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澳门(三)——塔石广场及疯堂斜街

姜世平

<p><b>塔石广场</b></p> <p>从东望洋炮台下山,沿坡及台阶向西北一路走过去,就来到澳门四大广场之一的塔石广场。这个广场是澳门最具文化特色的新地标和主要的旅游点。占地13000多平方米,地上广场地面全铺的是葡国碎石,用黑色碎石和乳白色的碎石铺成带有波浪图案的地面。周围的建筑颇具葡国风情。有很多休息区域,平时都是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地方,节日会举行更多活动,有集市,有街头文化表演等等。周边有中央图书馆,澳门文化局,澳门历史档案馆。</p> <p><b>澳门疯堂斜巷</b></p><p> 来过澳门的人或许都有些印象,澳门有许许多多奇怪的街巷名称,比如“十月初五”“恋爱巷”“美女巷”等等,比较离谱的当要数“疯堂斜巷”。这条不长的小街之所以叫“疯堂斜巷”。按照特区民政总署的官方说法:“斜巷以【疯堂】命名,是为了纪念曾于此开办的麻风病院,是西方在中国设立的首间传染病医院”。</p><p> 澳门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行政区划,只有依教堂划分的“堂区”。这一带隶属望德堂区,百姓俗称疯堂区。</p><p> 当年澳门曾有很多麻风病人,首任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贾耐劳曾在这里设立一间麻风病医院,并附设一所小教堂。由于教堂专为麻风病人而设,故被称之为“疯堂”。</p> <p><b>望德圣母堂</b></p> <p><b>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建筑【大疯堂艺舍】</b></p><p>办有“大疯堂艺舍藏品展”。本地的书法家在这里举办讲座。</p> <p class="ql-block"><b>仁慈堂婆仔屋</b></p><p class="ql-block">沿石子路上行,路右手旁有个拱形大门,里面有三座黄色的葡式建筑,就是婆仔屋。小小的庭院里,长着两颗百年老樟树环境非常清幽美丽。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叫【贫穷者之家】,有100多年的历史。二战期间,大量上海葡侨逃难来澳门,婆仔屋成为专门收容难民和穷人的地方,其后成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里面的都是没有结过婚年老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这些屋子现在被用作进行展览及不同的艺术工作室,如染布坊,陶艺工作室等。</p> <p><b>疯堂10号创意园</b></p><p>仅与婆仔屋一墙之隔。也有上百年历史。它的前身是廉政公署和环境委员会的办事处,而今则是新的艺术展览空间,为本地艺术家提供创展平台。</p> <p><b>街景</b></p><p>街道是有葡国碎石按不同花纹铺就,楼房建筑,路灯,护栏全是欧式的,彰显出明显的南欧风情。</p> <p>入夜,街道在橘黄色的灯光照射下,显得那么清静,白日的喧嚣消失了,走在由碎石铺成的路面,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灯影的伴随,舒适、惬意。</p> <p>  澳门政府对历史遗迹保护做的是非常到位,而且这些历史遗迹全部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