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育与知育的思考——读《沉浸于求索之中》心得体会

杨文平

<h3> E79班 0942号 杨文平<br> 培训第15周,我阅读了陶西平的《沉浸于求索之中》。全书共570多页,共44.7万字,是我们培训以来读的比较厚的一本书。由于项目办安排的时间有限,我只阅读了书中的部分篇章。经过自读、导读老师的精彩导读和班级的讨论交流分享,我对陶西平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br> 陶西平先生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篇中强调,无论是专门人才的培养还是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要依赖于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水平,最终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当今世界国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及时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br> 陶西平先生提出现代教育对劳动者的共性要求已不断的拓宽和加深,对不同个体发展个性也有了更多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教育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受升学教育的制约,从而对培养对象缺乏全面的素质要求,升学考试的知识要求代替发展生产力的知识要求。在教育途径上,重智育,而轻视德育、体育、美育;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重书本知识,而忽视社会实践。这种教育思想不仅体现在学校的教学安排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上,而且体现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考试制度上。陶先生认为需要改革教育政策、教师观念、教育制度等多方面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样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的任务,才能真正起到“本”的作用。<br> 陶西平先生在“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一篇中提出,要通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集体,自信、朝气蓬勃、自尊并尊重他人的美好情感。陶西平先生在“2014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时提出,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同质化倾向、大龄化倾向和专门化倾向等问题,都会导致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幼儿过度的早期智育开发、过早的优势智能定向、过量的单一兴趣培养和过重的学科知识学习,会使学前教育功能异化。我们需要明确,早期教育不等于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智力开发不等于提前进行学科知识学习,要防止幼儿的“习得性愚蠢”,要防止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学习的无能感,丧失了自信心,变得越学越笨。<br> 学习知识和学习智慧是同一回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知识与智慧是不能划等号的,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有高深的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就知识渊博。比如我们古代的思想家孔子,他并不懂得现代的物理、化学、科学等知识,甚至知道的知识并不比现在的我们多,然而千百年来世人都十分钦佩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评价一个人智慧的高低不是看他学过多少知识,知道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他有多少思想,思维能力如何。我认为,思维能力体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具体体现,就是要善于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让我们学习的知识更好的为我们服务。<br>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高智能的时代,人们需要有更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需要有更高的思维效率和思维能力。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识还是求智慧?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问题,更值得我们每一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的探讨。我认为,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在这个高智能的时代生存,就必须首先提高我们的脑力,提高思维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要认识到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知识是两回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当学生成为自主、自愿而又感到快乐的时候,学习的高效也就不求自得了。</h3>

知识

学习

教育

陶西平

幼儿

智慧

我们

思维能力

学生

智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