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当下的中国,有很大一部分景区都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那就是,挣不到钱,但是短期内也死不了。这些老板们都十分迫切的寻求改变和提升。但是,却始终没有结果和出路。这不是老板们的思路不行,更多的是,老板们更多的只是想,在落地执行层面几乎都是断档的情况。没有执行的想只是空想,但是大部分老板,面对未知的结果,还是愿意坚守现状,直到项目濒死的那一刻才愿意尝试。只是,为时已晚。</p><p class="ql-block">一、知病却不敢治病</p><p class="ql-block">景区有问题,老板能不知道吗?这是根本不存在的。要不就是老板看到了问题,但问题在自己身上,不愿意承认,坚守着自己的那份倔强和自尊,同时给自己找若干个理由和借口,让自己的内心平静。或者是老板看到了问题,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相对迷茫,源于对自己和团队的不自信,不敢轻举妄动。有想法,却不敢执行,或者是有想法,一执行就跑偏,没开始就夭折了。</p><p class="ql-block">景区的问题大多数老板都知道在哪,但往往没有勇气去改变。不知结果,同时不敢相信他人,只期待有一种方案,能够一下子解决景区的全部问题。熟不知,问题的出现并非一日之功,问题的解决也不会是一蹴即成的高效。面对问题,很多老板都不敢迈出那改变的第一步,总感觉固守原有的一切可能更安全。在这个求新求变的时代,一个旅游产品可谓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固守的方式方法,更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让一个又一个景区,最终死在了时间的消磨之上。讳疾忌医,不仅仅是出于对专业人士的不信任,更多的是对自己和自己团队的不自信。</p><p class="ql-block">二、对专家的又爱又恨</p><p class="ql-block"> 专家应该算是很多身处窘境的景区老板们的一棵救命稻草。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却完全不是这样。老板们对专业人才有迫切的需求,但却是处于想得得不到和可得不敢得的尴尬局面。其实,真正的专家是应该受到尊重,同时也能给景区带来助力。但是,大多数老板在开发打造的前期,往往都是给很多伪专家交了大额的学费。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还被“专家们”带入了深坑。这种受伤的经历,是每一个景区投资人的痛。自然而然对于专家的信任度就会下滑。</p><p class="ql-block">遍地专家遍地砖,一着不慎挨板砖。这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常态。老板们一方面渴望得到人才的助力,但是一方面又怕被“专家”坑。这绝对是一种超级纠结的心态。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老板们被伤害的心理阴影面积过大造成的。同时,各位老板们又没有鉴别真假专家的能力。看谁都像骗子,看谁又都像专家,结果就出现了一种用人不敢信,信人不好用的尴尬局面。爱恨情仇不好言说,老板们对专家的爱是为了专家的经验和专业;恨的是,不辩专家的真假,被坑还是他。</p><p class="ql-block">三、企业文化就是混</p><p class="ql-block"> 走访很多景区,我们会发现,很多景区的员工都是老员工,新人很少或几乎没有。大家的工作状态就是循规蹈矩,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自己的工作。每一个员工和高管的状态就是不出错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到时开工资,到时上下班。有的人会说,这种状态不是很好嘛?这种状态可能在其他的领域比较理想,但在旅游行业中确是致命的。旅游行业是一个个性化产品提供的一个服务行业,循规蹈矩,就是一种混生活。</p><p class="ql-block">“混”应该是很多景区企业文化最好的诠释。这些项目的员工流失率近乎为零,即使有也是非常低的一个标准。任何一个工作环境的长期不变,都会让人逐渐出现一种麻木的状态,冲劲消磨殆尽。这种环境,即使有少量新人的进入也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快速被同化;第二种就是,短期内被排挤出局。对于旅游景区而言,这种用人环境下沉淀下来的企业文化平衡,注定让景区深陷泥潭。成熟的管理体制和淘汰机制,对于景区的长期发展都至关重要,新血液、新思维,是维持景区发展的第一原动力。作为景区管理者,要敢于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以谋求景区的新生。</p><p class="ql-block">四、景区前期的坑太深</p><p class="ql-block">景区要想发展的好,并且挣钱,这绝对不只是后期运营和营销的功劳。景区的前、中、后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景区的盈利性。就当下国内景区的现状看来,大部分景区的问题,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p><p class="ql-block">这里面大概有两个主要的因素:一是不应该做景区的地方做了景区。景区的开发打造有很多先决条件,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做旅游。但是,因为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出现了很多盲从投资的现象,随便搞块地方就建景区。因为区位、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先决条件都不满足,这些景区在一开始就不应该建,建成本身就是一种命运的定格和宣告,错误的投资,很难有正确的结果;二是前期的投资管控和预算出现问题,在投资建设上造成大额资金进入,没有清晰的认知到如何盈利和盈利能力的问题。国内大多数景区,因为巨额投资的缘故,就注定了很难成为一个优质的旅游项目。有效投资过少,无效投资比例过重已经成为旅游投资的一个常态。对于景区而言,前期投资额度越高,后期的运营压力就越重。很多景区在开业伊始,就背负巨额的债务。有很多景区可能一年也就几千万的收入,但是因为前期投资额度的因素,每年的利息就要几千万,再加上景区每年的提升改造投入,使得景区不得不不断地找钱给景区输血,这就是一个恶性的资本雪球,只能越滚越大,到最后惨烈的爆开。这样背负重压的景区又怎么能好起来呢?出生即看到了结局,这一切都是不透彻惹的祸。</p><p class="ql-block">小结:一个景区的成败,有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半死不活的景区也不是一个小数量,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现在本位上。要想脱离现状,就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辨别真假专家的眼力、打破现状的魄力、断臂求生的决毅。为什么你的景区半死不活,请放下眼前的纷扰,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自己,找到病根,也就找到了解药。</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韩吉飞, 一个从基层干起来的景区操盘手,担任过某5A景区总经理,以及担任过某景区的总策划人和操盘手。拥有丰富景区管理实战经验。他走访过国内所有5A景区,和其它中小景区两千余家。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taoyuanxiaoyaok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