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基本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本,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新的内涵变化;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p>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br>“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新教材的设计或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br>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p class="ql-block">基于我们学生的学情,根据高考一体四翼的要求,我们需要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包身工》是我国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课文比较长,为实现“任务驱动”教学,老师提前设计问题。课上引导要求学生和文本对话,深入解读文本。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们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并形成小组特色解读作品展。通过小组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讲解。在情境和任务中展示小组的成果。学生的创意是无穷的,他们画,他们写,他们朗读,他们表演,他们演讲,每一种形式都承载着学生们精彩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以下作品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成的成果。这些作品承载着学生对文本任务的解说和创造,作品成果是文本的再现,是学生思想和智慧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用语文的自觉意识,积极利用各种资源,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p> <p class="ql-block">每一份学生作品都是他们认真思考,小组合作的劳动成果。我看着他们认真投入地与文本对话;看着他们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进行第二种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看着他们如痴如醉地创作,自信大方地站在讲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听到他们颇具个性的阐释,那一刻真是既惊叹又感动。</p> <p class="ql-block">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首先和文本对话。对《包身工》文本进行熟悉,第一步:认真投入地阅读。第二步:教师预先设计好问题,小组长主持组内成员讨论文本,合作解答学习任务。第三步:将小组对文本的探究形成展示作品。</p> <p class="ql-block">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文学习的已有基础、发展需求和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p> <p class="ql-block">一首《国际歌》升华了所有学生对《包身工》所蕴含的深刻感情;一首《国际歌》引领了所有学生的思考,有一人独唱到所有同学不约而同地一起唱,我永远都无法忘记这堂课学生们精彩地演绎!感谢你们可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带给我们语文课如此精彩地表现!在你我的回忆里开出了永远难忘的花🌸</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在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时对包身工命运的深刻同情,对当时社会黑暗的痛恨,回到了历史现场感知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意义。也体现出作为当代青年,同学们对现代人权和弱势群体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万万没想到:学生们的创造力是如此得惊人!他们那么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样深刻地挖掘《包身工》的文本内容,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相信无论任何时候学生回想起这样的一次课都会会心一笑,记忆满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有效提高语文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