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最美乡村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成长——骨干教师工作坊“牵手”乡村学校阶段性成长汇报展示活动第二场纪实

韦小丽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海口市《2020年海口市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工作坊“牵手”乡村学校阶段性成长汇报展示活动(全国直播),12月26日下午,梁彩娥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坊“牵手”海口市秀英区西秀中心小学在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301室直播现场进行阶段性“双品质”成长汇报。</p> <p class="ql-block">本场汇报活动流程安排如下:</p> <p class="ql-block">  1、主持人王晓芬老师介绍到现场的特邀嘉宾:</p> <p class="ql-block">2、简要介绍了本场活动的专家团队及牵手学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梁彩娥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坊六级塔式结构图</span></p> 第一环节 <p class="ql-block"> 由海口市秀英区西秀中心小学伍儒副校长为我们展示西秀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阶段性成长收获。</p> <p class="ql-block">  伍校长从“学校沿革和概况”“校园文化建设——定位”“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四个方面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汇报:</p> 学校沿革和概况 <p class="ql-block">  海口市秀英区西秀中心小学位于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学校创建于1919年,原名海口市荣山小学,1980年更名为海口市荣山中心小学,2005年再次更名为海口市秀英区西秀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0亩,校舍总面积为4080平方米,现有9个教学班级,36名教职员工,293名学生。</p> 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 <p class="ql-block"> 伍校长表示“西小人”要“办一所最美的乡村学校”。发挥农村学校优势,以建设“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为导向,以“质量立校、规范治校、特色亮校”为策略,努力创办校风文明、教风严谨、学风扎实、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最美乡村学校。</p> 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 <p class="ql-block">  西秀中心小学围绕着“实施和谐教育,实现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为“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打造美丽乡村校园,培养爱生敬业、勤勉专业的教师,培育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学生。”制定了“西秀中心小学人”铭记于心,行之所向的“三风一训”:</p><p class="ql-block"> 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nbsp;</p><p class="ql-block"> 校风:用心做人,尽心做事</p><p class="ql-block"> 教风:悉心教导,谆谆善诱</p><p class="ql-block"> 学风:勤奋学习,乐于思考</p><p class="ql-block"> “蓝天碧海,天地广阔,西秀学子在老师的悉心呵护培育下,奋发图强,不断描绘自己的七彩人生,幸福成长,创造美好未来。”</p> 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 <p class="ql-block">(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效好</p><p class="ql-block"> 西秀中心小学以“花园校园”为背景,围绕“学习、生活、运动”三大功能主题,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批达标”的思路,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一个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景点。他们强化了以下物质环境的改造:</p><p class="ql-block"> 1.&nbsp;美化学校环境建设。</p><p class="ql-block"> 2.&nbsp;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楼道文化。</p><p class="ql-block"> 3.班级文化特色彰显,异彩纷呈。</p><p class="ql-block"> 4.设施设备配置完善。</p> <p class="ql-block">(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制度不断健全</span></p><p class="ql-block"> 伍校长明确了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内在的机制,是维持学校日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介绍西秀中心小学近几年在市、区教育局领导及专家的建议与指导下,重新修订了《学校章程》,制定了《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奖励性绩效考核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项制度并汇编成册。</p> <p class="ql-block">(三)精神文化建设锻炼人</p><p class="ql-block"> 西秀中心小学着力将校园文化建设向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以“班级德育阵地”“少先队德育阵地”“家庭教育阵地”“主题德育教育阵地”等德育阵地和主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四大德育阵地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质。</p> <p class="ql-block">(四)教职工团队凝心聚力</p> <p class="ql-block">1.&nbsp;领导班子建设好</p><p class="ql-block"> 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带头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带头落实检查工作,坚持早到校、晚离校,以身作则,促进的良好工作作风的形成,为全体师生员工树立良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2.教师团队建设好</p><p class="ql-block"> 教师团队以老带新促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学、比、赶、超”,在教研活动中互帮互学互助,形成了团结互助的良好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p> <p class="ql-block">3.师德教育开展好</p><p class="ql-block"> 学校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工会活动、党建活动、团建活动,慰问活动等,教职员工归属感得到提升,凝心聚力氛围浓厚。</p> <p class="ql-block">  伍校长表示西秀中心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持续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与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强化校园环境育人的功能,促进学校工作的健康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 “西小人”在市、区教育局及专家团队的指导帮扶下,正朝着他们目标与美好愿景,坚持初心,砥砺前行。</p> 第二环节 <p class="ql-block">  由邢维萍副教导进行海口市西秀中心小学课程建设的汇报,主题是《给孩子一个舞台,秀出最美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邢副教导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给我们进行汇报:</p><p class="ql-block"> 1、学校课程背景与分析。</p><p class="ql-block"> 2、学校课程理念与目标。</p><p class="ql-block"> 3、学校课程实施。</p><p class="ql-block"> 4、学校课程评价改革。</p> 学校课程背景与分析 <p class="ql-block"> 邢副教导介绍道,“荣山”既是地名也是原校名,记载这里是冼太夫人登陆海南生活过地方,为了当地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而取此名。“荣”,寓义:欣欣向荣,引申积极向上,出自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象征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山”蕴含着高度、厚度,毫不动摇又形态各异,象征着西小的发展要一点一点地夯实基础,不断地积累专业知识与文化底蕴,西小人要不怕困难,努力前行,自我超越,展示个性的品质。“荣山”的核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基于对“荣山文化”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幸福教育”的办学方向,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一训三风"形成体系。</p> 学校课程理念与目标 <p class="ql-block"> 接着又举例说,哈佛的成功经验是不在于学校出了几位总统,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在于是否为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是否使每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给学生一个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位学生的方方面面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展示,更多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舞台就是课程,是幸福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农村的孩子见识少,阅历低,缺少展示自我的机会,对外界的认知缺乏信心和勇气。学校确立了“给孩子一个舞台,秀出最美的未来”的课程建设理念。这个理念意味着,课程是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赏识自我,是学生充满无限活力的精彩人生。我们希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学校课程的体验中生命自由展现,个性自由张扬。我们通过课程这个舞台,培养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敢拼、敢闯,秀出最美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我校根据学校总体办学目标和学校实际办学条件,提出了构建秀美课程,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种教育活动、社会资源等纳入我校课程体系。</p> 学校课程实施 学校课程评价 <p class="ql-block">  围绕课程标准,海口市西秀中心小学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期末以书面考查、口语表达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对于地方课程,学校也制定了相应得评价方法和标准。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以《学生成长手册》为主体,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终结性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p> <p class="ql-block"> 最后邢维萍教导对她们学校的课程建设做了一个小结。“她们始终相信:只要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教师幸福的教,学生幸福的学,我们的学校将实现办成最美乡村校园。未来就在眼前,让我们早早起步,一路同行,追求幸福教育,实现办学质量与特色的双赢!”</p> 第三环节 <p class="ql-block">  由海口市秀英区西秀中心小学杨萍萍老师执教《可能性》一课。</p> <p class="ql-block">上课教师简介</p> <p class="ql-block">  《可能性》一课的教学流程如下:</p> <p class="ql-block">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通过抽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体验了“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p> <p class="ql-block">  二、猜测实验,探究新知</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过“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体验事件可能发生的情况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p> <p class="ql-block">  让学生猜一猜:抽到哪种颜色牌的可能性大?</p> <p class="ql-block">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p> <p class="ql-block">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p> <p class="ql-block">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p> <p class="ql-block">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验证猜想。</p> <p class="ql-block">  三、迁移运用,走进生活。</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通过分层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本课的知识进行运用与提升。</p> <p class="ql-block">  四、全课总结。</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让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说说这节课的感受,以对本课的学习做总结。</p> 第四环节 <p class="ql-block">  先由上课的杨萍萍老师说一说《可能性》这节课的教学反思。</p> 上课教师说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  再由课堂观察小组的老师们分别从“限时讲授”“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积极展示”“及时矫正”“激励评价、教学语言和板书”这六个观察点,对这节课进行诊断汇报。</p> 课堂观察小组成员简介 课堂观察诊断汇报 <p class="ql-block">1.&nbsp;洪萌老师从“限时讲授”这一观察点谈了自己对《可能性》这节课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2.冯晓莉老师从“问题导学”的观察点对杨老师《可能性》这一课进行点评。</p> <p class="ql-block">3.丁玲老师就“合作学习”这一观察点对这节课进行了诊断点评。</p> <p class="ql-block">4.&nbsp;梁玉花老师从“积极展示”的观察点说出杨老师这节课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p> <p class="ql-block">5.&nbsp;罗文媚老师从“及时矫正”观察点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做出了诊断。</p> <p class="ql-block">6.&nbsp;王晓芬老师从“激励评价、教学语言和板书”观察点肯定了杨老师这节课的激励评价有指向明确的评价语;语言精练,语速语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板书简洁有效。并针对杨老师课堂上爱说“我……,我要……,我想……”指出这类课堂教学语言会拉开师生心理距离,提醒杨老师在教学语言方面注意改进。</p> <p class="ql-block">王晓芬老师的课堂观察量表记录</p> 第五环节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感谢我们主办方——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海口市教育人才综合工作站局,承办方——教师教育网,直播技术支持——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感谢展示学校——秀英区西秀中心小学,感谢我们所有辛苦付出的工作坊成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次活动有效搭建了城乡小学教育共同成长的平台,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帮扶齐迸进,携手共发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让我们在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趁着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搭建的“牵手”帮扶与学习平台上,在专家的引领下,一如既往,努力探索,使得我们的教学和教研比翼双飞,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乡村学校的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p> 活动现场花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韦小丽、王海梅、梁小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汇总:梁玉花、王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总编:梁彩娥</p>

学生

学校

中心小学

西秀

课程

校园文化

老师

海口市

评价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