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之上的生态之旅(一)——从拉萨到吉隆镇

天光云影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2020年11月初,我们厦门的四位鸟友踏上了策划已久的西藏之旅。这次的主要目标还是观鸟和拍鸟,但是旅程中的所见的壮美景观和遇到的其它各种野生动物,时时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所以我觉得用生态之旅会更适合表述我们的行程。一路上个人的一些体验和感悟希望对以后有打算去西藏的鸟友和驴友们有点帮助。<div> 出发前我们选的机票是厦门途经重庆中转飞拉萨的往返机票,这个季节已经是旅游淡季了,所以价格上还是很优惠的,往返全程下来只有2000多元。坐飞机进藏航拍是不容错过的一个精彩环节,一般去程要选飞机左边靠窗离开机翼的位置,比如这次我选的就是一个左舷最后靠窗的位置。</div><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飞机进入西藏境内不久,机翼下就开始出现连绵的雪山。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飞行时间的推断,远处那座高耸入云的雪山就是中国名山评选中排名第一的南迦巴瓦峰。 从飞机上俯瞰青藏高原上的冰川,那一圈圈往前推进的波纹中所蕴含的时间年轮,令人心中感叹不已。 夜晚在灯光映衬下的布达拉宫,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拉萨。 到达西藏的第一餐我们吃的是墨脱石锅鸡,墨脱石锅鸡有西藏第一美食之誉。这道美食是用藏土鸡配上各种菌菇、枸杞、红枣、手掌参等用墨脱特产的石锅慢炖而成。喝上一碗香浓醇厚的汤,再细细品尝几块鲜嫩的鸡肉,感觉整个人的五脏六腑都舒展了开去。<div><div> 其实刚到达像拉萨这样高海拔的地方,一般都不宜吃的太饱,这会增加高原反应的几率。但是我常常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大快朵颐之际把这条经验教训抛之脑后。</div></div> 西藏之行第二天的行程并不轻松,我们会用半天的时间去雄色寺拍藏马鸡和藏雪鸡,然后赶往日喀则。雄色寺离开拉萨市区约50公里,车程要一个小时。我们在快到雄色寺的山路边上,发现了一群藏马鸡。大家伙二话不说,下车操家伙开拍,打响了这次西藏拍鸟的第一枪。 藏马鸡 藏马鸡是中国四大马鸡--白马鸡、藏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之一。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之间的高山和亚高山森林、灌丛和苔原草地,常呈5-10只的小群活动。这是我拍到的第一种马鸡,其实在之前的川西之旅亚丁的行程中,我原有机会拍到白马鸡的。当时好多人用手机在景区的山道上近距离拍到了白马鸡,我走的快了些而完美错过。 顺利拿下今天的第一目标鸟种,我们来到了雄色寺山脚下,这是一座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寺庙。从这儿海拔4300米的地方起,我们将一路上行到4700多米的高处,去寻找另一个目标鸟种,同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藏雪鸡。因为每天藏雪鸡基本都在11点前出来觅食(由于时区跨度的原因,西藏每天会比厦门晚上两个小时日出和日落,我们每天出发的时间会相对晚一些),所以我们到雄色寺后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上图是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往上拍的照片,藏雪鸡出没的地方就在上面那座位于高处的寺庙建筑后面。看着似乎不远,不过这是镜头拉近的缘故。真正爬起来的时候,是一道坡接着一道坡,爬个几十步就得停下来把气喘匀了再接着爬。如果刚到高原的话,我的建议还是先从海拔比较低的地方适应起,最好是两千多米到三千多米的地方先适应一个星期左右,再开始挑战四千米以上的高度。另外在来高原之前一个月每天可以用红景天泡水喝,来之后每天服用红景天胶囊,或是在疲累时补充一下葡萄糖口服液,对缓解高反都有一定帮助。还有一种小袋装的葡萄糖粉,方便携带不怕挤压,需要的时候直接撕开倒到嘴里,喝点水下去然后肚子像摇呼啦圈一样呼呼啦啦摇上几圈,效果也是一样的。我们是因为时间和行程安排上的限制,加上几个人都有在高海拔活动的经历,所以第二天就直接挑战四千米以上的高度了。 山路小径的边上都是这样的灌木丛,色彩红艳煞是漂亮。这里的林鸟也是不少,比较常见的有灰腹噪鹛、大草鹛、白斑翅拟蜡嘴雀、褐岩鹨、红眉朱雀、拟大朱雀、鹪鹩等。但是这些林鸟大都蹦蹦跳跳很不好拍,很想念念有词手指一挥喝上一声:“定!”,然后大功告成。 鸲岩鹨 大草鹛 回头望去山下就是雄色寺的主体建筑。今天来雄色寺拍鸟的还有苏州的几位鸟友,年纪都蛮大了。最年轻的一位也有60多岁了,他和我们一起坚持爬了一大半的路程,然后停了下来,说是感到胸闷头胀不爬了。这样的选择是对的,鸟是拍不完的,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过像西藏这样的地方能早点来还是早点来吧,我也不敢确定我60多岁的时候还能不能爬上来。 高原山鹑<div><br><div> 终于爬到了上面的寺庙,气还没喘匀,我们就在寺庙边上发现了一小群高原山鹑,算是一个意外的小收获吧。</div></div> 藏雪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小时的攀爬,我们终于掐着点拍到了藏雪鸡。今天拍鸟的行程算是初战告捷! 下山的路走起来就轻快多了,没了上山时老牛拉破车的感觉,一路小跑之下好像脚底都带起了一溜轻烟。下到一半看见一个黑瘦的藏族老人家,最少60多岁吧。身上背着一罐沉重的液化气在一步步往上爬,我一下惊呆了,这才是真正的牛人啊!我们和后面的人一了解原来他是寺庙做义工的,每天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寺庙的山路上往返,为自己的信仰贡献着一份微薄的力量,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结束了雄色寺的行程,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日喀则。在去往日喀则的路边收割完的农田里,我们有了新发现,这次出场的配角是斑头雁.岩鸽和赤麻鸭,主角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 飞翔的岩鸽 比翼双飞的斑头雁 斑头雁 赤麻鸭,这个和斑头雁在西藏可以说是一对菜鸟伙伴了,感觉走到哪里都能碰到它们。 赤麻鸭 黑颈鹤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中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这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黑颈鹤名列中国98种特有鸟类中的第26号,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div> 藏族人民信奉佛教,对黑颈鹤十分喜爱,称之为“仙鹤”、“神鸟”、“吉祥鸟”。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流传极广的民间巨作,描写岭国的格萨尔王降伏各地妖魔,为黎民百姓除害的故事。其中王妃珠茉在被巴扎那保国的霍尔王族黄帐王俘虏之后,写信向格萨尔王求救时,便是派去三只仙鹤送的信。</div> 这个季节,微凉的秋风让高原上青杨树的树叶都变得金黄,夕阳透过玲珑剔透的树叶洒向大地,仿若一副精致的油画。拍鸟时遇到如此美丽的小树林,来不及更换镜头,我就用我的华为手机记录了几张,感觉效果还是刚刚滴。在车上时曾看到路边有一条乡村土路蜿蜒伸向远方,土路的两旁整齐排列着高大金黄的青杨树,那场景拍人像真是美的让人心醉。试想一白衣轻罗女子行走在这小路上,回眸一笑,翩若惊鸿。<div> 在日喀则入住一晚,第二天我们继续向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吉隆沟出发。路程当中海拔是不断上升的,经常会超过5000米的高度。不过今天主要是在车上,只是路边有发现时会停下来拍一拍,所以大家状态都还可以,没有什么太大的高原反应。不过海拔这么高的地方,早晚温差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有时一起风体感温度会很低的。所以除了必要的衣服外(建议洋葱式穿脱法),一个套头帽和不妨碍拍照的露指手套也是必要的。</div> 上面两图是高山兀鹫 这是胡兀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仔细看它的下巴有一小撮胡须,因此而得名。 上面两图里那座巨型金字塔状的山峰,就是世界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她的最新身高是8848.86米。 岩羊 上面三图是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岩羊,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藏原羚 在珠峰自然保护区,感觉野生动物渐渐多了起来,这几图是藏原羚。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种,有“西藏黄羊”之称。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藏原羚和我们经常提起的藏羚羊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分辨藏原羚和藏羚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哪个有“白屁股”——藏原羚有一块较大的白色臀斑,因此藏原羚又被当地百姓俗称为“白屁股”。这也是我们的鸟导小张一下子就远远辨识出它们的主要原因。 渡鸦 这是渡鸦,长得很像乌鸦,不过体型比较大。它和乌鸦一样,长相实在不讨喜,黑乎乎的身体总透着一股邪恶的气息。总感觉它们就是魔幻电影里,陪伴在巫师身边出场的反面角色。不过乌鸦在日本的地位却是和中国的喜鹊一样,我在日本旅游时听当地导游这么介绍,心里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在西藏高原的路边,时常可见这种萌萌哒鼠兔,数量异常庞大。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鼠兔喜欢退化的草场因而更愿意生活在那里,而不是它们造成了草场退化。鼠兔的过度繁殖本身也是破坏生态链后天敌减少的结果,只有恢复原有高原食物链,才能控制住鼠兔灾害。纯粹依靠人工大规模的打药灭鼠兔,灭的不止是鼠兔,还会伤及同一片草场上的其他动物。 棕颈雪雀 棕背雪雀 棕颈雪雀多见于海拔约2500-4000米的高山、草原、荒漠和裸岩带。棕背雪雀栖息于3000-4500米的高山、草原、半荒漠地带,甚至可达5400米。这两种雪雀你能从外形上一眼识别出来吗?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是棕颈雪雀的嘴下长着八字胡须,而棕背雪雀的胡须是连成一片的。<div><br></div> 大鵟 在青藏高原,大鵟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猛禽了。 藏野驴 藏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多半由5、6头组成小群,大的群体在10数头,最大群体可达上百头。藏野驴的主要天敌包括狼、雪豹和猞猁,近年由于保护措施得当,藏野驴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现在估计数量在10万头以上。藏野驴还有个极特殊的习性,喜欢与汽车赛跑。当汽车驶入有西藏野驴活动的地方,远处的藏野驴就会好奇地注视着逐渐接近它们的汽车。当汽车与它们比较近时,藏野驴随即朝前猛跑,并竭力与汽车保持平行。这时汽车最好主动减速,让藏野驴跑到汽车前边去。 一路行来风光无限,即使没鸟拍的时候,静下心来欣赏青藏高原的大美风光,也是不虚此行。 这是在高压线上做检修的电工,这里的海拔已经在5000米左右,这样的工作算不算世界上最高的职业了?<div><br></div> “在那高高的东方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心上“。看到山顶上升起的明月,不由想起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写的诗。他的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很多只是娓娓道来。但细细品来,却又觉得隽永优美、余音绕梁。再比如这首:“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山坡上的岩羊 盘羊<div><br></div><div> 这个头上长着一对大弯角的是盘羊,鸟导照民说这个比岩羊少见的多。<div>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的车队继续在前往吉隆镇的峡谷里穿行。这一天虽然都在赶路,但是收获也是颇为丰硕。就在大家以为今天的拍摄到此为止时,前车突然减速靠边停了下来。以我这两天的经验,肯定是有什么新发现了。我扭头向窗外隔着一条河的山坡上看去,只看到一只大型动物的身影一晃而过,依稀间只觉得是某种猫科动物。大家下车取出大炮,只听照民指着对面山坡岩石旁的一只动物喊道:“豹猫,豹猫!”。按照宁可错拍一千,绝不放过一个我的野拍原则。我把镜头转过来一对上焦就是一梭子,然后回放仔细一看。这动物长的就像我们印象中的豹子,身上有黑色的斑点,但是皮毛明显偏灰白色。考虑到我们活动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海拔,一个动物的名称在我脑海闪过,我说到:“这是雪豹吧!”。大家也觉得这只动物的体型要比豹猫大,但究竟是不是雪豹还是众说纷纭。当天晚上我们上传的图片经专家确认,我们拍到的确实就是“雪山之王”,国家一级保护国际濒危动物雪豹。</div></div> 雪豹 “雪山之王”——雪豹 这是600mm长焦镜头下未经裁剪的画面,我们普通人的眼睛大概相当于50mm的镜头,所以在西藏的户外要发现这类野生动物,真的要有一双犀利的眼睛。很多动物虽然体型不小,但是离得太远看上去也只有一个小点,而且很多动物都有保护色,所以它们不动的时候你真的是很难很难发现它们。 雪豹有时候看上去还有点萌萌哒样子,不过你和它在野外一对一遇到的时候,如果还觉得它萌,想上去摸摸它的脑袋瓜子,那它才是真的很萌。 这只雪豹应该是刚涉水过河,皮毛还是湿的,它也不怕我们,就在对岸这颗灌木丛下慢悠悠的把湿了的皮毛舔干净。这让我们有了充裕的拍摄时间,从开始见到到它转身向大山深处走去,足足有半个小时。和雪豹的偶遇是这次西藏行我们收到的一个最大彩蛋,按鸟友们流行的说法:一兽顶十鸡,一鸡顶十鸟。拍到一只野兽就相当于拍到了一百只鸟,那拍到“雪山之王”的雪豹了?<div> 鸟导照民说他带队观鸟以来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遇到雪豹,这样的机会真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回程的时候又经过此地,但是在寒风中伫立良久,而雪豹已经渺无踪影了。</div><div> 明天我们将开始在吉隆沟的一天行程,精彩继续,未完待续。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