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视界】淡出江湖,浦口站的汽笛声渐行渐远……

山水之间

<p class="ql-block">浦口火车站位于南京长江北岸,又称南京北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民国三年(1914年)正式开通运营,是当年津浦铁路的终起点,历来为南北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孙中山灵柩运达南京、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朱自清《背影》中描述的场景等皆发生于此。占地面积20公顷的浦口火车站,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站轶事:</p><p class="ql-block">1917年初冬的某一天,一位父亲翻越月台给即将远行的儿子买橘子,成就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p><p class="ql-block">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里,把浦口火车站列入建设重点。1927年,郭沫若在浦口火车站中转渡江。 </p><p class="ql-block">1929年5月,孙中山的灵柩由北京运抵浦口火车站。</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5日,邓小平和陈毅由合肥到达浦口火车站,当夜过江,进驻总统府,迎来南京解放的曙光。</p><p class="ql-block">伟人和名人的足迹,给浦口火车站增添了神秘的传奇色彩。 </p> “我去买几个橘子,你站在这儿不要动”这是朱自清父亲的送别。(此图片摄于扬州朱自清故居) <p class="ql-block">1968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津浦与沪宁铁路贯通,沟通浦口与下关的火车轮渡停运,浦口火车站客运中止。</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浦口火车站恢复部分客运,更名为“南京北站”。</p> <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浦口火车站再次停办客运。各项客运设施全部封存。售票窗口关闭,候车大厅关闭,进出站口关闭,客车车厢关闭,月台上的灯光悄然黯淡,成了一个人去楼空的舞台。</p> 上图是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极为少见的单柱伞形雨廊。雨廊的一端是月台,另一端通向浦口码头,旅客从火车上下来,一路无需打伞。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浦口火车站,没有了往昔的喧嚣。废弃的车轮、腐朽了的枕木、斑驳的门窗,锈迹斑斑的铁轨,还有三三两两散落停放着的机车和一节节车箱… …。</p><p class="ql-block">一个具有独特民国特色,蕴含深厚人文情怀,演绎了多少传奇故事,见证过几多悲欢离合的火车站悄然退出了江湖。</p> <p class="ql-block">韶光荏苒、繁华褪尽,虽说是退出了喧嚣的历史舞台,浦口火车站还在发挥着余热,担负着一些特殊物资的中转和运输任务。同时,由于浦口火车站曾经的辉煌,其文化积淀也愈加厚重,在影视圈内,凡有车站戏的剧组都不约而同地接踵而来,尤其是表现民国年间的车站戏,更是首选浦口火车站。浦口火车站仿佛成了中国影视剧的火车站拍摄基地。《情深深雨蒙蒙》、《孙中山》、《国歌》、《金粉世家》、《北平小姐》等民国题材影视剧均在此取景。更有许多有识之士提议,要将这里改建成美术馆、博物馆,把浦口火车站打造成火车文化商业街区。</p> 南京浦口火车站,历经百年历史的风尘,依然在阳光里熠熠生辉。曾经的一大连通枢纽,现如今似一位老者,虽然几乎丧失了往日的交通运输功能,但仍能从成片成片的梧桐群里,从车站和浦口码头之间来往的车水马龙里,从路边摊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感悟百年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淳朴韵味,魅力不减当年。 <p class="ql-block">后记:2011.04.05傍晚,从喧闹的南京市区驾车走过南京长江大桥,来到与市区下关码头隔江相望的浦口小镇,一种静谧安闲的感觉立刻溢满心头。落日余晖、淅沥小雨中,在那些依然在用或衰败了的站台、轨道间,我尝试用相机做着最基本的记录。次日返回市区后,在一间小旅馆里,一边反复听着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边整理图文。对于浦口火车站最初的印象就是年少时课本中这篇题为《背影》的散文。本文初稿完成时间是2011.04.06凌晨。那时候还没有美篇等自媒载体,一直就存在电脑硬盘里。今天整理出来,不可能再现那原本灯光璀璨的历史大舞台,也刻画不出这里曾发生过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仅仅是图解和记录岁月在此留下的痕迹。</p><p class="ql-block">淡出江湖,浦口站的汽笛声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繁华褪尽,再无故事的月台黯然失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