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祝贺石浩奇先生的诗文集《家乡有个港湾》出版</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序</b></p><p><br></p><p>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石浩奇先生送来的《家乡有个港湾》书稿,有很多话想要说,却又觉得道不尽意。也许因为我们不仅是“忘年”文友,还是同乡故交,家乡的一水一树都烙下我们岁月中难忘的印记,同样都有着对家乡难于割舍的情怀。</p><p> 《家乡有个港湾》从车驳湾、丹村港、白沙河和黎白港,从祖屋、古塔、老丹村和旧儋村,从乐东、文昌、儋州、海口的乡友和文友,撷取丰富的情感来触摸家乡的这片热土。</p><p> 石浩奇先生的诗文文辞优美,或淡雅或温和或凄美。他这样写车驳湾“舟船穿梭,魚虾在丰茂的水草里掀波泼浪,对白鹤展羽舒张,凌水而歌,踏水而舞。……港畔长满绿色的港草,碧波荡漾,港草丛中发出轻柔的水声,犹如细语低唱,温润而平和。……春天里,温湿的水气透着晨曦的甜雾如纱如絮,轻盈飞舞,像仙女飘拂着衣裙,溢出的白雾,丝丝缕缕地笼罩着海港,也行穿于港畔绿林之间。一片银白色的港湾,浩气荡然,恬静而唯美。”在《宁静的村庄》中,他这样写“时光斑驳,岁月无情,曾经的喧嚣而变成荒芜寂静的村庄砖瓦破碎,青苔黏滑,灌木丛生,小巷的静谧独守岁月的芳华她承载着几十代人的智慧和梦想,已沧桑了眉眼,沿着季节的车辙越走越远,灰飞烟灭,无影无踪,只剩下一间间苍凉的老屋或一棵棵被风雨所踩躏过的酸梅树,岿然屹立,以斑斓的色彩讲述她历史的过往。任凭思绪在时光荏苒,总掩盖不住迁离的不舍和那孤寂苍苍的情怀。而我们日渐消瘦的村庄,只有用怀念和回望,缭补岁月碾磨过后的老屋那隐隐的殇痛。”诗文语言感性而动人,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往往呈现出其内心深情而独特的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在情感层面的饱满使之有了深度和厚度,呈现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他的许多诗文不只是体现个人的情感,还是情感思想与体验感受等等的一体化,能让人领悟到生活本身所拥有的喜悦和忧伤。他的诗文有着坦诚的真、浓郁的情、朴素的美。那弥漫在字里行间的乡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缕缕“乡愁”,更有着回溯、梳理“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p> <p> 在乐东丹村这片热土上,自古以来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传承着延德古老而文明的延德文化。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一批诗文作者,较著名的有石贤卓、石良壁、陈人瑞、王文栋、王文理、王文焕、王文明等,他们的作品,有骈文(即赋)、散文、诗歌、民歌,还有墓志文、祭文、楹联等民间文学。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诗歌,特别是格律诗的创作。在新时期,石贤卓之子石良贡更是爱诗如命,不管是喜于酒后,还是悲于伤时,他都有感而发,吟诗作对,直至百岁之日,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好诗章,出版《良贡桥.梓诗集》一部;石良壁之子石魁英,著作《海石诗文集》四部;王文栋之孙王建光著有《我的家乡》、《草木集》各一部;王昌雄著作的《故园吟草》和王祥光著作的《文涌白沙诗流韵》及石佳奇创作的《崖州民歌》二集等等。身在其中,我个人也有著作诗文集《我居住白沙溪的沉默附近》、《神律——山水乐东散文诗》各一部。在延德文化的影响下,丹村更是出现了修志修谱的热潮,《丹村志》在谢上强、王建光、陈泰剡等十多位编委的无偿耕耘下,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完成修志这一巨大的文化拯救工程,使丹村五百年的历史文化免于失传而得以传承。同时,我和王建光等人主编的《龙沐湾》和《延德》文化民刊及《延德诗词选》诞生了,她们的诞生为传承延德文明和延德文化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这一时期丹村有我和王建光、王昌雄被海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出现了郭泽光、曾禹豪等画家,涌现了石魁英、潘硕儒、陈太光、王祥光、杨泽商、石超奇、石文海、石徐英、陈泰剡、郭义华等一批诗人,涌现了王炬光、王昌国、郭义鲁、王世伟、王昌卫等一批自由画家。在他们的努力下,丹村“文化兴村”的风气正浓,这朵国家级生态文明型“中国美丽乡村”传承“中国传统村落”的鲜花正在绽放。他们用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文化辙印,用真诚的良心传递岁月的温暖,用理性的笔触描绘社会世情,用激情的语言讴歌大善大美,不断展现这片热土上传承延德文化的智慧和魅力。</p> <p> 石浩奇先生也正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乡村作家之一。他的父辈出自书香门第之家,几代人耕读传家,自小耳闻目睹父辈鞠躬勉学,他也在繁忙的生活中严于律己勤勉读书,夯实了自己的文学基础。这些年他胸怀赤子之心,一边操持家庭一边笔耕不辍,以手中的笔描绘着这片热土上的人和事。回想自己大半辈子经历的事情,他越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要把散落的乡土历史文化辙印记录下来,传承乡土文化。于是,他便立即行动起来,日日夜夜挑灯执笔,把这几年来撰写的诗文编辑成书。这样的耕读生活可谓是地方乡贤对于“文化兴村”的自觉展现。这样的文化自觉,对于传播文化知识、敦厚乡风民风、维护伦理道德、凝聚民心民力、安定乡村社会秩序、构建乡土文化、引领乡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有了对文化的追求,也就让石浩奇先生在耳顺之年,依旧孜孜不倦。多年来勤于笔耕,所著诗文更是凝聚了他为传承乡土文化而不断努力的丝丝心血。有了这份执着和坚持,他的《家乡有个港湾》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我期待这本书中那些乡情浓郁的诗文受到读者的好评和肯定,也期待石浩奇先生的创作更上一层楼。</p><p> 是为序! </p><p> </p><p> 郭义忠 </p><p> 2020年8月24日</p> <p>图片摄影:王昌国、陈昌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