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那是1970年,我被分配到学校工作刚两年,多么盼望回一趟老家。好不容易盼到放暑假,准备和妻子一起到老家永宁看望父母亲。</p><p> 那时海原没有直达银川的班车,只能绕道走。选好了起程的时间,第一天从海原树台乡红井村骑自行车到海原县城;第二天从海城到兴仁镇,住一晚;第三天到中卫县城住在老同学家;第四天从中卫坐火车到银川,再坐公共汽车到老城已经天黑了,登记住进旅社;第五天再从银川到永宁。从海原到永宁要走五天。回到家向父母诉说回家路途的艰难,不仅使人心里难过。母亲说:“你们那个地方太远了,想去看看你,也没办法走。真是想人不想路。”直到1979年在区物资局工作的舅舅找了一个海原到银川拉水泥的便车,才把我父母亲拉到海原,这算是家里人第一次来看望我。</p> <p> 现在全宁夏的公路一天一个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从海原到银川只需四五个小时。就拿海原到银川来说,每天向银川发两趟班车。出租车面的随叫随到。</p><p>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这对宁南山区来说意义重大。随着路网建设步伐加快,宁南山区交通落后的状况大为改观。公路畅通了,人们通过与大山外面世界的接触,改变了观念,增强了致富信心,输入了科学技术和致富信息。今日的西海固已不是30年前的西海固,一切都在变,向更新更美更快的方向变化着。走银川的路不再那么遥远了。</p><p> 现在回一趟老家永宁已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说走就走,来去自由。但是我的父母已经辞世了。每当想及总有些黯然伤神。</p><p>(2000年11月9日《固原日报》“教育专刊”)</p> <p> 特别的注释——</p><p> 我的怀念</p><p> 我的高中数学老师纳光祖先生辞世已经好几年了。想起他总是有种温暖亲切和淡然忧伤一同涌上心头。他的温润敦厚、他的纯朴儒雅、他的谆谆教诲、他的长者风范。除了这些,在我好些年的认知中,他给我一位数理科老师应有的严谨认真和寡言。其实,他是位颇深情的长者,于心底是有许多的不被外人所知的忧苦与伤痛的。</p><p> 前段时间的一个晚上,读文甫先生《纳家户访古》,并与他聊天说到一件旧事:2000年春天,纳老师来固原,我陪他去了趟二十里铺拱北,看到院落中的元代碑。他说,他的先祖系赡思丁-纳速拉丁,先辈几代人都曾在元秦王府(安西王)任过重要职务。后来,参与阿难达与海山争夺帝位失败受株连,自此败落,亲族析崩,躲难各地。他们纳家户这支是位叫哈赛先祖的后裔。</p><p> 这次陪他敬香,纳老师还给回忆起他的人生经历,1968年从宁夏大字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山区海原任教,老师感慨颇多。我说,您可以写点回忆文章。后来,他就陆续写来了一些短文,读来平明亲切,很有启发教育意义。我就在《教育专刊》和《民族专刊》上发了一些,大约有十数篇之多。我因发他和黄忠厚(汉中人,戴“右派”帽子被遣派彭阳山村任教)等老师的文字,专门开设了“教师自白”栏目。</p><p> 纳老师所说他先祖之事,我在一篇回回民族形成历史的短文里提及过,刊发在宁夏社科院出版的一张内部交流小报中。本来是为文甫先生找寻那张小报,不料却翻到了几张登载有纳老师短文的《固原日报》和他的一张照片。我将这些回复文甫先生,他这样说:“巧合有时候是冥冥之中的……”这让我珍重起来。</p><p> 今天是周末,午起,小净。将老师短文输录一篇,制作成美篇,写上这段注释文字,传递给文甫先生、舒清先生和我的高中同学们,表达对纳光祖老师的缅怀! </p><p> 马天堂 2020年12月26日 固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