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次阅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深深地感悟到,雄浑豪放的诗词,隐含了扭转乾坤的意志。<br> 我们朗诵了这首词,并配了画,制作了如下的视频:<br> 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后部分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br><br>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写北国雪景,引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前部分内容的总领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意思是放眼之下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但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和前句一样,是视野的延伸扩展,显示了诗人的自身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以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的“千里万里”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裂,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势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与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的“舞”“驰”,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相照应;“看红妆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br>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r>这两句是前文写景与后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br>祖国的江山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任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br>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论文格式。是人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的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包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辞极有分寸,“略输分才”“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只用了“只识”两字而带有嘲讽了。“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的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社会,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凤凰大视野_解读毛泽东的诗词(三)讲解了这首毛主席的诗词,多个专家高度评价,王者风范,帝王气概。请看视频 在袁家沟纪念馆里有这样的历史记录: “袁家沟村非常隐蔽,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16天,一方面要指导对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一方面要指挥东征。”清涧县党史研究人员邓世荣说,“1936年2月7日,毛泽东登上高家坬原侦察东征黄河渡口地形,看到连绵的黄土高原被大雪覆盖,银装素裹,触景生情,当晚在白育才家的土窑洞里,在半米见方的小坑桌上,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豪情激荡、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br><br> 在袁家沟村,一代伟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住过的窑洞 毛泽东在白育才家的小炕桌上办公 白育才家的小炕桌,长51厘米,宽37.5厘米,高31.5厘米。 用白育才家的一个小炕桌做办公桌,这个小炕桌现在还有一个被蜡烧的痕迹。毛泽东离开后,白育才非常珍惜这个炕桌,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这书桌有毛主席办公时点灯烧的印记,娃们可要记住,咱毛主席为穷人操心费力,不分昼夜啊!”这张小炕桌就作为白家的传家宝保存了下来,1972年6月,白育才将这张小炕桌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对外展出。<br> 请看视频视频(腾讯。大闽网,毛主席在延安写下《沁园春•雪》,八闽新闻 延安革命纪念馆2020-04-14)<br> 毛泽东《沁园春•雪》手稿 (现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1945年8月,毛主席到重庆出席国共和谈,而且见了很多文化人。柳亚子就是其中之一。柳亚子跟毛泽东的关系很深。在这之前,柳亚子读到过毛主席一首诗,就是《七律•长征》。他希望主席把这个诗写下来,赠给他。<br> 老朋友的盛情难却,毛泽东只得答应了。但却没有送出自己的长征旧作,而是另选了一首不为人知的作品。<br> 在1945年,毛泽东送给柳亚子的时候还专门写了一封信,信里边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得词后的柳亚子惊喜异常。<br> 1945年10月24日,坐落于重庆七星岗的中苏文化协会门前热闹非凡,青年画家尹瘦石和南社盟主柳亚子联合举办的诗画联展进行预展,25日展览会正式开幕。展览会上,柳亚子不仅展出了毛泽东咏雪词的墨宝,还展出了他的一首和词:<br><br>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br>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div><br> 柳亚子先生说毛主席才华横溢,古代的词人都无法和他相比。宋朝著名的词人苏东坡,他的气概虽然豪放,还是不如毛主席,宋朝另一位大词人辛弃疾只不过会发牢骚而已,更可笑的是,满足词人纳兰容若一味刁竹,字迹就更不值一提了,毛主席才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其荐语:“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柳亚子对毛主席的推崇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br></div> 展览会后,柳亚子将毛泽东的咏雪词和自己的和词一并送到《新华日报》。请求发表。《新华日报》的有关负责人答复他,说你要发表毛主席的原词,必须得经过毛本人同意,我们没有权利。所以柳亚子说,那你不发表原词,你就把我的和词先发表出来。这个和词在《新华日报》上一发表以后,重庆的文化界就感到惊讶,也震动了,既然有和词,就希望看到毛主席的原词是什么。 毛主席和柳亚子先生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新民报》有个副刊《西方夜谭》,吴祖光担任编辑。他得到咏雪词,有三份手抄稿,竟然互不相同,他只好将三份抄件进行整合。1945年11月14日,《西方夜谭》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编辑吴祖光加了按语:“客有抄得其《沁园春》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吴祖光先生 《沁园春•雪》的发表,像一枚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山城重庆,一时间,山城人民奔走相告,竞相传诵,而国民党当局却惊慌失措,对主管新闻的官员大加训斥。 <br> 蒋介石立刻派文人,写词来和毛泽东《沁园春•雪》,不和便罢,这一和就更发酵了。重庆进步文化界的人士挺身而出,非常鲜明地来维护和宣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包括郭沫若,说他们(国民党)是朽木之才不可雕,而且推崇毛泽东的诗词,是气度雍容格调高。 <br> 就连当时在重庆的,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也注意到了这场轩然大波,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在自己的著作中留下了这样的评述:他们原以为他是一个来自西北窑洞的土宣传家,可是遇见的却是一个在哲学修养和文学风格方面都远远胜过他们自己的人。<br>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的前前后后,请看凤凰大视野_解读毛泽东的诗词(三),十分精彩! 这首诗首次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58年9月又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登出。 最后,让我们观看腾讯视频,唐国强朗诵《沁园春•雪》 2016年12月2日 -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唐国强朗诵) 让我们观看2019年11月2日 02:26 廖昌永教授《母爱》现场版! 06:16 国家队男中音,廖昌永献唱《沁园春•雪》。 从中学习毛主席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藐视困难、百折不回,斗志昂扬,豪情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