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时间,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记郑州之行李镇西教育思想实践智慧研讨会

小情绪.

<p class="ql-block">  12月26日下午在郑州万象城报告厅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用一生时间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的主题演讲。李老师用一幅幅抓拍的图片,用一个个简单的故事,几段温暖的视频,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从高考至今的成长经历,一步一步,找寻那个让自己惊的“我”。</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教育历程看似简单,却事事令人惊讶。</p> <p class="ql-block">  有人问:李老师,你有职业倦怠吗?李老师的回答很幽默:说没有吧,你可能会说,这么多年的老师,遇到如何多形形色色不同的学生怎么可能呢?好像我在欺骗大家一样。但是说有吧,我又不能说瞎话。 </p><p class="ql-block"> 真的没有!因为我热爱教育,我享受职业给我带来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  创建“未来班”的果断魄力,洒脱又有趣。</p><p class="ql-block"> 李镇西老师说,在八十年代,就将班级命名,放到现在,也是非常“时髦”的教育做法。“未来班”是他教育诗篇的第一行美丽文字。</p><p class="ql-block"> 作为班主任,李镇西启发学生们为自己的班集体提出一个奋斗目标。经过反复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他们希望的班级应该是:洋溢着集体主义温暖又充满着进取创新精神的富有鲜明个性的班集体。于是,“未来班”脱颖而出!当然,这不仅仅只有一个名字,相配套的班训、班旗、班歌……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唱着歌儿向未来》的歌词由全班同学集体创作后,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谱曲,著名词作家王健老师修改,最后为“未来班”谱写了班歌《唱着歌儿向未来》。 </p><p class="ql-block"> 当这首录制的班歌再次在李镇西研究会年会会场响起,学生们带着些许稚嫩的嘹亮歌声让全场老师都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优秀教师—赵敏敏,她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是跨越年龄的。不管年龄,仅在个人。人人都可以成为科研对象,事事都可以成为科研主题。</p> <p class="ql-block">  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在教师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种桥梁去了解孩子,去接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保持教育初心,获得职业幸福感呢?李老师给大家的建议只有两点∶情感和智慧。多接近孩子,走进心灵;不重复自己,研究难题。言简意赅,却一针见血:心态最重要。</p> <p class="ql-block">  和孩子自然地与学生融为一体,李镇西老师与孩子的快乐时光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幸福比优秀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  从图片中你能看出哪个是“优生”,哪个是“差生”吗?</p><p class="ql-block">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是一个科研对象,把难题当课题,才能够使一个教师由普通走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代教育下提倡更多的是避短的教育,而李老师更提倡扬长的教育。教育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他独一无二的劳动源泉。</p> <p class="ql-block">  李镇西在《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中,写了36位学生的人生轨迹,他们之中有教师、医生、空姐、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足球教练、摇滚歌手等。他试图超越师生情感和教育技巧,深入学生内心,展示他们的精神成长,并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去展示他们的人生和当年教育的关系。他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者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个性的成长和成功。</p> <p class="ql-block">  爱上教育,从一而终。这是李老师一生的格言,也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最后将蒋文玲老师的话送给大家:我并不领先,但我在行进;我并不优秀,但我很幸福。愿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把日子过得诗意,永保教育初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