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齐白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轶闻趣事</p><p class="ql-block">齐白石送毛泽东画作之后,著名收藏家张伯驹、王樾等人来访,齐白石很高兴地谈起送了两幅作品给毛主席的事。当说到“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篆书对联时,张伯驹不由自主“啊”了一声,原来此联写错一个字。</p><p class="ql-block">出自清代安徽完白山人邓石如之手的后一联原名为“天是鹤家乡”,而齐白石却写了“云”。齐白石经张伯驹提醒,马上紧张起来。毛主席是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竟然送他一副错字对联,不但对毛主席不恭敬,传出去岂不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张伯驹忙安慰老人说:“齐先生,你这个‘云’字改得比邓石如的‘天’字好。他上联若是‘地’,那么下联‘天’字不可动;可上联却是‘海’字,恰与你的‘云’字相对,我们不必拘于成格,改动古人成句自古有之,毛主席也许会称赞你改得好呢!”经张伯驹这么一说,齐白石心情才平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82岁时所作的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p><p class="ql-block">1950年初夏,毛泽东又派秘书田家英到跨车胡同大师的住地看望白石老人,详细地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形。白石老人深受感动,他叹道:“已卜余年见太平”。意思是说他在人生最后的岁月,见到了太平盛世。</p><p class="ql-block">接着毛泽东主席又派人派车把白石老人接到中南海,两位同乡作了几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并在风和日丽中品茶赏花。毛泽东主席还特地请来朱德元帅作陪,与白石老人共进晚餐。餐前,毛特意吩咐厨师把菜煮烂些,以便老人食用。</p><p class="ql-block">席间,毛泽东主席边吃边对白石老人说:“你原名纯芝,我原名润芝,两人小名都叫‘阿芝’。我该尊称你一声老哥哟!”一番风趣的话语说得两人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毛接着说“:听说国内外不少收藏家收藏您的字画,我也是白石艺术的爱好者咧。”</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按故乡风俗,不断地给白石老人敬酒、夹菜,还告诉白石老人,政务院将聘请他担任文史馆馆员。</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对白石老人的尊敬和关心,使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大有他乡遇知音之感,这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白石老人回家后,即选了一幅他作于1941年的精品《苍鹰图》和《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立轴,并补“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和“九十翁齐白石藏”两款,及端砚等一并送给了毛泽东主席。</p><p class="ql-block">在端砚上,白石老人刻有一行小字:“片真老坑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五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白石老人把这方视为传家宝的端砚,毫不吝啬地赠送给了毛泽东,可见这位人民艺术家对领袖毛泽东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为毛泽东篆印</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为毛泽东篆印</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为毛泽东篆印</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他的书法艺术</p> <p class="ql-block"> 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中國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民族代表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永恆魅力。</p><p class="ql-block">毛澤東書法藝術的集大成者是草書,他對中國書法藝術最偉大的貢獻也是草書。漢字書體有篆、隸、楷、行、草。從審美角度講,篆古、隸靜、楷端、行逸、草意。其中,草書是最具表現力的書體。由於草書較其他四種書體更具有抽象的線、條、點、畫要件,更有可能脫離實用性,藝術創造空間較其他四種書體要大得多,更能抒發人從自然、社會中獲得最強烈的情感,更能表現人在生命旅途中生成的最鮮明的個性,更能張揚人的生理和精神上的最鮮活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1910年以后,中國出現了三位對草書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書法家:一個是於佑任,他規范了草書的字型﹔一個是林散之,他刷新了草書的面貌﹔一個便是毛澤東,他由於特殊的政治地位,極大的個人天賦,極高的學識修養與閱歷修為,突出的書法藝術實踐成就,重興了草書藝術,承繼了重絕之學。這就是毛澤東書法的歷史地位及其貢獻。</p><p class="ql-block">毛澤東書法不物成規,有著極其鮮明的創新意識和鮮明的個性特征,師古人而不拘成法,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根植傳統,博大精深﹔推陳出新,獨領風騷,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書法作品和無與倫比的審美特征,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座巍峨聳立的豐碑,被譽為“毛字”、“毛體”。</p><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一生書體、書風、書貌多變,其書法成就在於草書,這也是他對中國書法藝術最卓越的貢獻。毛澤東的草書藝術出於張旭、懷素,採千古遺韻,融百家精神。尤其是中年之后,形成了獨到的個人風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既充滿激情,又有理性,法度嚴謹,結字神奇,俏俊飄逸,行筆如神,具有強烈的視覺美感。可以說,毛澤東書法洋溢著無與倫比的才氣、豪氣、靈氣、霸氣、神氣,可謂一氣呵成,氣貫長虹,令人嘆為觀止,敬之仰之。欣賞毛澤東書法,我們能感受到龍蛇飛舞、大氣磅礡、豪放酣暢的書法藝術之美,更能感受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睥睨天地、獨領風騷的偉人風范。</p><p class="ql-block">毛澤東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的形象蓋過了其他的一切。換句話說,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詣,與他偉人形象相比,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他精詩詞、通書法,是中國當代的詩詞大家,書法巨匠,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杰出的書法家。毛澤東的書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滲透力、感染力、親和力和征服力,從而成為中國書法千古一絕的毛體,樹立起中國書法藝術的一座豐碑。</p> <p class="ql-block">邓散木为毛泽东治的龙纽大印</p><p class="ql-block"> 在毛泽东遗物馆里,很多藏品都为研究毛泽东生平、家世、思想提供了有力帮助。该馆编研部主任刘伟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在展馆内有一方大印,毛主席生前尤为钟爱,他在每本自己喜欢的书上都加盖了它的印章。</p><p class="ql-block"> 这枚大印是我国著名的金石篆刻家邓散木用“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寿山石治成,在1963年8月敬赠给毛主席的。大印呈立方体,明黄色,顶部镂空琢双龙,因此又称“龙纽大印”,印的一侧刻有“1963年8月,敬献毛主席,散木瑑时六十有六”。</p><p class="ql-block"> 中国印坛有“北齐南邓”之称,即指北方的齐白石与南方的邓散木。虽然邓散木没有机会与毛泽东直接交往,但他发自内心地崇敬毛泽东,热爱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1963年8月的一天,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派秘书王益知去邓散木家拜访。王益知向邓散木转达了章老有意请他为毛泽东治印写字的想法。当时,邓散木已是肝癌晚期,身体虚弱,但听说是为毛泽东治印,十分高兴地答应了。他硬撑病躯,寻觅金石,裁纸打格,书就篆、楷、隶、草四体毛泽东诗词,并精选寿山田黄石,刻就“毛泽东”一印,托王益知带给章士钊。</p><p class="ql-block"> 刘伟说,毛主席一生藏印无数,谢梅奴、齐白石、钱君匋、吴朴堂等大师级人物都曾为他治印。而邓散木的这枚印,堪称为毛泽东藏印精品中的极品。</p><p class="ql-block"> 此印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印文中,繁体“毛泽东”三字从右往左依次排列,“泽”字三点从左边挪到了右下端,从而使详略更为得当,结构更为严谨,布局更为优美。笔画较少的“毛”字的最后一笔反向倒旋,以寓“反手掌乾坤”之意,从布局上填补了“泽”字右上端空白。</p> <p class="ql-block">拙石文化核心价值</p> <p class="ql-block">拙石文化_一家致力于书画艺术家(品)的发现丶挖掘丶推广的严选机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