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浸润家庭,让书香回归生活

田园牧歌

<p>我是一位全职兼陪读妈妈,目前一个人带着三岁多的儿子在外地求学。</p><p><br></p><p>我真正地读诵经典是从怀孕开始的,那时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读五六本经典,孩子出生后就没有坚持了,主要是感觉精力不够,再后来因为惰性就很难拿起书来读了。直到2019年11月11日,参加了姜博士组织的功夫读书会,读诵《学记》后再没断过。</p> <p>《学记》满一周年后,再参加辨志班《素书》的读诵。有了《学记》做基础,《素书》读起来就不难了,生字不多,第一遍就是直接跟着姜博士吟诵的,不再像初吟《学记》时那样别扭而难受。没有事先看书,能够很快适应,也没有在书上做任何标记。读诵《素书》月余,大部分能背诵了,《学记》还在继续,加上孩子所在的学校要求家长们读诵《孝经》和《弟子规》,目前共读四本经典,并且放在早上读。</p><p><br></p><p>实际上,早上的时间是非常充足的,只要起得够早。晨起读书让我体会到:越自律的生活越自由。</p><p>在一位家长的影响下,我接触了时令养生。自7月6日开始,就坚持三点多起床茶灸(半小时),然后读诵经典。这样,每天能够更好地完成读书任务了,读书没有压力,还能及时准备好早餐,更能够做到早睡了。现在早睡早起已成习惯,每天的生活规律而充实,读书也乐在其中,最喜欢的莫过于姜博士为大家准备的“开胃菜”了,越唱越觉得“开胃”。</p> <p>姜博士说,3~5点肺经当令,读书可以练气。我一直以来气就不足,以前总感觉胸口闷堵,有时突然有点喘不过气来,需要深呼吸。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了,我最近才察觉,是否与早上读书有关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早上读书绝对要比晚上读书的效果好,气更足,声音更动听、更洪亮,这是我真实体会到的。所以后来知道了早读书的好处,我就不会拖到其他时间读了。并且,早起并没有让我感到睡眠不足、精力不足,相反,以前成天哈欠不断,现在居然不打哈欠了,这是早睡早起、与天同行的结果。早睡养阴,早起扶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p><br></p> <p>读诵经典,使我的心越来越静、越来越觉着踏实,浮躁和焦虑少了,做事更容易坚持了。我把这种坚持运用到练太极和其他事情上,一旦选择就不间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受到影响,时不时地嘴里会蹦出经典来,或《学记》,或《孝经》,或《大学》、或《弟子规》、或《论语》,都是他在学校和家里听来的。而且,每天他都会提醒我交作业、打太极,有时也要求背《学记》或者唱诗给他听。目前为止,他已经听我唱过几十上百首诗了,除了姜博士的还有戴学忱先生的。我反复地唱,他百听不厌,每当吟诵诗词时他就特别安静地听着,偶尔也会跟着吟上几句。</p> <p>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把手伤到了,他抬起小手并且看着伤口认真地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p><p>有时吃东西,也会说“长者先,幼者后”,然后把东西先拿给我吃。</p><p>他每天都喜欢观察天上的飞机✈️以及飞机飞过留下的白线,一次看到飞机在飞,他一边看一边说:“苟日新,日日新。”</p> <p>三岁多的孩子,从来不睡懒觉,更不会赖床。现在零下十度左右的天气,他一般六点多就要求起床了,有时四点多就要起。他知道妈妈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读书,所以哪怕他醒来了,也不打扰我,听到我在厨房读书时不发出任何声音,直到我读完,他会来一句“妈妈读书,糠宝没有讲话。”</p> <p>今天正好看到两句话:</p><p>(一)你坚持的东西,总有一天会给你惊喜!</p><p><br></p><p>(二)我们常常把“坚持”当做很高尚的事,但很多旁观者眼中的“坚持”,只是当事人的“乐趣”罢了,是“心性契合,力之所及”,是“骨子里喜欢,精神上需要”。</p><p><br></p><p>我们学校的家长基本上也是三四点钟起床,家长们每天也都读经典、打太极。他们的孩子读诵经典根本不需要父母督促,孩子们主动要求学习(三四岁的孩子都是这样)。都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相信,一个家庭只要父母爱读书、父母先读书,孩子就一定会效仿,而不需要逼迫着去读书了,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