</p> <p>西山二号辅房与十二号敌楼组合。</p> <p>从十号敌楼下来,借助栏杆,小心翼翼。</p> <p>西山箭楼面临山坳处。</p> <p>在西山箭楼仰望十号敌楼,其如昂首游龙。</p> <p>下面是九号敌楼,看到楼前两个近乎90度梯式大陡坡,就令人生畏。</p> <p>前面就是一个近90度的梯阶。</p> <p>回望西山箭楼及十号敌楼,城墙的线条总是那么柔顺自然。</p> <p>九号敌楼。</p> <p>墙外一“花”独秀。</p> <p>西山下建筑群。</p> <p>去八号敌楼的一段陡路。</p> <p>这一段右侧外墙像是利用一块巨石凿成的,路窄而陡,这面没有铁栏杆。</p> <p>前面就是八号敌楼,路不长,需慢行。</p> <p>南关城楼等景物历历在目。</p> <p>自八号敌楼往七号敌楼去的一段路也是极陡的。</p> <p>好在是下山,不必大喘气,只要站稳脚跟,握住栏杆,慢慢移步还是挺轻松的。上山的感受就不然了。</p> <p>七号敌楼,西山上的最后一座敌楼。</p> <p>秋阳已西斜,阴影中的七号平台、八、九号敌楼近乎垂直排列着。</p> <p>前次拍的照片,上面依次是七、八、九号敌楼、西山箭楼、十号敌楼。</p> <p>七号敌楼上观秋景。</p> <p class="ql-block">西山下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包括衙署、仓储、书馆、神机库、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设施。</p> <p>位于七号敌楼北侧的表忠祠。</p> <p>叠翠书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户曹行署及远处的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自六月初至今近五个月内,我们分三次完整游览居庸关长城所开放的景点。今天领略了攀爬䇄立在高山之巅、绵延于群山之中的西山长城陡险之难,完全理解了这天下第一雄关的“雄”之意。古建工程之艰巨、设计之巧妙与军事工程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秋意渐浓,我们还“年轻”。</p><p class="ql-block">补充资料:翠屏山(东山)高150米,东山长城长1500米;金柜山(西山)高351米,西山长城长2100米;联结两山的河套上,还有57米长城。</p>

敌楼

十二号

十三号

西山

长城

辅房

箭楼

十号

十四号

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