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雍熙古隘次行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霸业雄心宋太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甲胄躬擐亲伐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易州攻陷卧飞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岐沟之战辽蹶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太后圣宗幸紫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烟熄百年无战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民族融洽牧农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2020.12.25</b></p><p class="ql-block"> 注: 古隘岐沟,据考有涿州最早的皇帝行宫。涿州人都知道有清 乾隆行宫。岂不知在一千多年前,辽宋大战期间,宋太宗就曾住在岐沟。《岐沟关之战》后,辽主萧太后和辽圣宗也住岐沟。准确的说,岐沟是有史可考的“涿州第一行宫”。</p><p class="ql-block"> 宋辽时期岐沟关称“易州”(见《续资治通鉴》)。具体地点就在街中心钟鼓楼北侧四合院。(次:古汉语驻扎和旅途居住之意。)知涿州需要知岐沟。</p> <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CCTV1连续播演《燕云台》连续剧,又勾起我对家乡历史名村闪光点的倾注。有的老朋友说的真好,我们要把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个村庄的历史地位,放到中华民族的大背景下看待它的历史作用。正是宋辽“岐沟关之战”,打出了以后百年无大的战事,敲定了“檀渊之盟”的定音鼓,促使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成就了宋辽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历史。宋词散文,绘画书法,宋体楷书,继承又创新,四大发明有三个开始于宋朝或得到大规模实际运用,是黄金时期。</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还和我说,他们大院住了很多岐沟人,他们不晓得岐沟这些故事。有人说你怎么知道的,我想我们现在人研究家乡的文学历史,要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闪光的人和事,特别是还不为大多数人了解的人和事,“挽救”历史才是正理,张飞刘备世人皆知,四大名著和“三国演义”连续剧已顶尖传扬,不用我们多说。我想司马迁不会认识尧舜禹。我知道他的《史记》,就是“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录自《太史公自序》),给予事实推演创作的。以一些书记的记载为参考。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很多文字没有了,那时又没有像现在成摞的纸张书籍,是竹简为书,所以没有多少文字记录,因此更要以史实为依据。</p><p class="ql-block"> 文史专家赵海声是我多年的好哥们,他很关注岐沟,写了多篇有关岐沟的革命史。</p> <p class="ql-block"><b> 宋太宗伐辽住岐沟《续资治通鉴》</b></p><p class="ql-block"> 丙寅,太宗次金台顿(今保定市),辽境也。丁卯,帝躬擐甲胄,率兵次岐沟关,辽之东易州(岐沟关)刺史刘禹以州降,留兵千人守之。</p><p class="ql-block"> (次:古汉语驻扎和旅途居住之意)</p><p class="ql-block"> 岐沟关辽代称易州。《续资治通鉴》东易州,即岐沟关也。(时宋辽各置一易州,西易属宋,东易属辽。因为易州被孙行友攻克后,契丹人不服,另设一易州,改岐沟关称为易州,所以确切的史称岐沟关为东易州。设刺史,建官衙。</p> <p class="ql-block"><b> 辽圣宗、萧太后也曾住在岐沟。</b></p><p class="ql-block"> 见《二十四史•辽史•圣宗本纪》:庚午辽主与太后自驰罗口帅大军应援休哥,与曹彬等战于岐沟关,大败宋军。 已酉辽主次(住在)岐沟,射鬼箭,辛亥还,次南京(幽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