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华民族 56--11</p> <p class="ql-block"> 1,满族历史悠久。满族的历史可以推测到,最早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该遗址座落在小兴凯湖的湖岗上,有证据证明古肃慎人,在此渔猎生息。居民以捕鱼为主,兼事狩猎和农耕。</p><p class="ql-block">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又是滿族的直系祖先。</p><p class="ql-block"> 肃慎族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竹书纪年,五帝纪》说;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虞就是“唐尧虞舜”中的舜帝。夏,就是公元前2100年,建立的夏朝,这就是说在4000多年前,肃慎人己经居住在白山黑水间。所说的白山即为长白山,黑水,指黑龙江;泛指东北地区;《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大荒之间,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而不咸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p><p class="ql-block"> 肃慎人生活在今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东频波涛汹涌的大海,他们通过漫长时代的学习,学会了造船、织网下海捕鱼。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是他们游猎的地方,史书记载:肃慎人“擅骑射,性勇猛";他们善用“楛矢石砮"狩猎,自织麻布穿衣,种植五谷并长于养猪。</p><p class="ql-block"> 战国以后改称挹娄,隋唐时改靺鞨。这时的靺鞨以发展为:粟末、白山、伯拙、安骨里、拂捏、号宣、黑水等七部。</p> <p class="ql-block"> 2,公元668年,已经存在了705年的高句丽國,在大唐和新罗的联手下灭亡。高句丽、靺鞨遗民被安置唐朝内地。公元690--705年,废李旦,自立于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p><p class="ql-block"> 唐朝名将李绩之孙李敬业起兵谋反,武皇大军镇压,错误的牵连了,早己归唐的靺鞨人,使大多数靺鞨遗民残遭杀害。靺鞨首领乞乞仲相之子大柞荣临危受命,率众东返。大周军队一路追杀,当在到达延津城的天门岭一带追兵遭到靺鞨大柞荣的伏击溃败。大柞荣率部众返回故地,因战争,过去繁华的故地如今如此萧条。武皇采纳狄相策略,与大柞荣和解。公元713年,玄宗先天二年,正式册封大柞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地置怱汗州,今吉林省敦化,加封怱汗州督都。这是靺鞨族人民在北方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政权,隶属于大唐王朝的卫星政权,最高的军政机构--渤海国。</p><p class="ql-block"> 渤海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靺鞨为主体,兼容高句丽等其他民族。渤海国其范围,包括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南至朝鲜半島,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渤海国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五京、十六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影响,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3,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国号“契丹″后改为“辽″。契丹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国都上京,今巴林左旗南。契丹人把靺鞨人称为“女直″,或为“女真″,把女真又分为“生女真″和“熟女真″。</p><p class="ql-block"> 公元1115年正月,女真部首领,完颜阿骨打正式称帝,建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历史上称为“金”朝。</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位大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率领着受人奴役了上百年的同胞,冲出白山、黑水。与辽开战。族人高呼“阿骨打”冲进入辽军阵中,他们以二万人对仗七十万辽兵,以少胜多、打赢对手。“女真″人们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辽国和北宋”这两个庞大的国家,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女真民族第一次登上中华民族的政治舞台,使中国历史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局。</p><p class="ql-block"> 1125年金天会三年,金俘获辽天祚帝,辽国灭亡。</p><p class="ql-block"> 1125年10月,金发十万大军进攻北宋。金天会五年四月,金军掳宋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数千人北归。</p> <p class="ql-block"> 4,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滿族文字创制于十六世纪未,宋、金时代;女真人曾有过自已的文字,早期的女真文是从汉字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但久以失传。</p><p class="ql-block"> 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后利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读音,形成一种新的文字。为了区别语音,又加以改造被称为“新满文″。满清政府成立后,作为官方语言的“新满文"曾被广泛使用过,在清宫中曾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这种文字直到清朝中期才被放弃。被汉字取代,记忆深刻的是,直至今日,北京、东北等地汉语中,还保留着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居留于全国各地的驻防旗人后裔,多掺杂着当地语音的北方方言,形成了一个个的“方言岛″。</p><p class="ql-block"> 满族全称“满州族″,简称“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区为最多,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也有分布。其他散居于新疆、山东、甘肃、宁夏、湖北、贵州等省区及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国内满族人口1041.0585万人居五十六个民族第三位。</p> <p class="ql-block"> 5,金国在蒙宋联合的军事打击下覆灭,上百万的女真族人惨不忍睹,有投降蒙军的,有战死的,逃生者确没有一个逃回东北老家的。都逃向了河南、河北等内地,后来他们融入北方汉人之中。</p><p class="ql-block"> 随着南宋政权的覆灭,蒙古统治者对其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常有反抗者被镇压。对生活在北方偏远的女真人,进行了严格管理;他们将靠捕渔为生的海西女真,强行迁至肇洲屯田。《元史兵志》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七月,以乃颜不鲁古赤及打魚水达达女直等户于肇洲开耕。</p><p class="ql-block"> 元初在胡里改,(今依兰)东北松花江下游,设立五个军民万户府,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五万户府分领混同江(松花江)南北皆为水达达女直之人。</p><p class="ql-block"> 元代在长白山地区设置合兰府,又将大批水达达迁到这里,这里即为辽代长白山女真、金代易懒甸女真等,即后来的建洲部。</p><p class="ql-block"> 明代散居白山黑水的女真人,经过长期的战争,迁徙、融合、逐步分化为建州、东海、(野人)海西三大部分,由奴尔干都可管辖。女真各部相互交错,长期处于割据状态,朝庭的分而治之在起作用,女真人之间混战不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6,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於公元1559年2月21日--公元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汉、蒙语,喜读中国历史,熟读《孙子兵法》。</p><p class="ql-block"> 努尔哈赤从1583年率部起兵,到1613年,用了30年的时间,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武装割据辽東。建元“天命”,萨尔浒役之后迁都沈阳。努尔哈赤开始了对明之战,一举攻克辽东七十余城。</p><p class="ql-block"> 在位其间广纳贤士,制订了一整套治国方略,创立了先进的八旗军制,为后来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后金″为“清″。这是他决心再次入主中原,做准备,从仇视汉人到实行满汉一体,借此组成了汉军八旗,蒙古八旗,扩充了自已的力量。并将原有的各部落改名“满州″族,尽量减少汉人对女真人的仇恨心里,至此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诞生,满州族,简称“满族″。</p><p class="ql-block"> 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禎皇帝自杀身亡。正待投降的山海关明军守将吴三桂在仇恨和利益面前选择了利益,投降多尔袞,开关放清军入关,赶跑李自成义军。</p> <p class="ql-block"> 7,滿族是个优秀的民族,自从进入中原以后,在总结辽元明朝居住的特点;同时,结合本民族的经验,修改和完善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 四合,就是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子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大的口字,屋內可以根据地区的寒冷程度,决定是建火炕或生火炉,这样的四合院,即安全又方便管理。这种模式的房子得到了,广大北方居民的喜爱并推广。</p><p class="ql-block"> 满族人长年居住在,寒冷的东北地区,那里每年的无霜期很短,有的地方,族人们要度过半年之久的冬季。在漫长的岁月生活中,他们学会了用火炕取暖,实现了一铺大炕全家暖暖呼呼。喜欢按北京四合院模式方建筑房子,建房时可跟据自家人口的多少,自家的财力来决定,是盖泥草结构还是砖木结构。有的为了安全起见还要修上围墙,建起炮台。</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四合院,如今己成为历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但从四合院被人们的喜欢程度来看,不得不说,这是滿民族在中国民居的建筑历史中,为人类文明所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8,满族旧时婚姻重视门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这与旗内男子当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关。贵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庭指定结婚对向,一般旗人也有族长指婚的情况。清代官廷选秀是为皇帝和亲王选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选。八旗内男女年令在十六七岁即可定婚,男子定婚结婚年令可能会更小一些。婚姻由父母包办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先后要去三次。每次都携带一瓶酒,直到第三次才能知道是否能成功。所以,有句俗话:“成不成,三瓶酒″。如果成了,女方家要向男方家索要彩礼,其中有猪、酒、柜子、衣物、手饰等。男方所送礼品全部做为姑娘的财产。</p><p class="ql-block"> 旧时满族姑娘结婚的过程较为繁杂,有议婚、小定、大定、过礼、送日子、开锁、送嫁妆、迎娶、坐帐、合卺、分大小、回门和住对月一整套过程。结婚时新娘要在新房的炕上坐一天,此称为“坐福″。晚间在地上放一张桌子,一个酒壶两个酒杯,新郎新娘两人手挽手绕桌子转三圈后饮酒。屋内点燃的焟烛将通宵不熄,房外一人或数人唱喜歌,名曰“拉空家″或有人拿黑豆往洞房的窗户上撒。热闹一两个小时后自散,三日后按规矩新娘、新郎回娘家此称“回门″。</p> <p class="ql-block"> 9,满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是通古斯语,意为“疯狂的人",汉译为巫师。满族的萨满教兼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拜四重含意。崇拜的神既多又杂,祭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p><p class="ql-block"> 有宫庭与民间之分,也有贫富之分。皇宫里面的萨滿多由女人担任,称为“萨滿太太",专管皇帝举行的各种神典,口诵满语祭神,与民间为人治病的萨满不同。过去在东北地方,民间也有一种是为人看病、驱鬼、问卜的萨满,一种是管理祭祀的家萨满,负责祭祀祖先神等。</p><p class="ql-block"> 满族的农民普遍信巫而不信医。萨满跳神时,头戴尖尖帽、缀有五色纸条、下垂蔽面、外悬小铜镜、身穿长布裙、腰系铜铃、手击太平鼓、有节奏的舞蹈、口中念念有词。而家萨满在每个氏族中都有一名,负责家族祭祀活动,在祭祀祖先时要跳神、唱满语神歌,祈盼年年的丰收,赞颂祖先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 10,滿族正屋西墙上皆置一块一尺八寸宽,一尺半长的“祖宗板"滿语叫“偻车库″。祭祀时放神刀和箭(哈马刀)表示是祖先使用过的东西,在神板旁挂着黄布口袋,叫妈妈口袋,也叫“子孙娘娘″,内装丝线绳一条,叫“子孙绳″又叫“长命绳″。祭祖时,先将祖宗匣接到西炕桌上,然后由家中长者把匣打开铺好桌布,点燃红烛,烧上高香,放好供品。全家按辈分排列,逐一叩头。这时由萨满穿戴整齐,开始念起谁也听不懂的祈铸文、唱神曲和跳神舞。大型的祭祖和祭天需要三昼夜。</p><p class="ql-block"> 每个 满族家庭的院子里都有影壁。影壁的后面立一木杆高丈五,上设一木斗内置五谷粱和猪胫骨,此俗称“索罗杆子″。“祭天″时要杀无杂毛的黑猪,宰杀后将肠和膀胱切碎置入索罗杆斗内,叫乌鸦来吃。另外将猪肉切碎与小米放在一起煮粥请亲友、邻居、行人一起吃“肉粥″。</p><p class="ql-block"> 满族民间祭祀活动,规模上分家祭和族祭。时间上分朝祭和夕祭两种,种类则有许多,祭祀的方式、程序亦不尽相同,所谓“一个姓氏一坛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1,清朝灭亡了,可留下了一个超千万的满族,如今以融入这个社会,说一样的语言,写同样的字,穿同样的衣服,生活在同一“中华民族”大家庭里。</p><p class="ql-block"> “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著名的中华大宴。乾隆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记载了一份满汉全席食单,这是滿汉全席最早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清初,努尔哈赤在沈阳称帝,宫廷筵席虽集山珍海味于一体,但仍处于“八大碗”阶段。一直到清朝中期康、雍、乾三帝提倡满汉一体,満汉全席才应运而生,吸收了南方菜点五十四道,北方菜点五十四道,共一百零八道。并有着宫庭独特的筵宴理论与厨艺,把宫庭筵宴的意义充分表达出来;展现了一个中华文化五千年,文明大國,又是独居世界的礼仪之邦。</p> <p class="ql-block"> 12,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穿用的一种服装,最早起源地在东北。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635年皇太极废除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族”开始。满族的文化、习俗、服饰也传入了中原,满族人称为旗人,旗人的袍子故称“旗袍”。</p><p class="ql-block"> “ 旗袍”作为一种服饰,经历了将近四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而每一次演变都承载了时代的文化特质。服装被黑格尔称为流动的建筑,几百年来,每一次的改变都不曾改变东方内敛的文化特质。</p><p class="ql-block"> 女真人从兽皮、魚皮,麻布开始,到适合骑马射箭的宽袍大袖,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过程。满族的旗袍,采用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家传的手艺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件作品无不凝聚着匠人心血,精致得时尚界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满族的旗袍,犹如冰山上的雪莲,雅致又妩媚,饱经四百年的历史演变,依旧风情涌动!</p> <p class="ql-block"> 13,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小辈见老辈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问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迁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接地,左手抚膝,似拾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状。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果骑马,可下马躲在一旁让路,等老者过去再上马行走。远方的明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贴面大礼。</p> <p class="ql-block"> 14,清太祖努尔哈赤通过满族的狩猎组织“牛录″,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成为著名的八旗制度。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佐领)每五牛录为一甲喇;每五甲喇额真(参领),为一“固山额真"即旗主,(后称都统)。1601年设黄红蓝白四旗1615年设黄红蓝白四镶旗。1635年皇太极把蒙、汉军八旗编入,统属八旗军制,为建立大一统的清朝起到了织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满族的八旗军制,为军民合一的组织。军人全员终身制,生男丁皆为予备役兵源,国家投入资金抚养,使兵源不断,每个满族家庭都为军队服务,国家供养军队除高级官佐以外,中下级军官及士兵,只能维持一般生活。兵饷成为满族人唯一的生活来源,一但离开军队的供养,则生活便处于贫困,养尊处优的满族人家;一不会经商,二不懂农耕。</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的八旗军制下,满族兵丁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小战亊,形成了几乎家家都有战死的士兵。在平定内外战事,维护统一的国家,打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的疆土、每一寸都洒满了八旗子弟的鲜血!</p> <p class="ql-block"> 15,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满族先民形成了富于自已民族特点的岁时文化。如远在渤海国时期就有了春节、端午节等节庆习俗。由于受汉文化影响有关,如女真人在端午节采艾蒿、吃艾糕、系长命锁、射柳祭天等。</p><p class="ql-block"> 清入关后,满族的岁时文化与汉文化结合,兼互吸收,渐趋一致,仍显示出满族岁时文化的某些特色。春节吃饺子、吃萨其玛、端午节不是祭祀屈原而是为了健身祛病。</p><p class="ql-block"> 春节,是滿族人民的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要做萨其玛、蒸粘豆包、张贴对联、窗花、挂四色挂笺、贴福字、分神纸、放纸马等;半夜子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除夕家家高竖灯笼杆,可高达二丈,上插松枝、高挂红灯至初六,夜夜不熄。宫廷中则于腊月廿四开始悬挂“天灯″至二月初三日灯止。正月十五的元霄节主要的内容不是吃元霄,而是灯节,满族除挂衫灯外还制做冰灯,满族聚集的市镇,街道两旁挂起成千上万、夺天工的各式彩灯。在农村还有元霄节晚上的各种“蒸面灯″之俗。晚清羊城的灯市中,以旗人所制灯最为璀灿夺目,成为广州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 1635年,满族以满州之名确定自已民族的统一节日为“颁金节″。</p> <p class="ql-block"> 16,辛亥革命成功,清廷覆亡,八旗解体,粮饷停发。满族人民从被少数贵族的奴役,从驱始战争中解放出来后,又陷入严重的民族岐视和贫困中。</p><p class="ql-block">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多民族国家,确定了民族之间实行平等的政策,从而社会上民族之间,再无岐视、再无仇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满族人民同其他少数民族同胞一样,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