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吃饱喝好,溜达溜达到童年生活的北码头晒晒太阳,听听吴浓暖语…以前北码头叫太子码头,太子进苏州考状元的,都要经过此码头,旧时的水路非常发达,码头也是非常繁荣昌盛。</p> <p>北码头的对面就是山塘街,热闹非凡</p> <p>记得小时候外婆总会很早起来,带我去上塘街的菜场买菜。隔段时间,会去固定的梳头摊位将自己的头发用刨花水,梳的服服帖帖,在后脑勺挽个发髪,在套上黑色的丝线网兜,这样的头发可以保持半月不变形。在节假日里还会请梳头师傅到家里,将头发梳的更漂亮!因父亲在铁路局上班,每月父亲都会从上海来来往往来看我,外婆总会牵着我的小手,在篮子里放个大碗,挎在胳膊下去杜三珍买酱汁肉,同时会和商店里的阿姨多讨点酱肉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用酱汁拌饭已是很好的食物。文革时这幢大楼,给红卫兵的一把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坐在自家窗台就能看见,大火的凶猛程度记忆犹新,现在的大楼是在旧址上新盖的。如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小桥流水,灯火人家;美食美景皆让人流连~以前外婆的住家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搬离原先的太子码头,站在阊门外渡僧桥上,让我有些神离…因为小时候经历文革时代,在那个年代,渡僧桥上都是栅栏,行人要过桥都需从桥外搭的木板通过,很是危险,一不留神就会跌落下苏州河…现在的山塘街已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热闹非凡。</p> <p>这个是新建的,以前的三层楼在文革中给烧毁了</p> <p>童年生活的场景,已改建的面目全非,往昔的住家,小桥流水人家,浓郁的生活气息,荡然无存了。北码头商业气息扑面而来,各种茶馆一家紧挨一家…</p> <p>逛好山塘街和北码头时间还早,走过渡僧桥到上塘街坐204路到双塔站,穿过定慧寺一直往里走就到双塔,顺道网红菜场也去瞅瞅~</p> <p>双塔位于苏州城东南角的定慧寺巷内,是苏州最具特色的两座砖塔。</p> <p>唐咸通二年(861年)盛楚创建佛寺于此,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钱氏改为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至雍熙中,王文罕兄弟捐资重修殿宇,并增建砖塔两座,千余年来仅多次修理塔刹相轮,结构式样保持不变。塔的外壁虽为八角形,但内部方室仍沿袭北魏以来旧制,实为唐宋之间砖塔平面演变的实物例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60岁门票半价4元,价格亲民</p> <p>双塔市集干净漂亮,希望上海也能有这样干净的市集,以后去逛就可以穿漂亮衣服,不怕弄脏了。</p> <p>见惯了白日里,苏州的车水马龙,繁花似锦,不妨在华灯初上之时,漫步在苏州的大街小巷,感受苏州这座古城的优雅闲适。</p> <p>25号星期五,今天表弟请了年假,开车带二位老姐去东山游玩。</p> <p>第一站园博园</p> <p>红杉漂亮~</p> <p>第二站雕花楼</p> <p>雕花楼于1922年兴工,用二百五十余名工匠昼夜施工,历时三年,花去黄金三千七百四十一两。雕花楼原是私家宅园,全楼的梁、桁、柱、檐通饰砖、石、木雕和铸铁装饰。砖、木浮雕,十分丰富,在江南的现代建筑中,仅为一例。</p> <p>雕花楼能传世至今的重要原因是它那无与伦比的雕刻。一进楼,映入眼帘的便是精美的雕刻。其中的梁柱、门楣、长窗,到处都是美妙的木雕花饰;其门楼和照壁、墙体,则是用沉稳厚重的砖雕而成。再加上3000多件雕刻,从大的砖雕匾额,到小的木雕花窗,或花鸟鱼虫,或戏文故事,绝无雷同。</p> <p>老物件小时候家里都有见过~</p> <p>中午在网红面店点了2碗虾仁面和一碗大肉面,价格实惠,料多鲜美。</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紫金庵</p><p class="ql-block">紫金庵罗汉像群等彩绘装銮工艺非常精湛,世人因此把紫金庵泥塑彩绘罗汉誉为“天下二堂半”之一堂,里面有百年银杏树,在金秋的太阳下,一定很美,可惜我们来的太晚,错过了她最美秋韵。</p> <p class="ql-block">紫金庵,坐落于苏州东山镇往西,始建于陈梁时期,在唐贞元年间被废弃后重建,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在紫金庵大殿左右两壁有十六尊泥塑才会罗汉像,相传是南宋时期民间著名的雕塑家雷潮夫妇的作品,塑像容貌各异,表情惟妙惟肖,大小比例适中。</p> <p class="ql-block">苏州东山紫金庵,泥塑彩绘罗汉声名远扬。历经数百个寒暑,避开朝代更迭的战火,黜僧灭佛的摧残,紫金庵依旧坚强而安静地存在着。</p> <p>紫金庵保存完好,除了岁月的痕迹,几乎没有被人为破坏,门口革命委员会的牌子神奇的保留着~</p> <p>枇杷花在阳光下奋力地盛开着,就为来年结更多的果实,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p> <p>第四站~桃花岛</p> <p>坐游艇上岛,岛上游客共4人😜</p> <p>估计3月桃花盛开时,上岛一定很美。不过现在的芦花也开的美艳漂亮!</p> <p>第五站~陆巷古村</p> <p>陆巷古村位于苏州东山镇,太湖边上,是唐伯虎老师、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沿太湖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古村落,有“太湖第一古村”之誉,也是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p> <p>太湖边的古村落,特色明清厅堂建筑,保存完好的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p> <p>百年老店,央视推荐的白玉方糕,名符其实,他家的糕团手工制作,保留着原始的好味道。</p> <p>有时会想,在这样一个媒体平台抖音化,阅读习惯图片化的今日,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帖子呢?</p><p>我不知道你们的答案。于我,写文章是一种很好的整理思路和战胜记忆的方式。旅行是一种很私人化很感性化的体验,有时候的一些感受、思绪、顿悟都是吉光片羽的东西,没有记录就消逝不见了。所以旅行游记往往是越新鲜越好,因为细节隔得时间越长会越模糊。但也不要紧,因为真正感触人心的东西可能永远封存在大脑里面,不会被抹去。</p> <p>感谢您的围观,明年春暖花开时,将开启苏州园林游,期待您的加入,让我们一起去挖掘苏州的美,新苏州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待慧眼的你来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