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 且教且思 —记县名优教师带徒中学体育四组第三次集体教研活动

Z~

冬日暖阳,教研正浓。12月24日,县名优教师带徒中学体育四组第三次集体教研活动在象山县滨海学校顺利开展。县教研员钱老师、市、县体育学科骨干名师戴坚土老师、郑慧慧老师、余朝丹老师以及中学体育第四小组全体学员欢聚一堂,通过专题讲座、上课、观课、评课等形式进行为期一天的集体学习。 <b>活动一:导师讲座</b> 活动第一项,余朝丹老师就《体育课如何磨课》展开阐述。余老师结合自身磨课经历,从磨课的概念、磨课的意义、磨课的流程向在座老师进行了细致、透彻的阐述。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它是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团队智慧于一体的课。通过磨课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更自如的处理和把握学生的生成性资源,形成一堂优质课。因此磨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团队的智慧,群策群力,不闭门造车;其次磨课的点要齐全,教学步骤与手段、教学语言、组织调动及场地器材辅助等各方面均不可忽视;再次磨课要经常化、制度化,做到反复不重复,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效果;最后要传承优良的教学传统,紧跟时代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余老师接地气的讲座,道出了磨课中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道出了打造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与不易、以及收获与成长。 <b>活动二:课堂展示</b> 第一节课,由戴坚土导师就《篮球:传接球组合技术》进行了课堂展示。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课堂气氛活跃。戴老师秉承课程新理念,在“找点比赛”以及“绕障碍慢跑”中,有效的将热身活动与队列队形、主教材内容相融合,快速地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主教材学练环节,戴老师根据“学练三个一”的课堂基本要求,教学步骤由简到难,从单一练习到组合练习,层层递进,并在每个教学步骤中都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使学生们在有效指导下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了传接球组合技术,提高篮球运动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发展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原地双手传接球讲解示范 积极跑动,充分热身 第二节课是郑丹娥老师的《健身舞组合》。整堂课气氛热烈,洋溢着高中女生的热情与青春气息。随着欢快乐声的响起,学生们在郑老师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示范以及亲切的语言提示下,跳起动感十足的健身舞给合。进行小组队形创编时,郑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空间,学生们也积极合作,丝毫不怯场,在短时间内各小组都大胆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创编成果。不足之处在于语言提示过少,缺乏对学生表情、动作力度、动作幅度等的具体指导。<br> 反思与建议:<br>1.小组展示时,练习密度不够大。建议教师可以采用两组同时进行轮换展示的方法,并邀请学生进行评价打分,增加练习密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br>2.创编展示环节与素质练习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刚才大家的动作缺乏一些力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俯卧撑练习进行锻炼吧”的过渡语进行导入。 应时又应景的快乐热身操展示 整齐有序的《少年》健身操展示 认真思考,积极创编 第三节课是叶少石老师的《技巧:远撑前滚翻》。叶老师深入研究动作要点,围绕“蹲、伸、撑、曲臂低头、圆滑团身、抱腿起立”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远撑前滚翻技术概念。<br> 在课的一开始,叶老师通过喊数抱团游戏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并将准备活动与主教材内容进行了联系。随后的原地前滚翻练习,叶老师又采用低头含胸夹纸片等手段,帮助学生解决了团身不紧等问题,为后程远撑前滚翻的练习奠定了一定基础。接着,叶老师又结合燕式平衡等技巧动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最后的素质练习,叶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跑、滚、钻等多种动作形式进行接力,让课堂气氛再一次达到高潮。不足之处在于对场地的利用率不高,示范时的示意、亮相动作有点随意,不够严谨、规范。<div> 反思与建议:<br>1、上课气场不足。建议教师多磨课,多反思。<br>2、教学用语不规范。建议教师备课前将要表达的话语写在纸上进行逐字落实。<br>3、准备活动与主教材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建议教师可以增加更多蹬摆动作练习或采用垫上操等形式贴近主教材内容<br>4、素质练习的选择不够合理。建议教师改动器材摆放位置,调整素质练习项目的顺序。<br></div> 紧张刺激的“喊数抱团”游戏 “速度与激情”的素质练习接力 <b>活动三:教学研讨</b> 鲍彦伍老师就《篮球:传接球组合技术》进行评价:整堂课思路清晰,练习要点明确,纠错及时,重难点解决到位。不足之处在于“双人拉伸操”环节与主教材关联性不强。建议采取与主教材内容联系更为紧密的热身方式。<br> 陈倩倩老师就《健身舞组合》课堂进行评价: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示范优美。不足之处在于创编环节时,教师未明确练习时间。建议教师划分“创编思考”与“队形练习”时间,引导学生事先进行演练,在练习中进一步思考。<br>雷轩老师就《技巧:远撑前滚翻》课堂进行点评 :教师对教材理解到位,组织队形新颖。不足之处在于组合练习项目过多,缺乏对学生动作姿态的要求。建议教师对练习项目进行合理删减。<br> 郑慧慧老师指出:1.教学步骤的设计要服务解决教材重点、突破难点;2. 教学手段的采用要有针对性;3.练习中,教师都需要向学生明确练习的要求与目标。 <br> 戴坚土老师指出:1.教案文本的撰写要规范;2.组织队形宜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3.教师施教的过程应与所写教案对应,做到严谨对应。 最后,教研员老师给学员们传授备课经验,备课时要抓住三条主线: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层次,梯度合理;队伍组织要提早规划,做到有序流畅;课堂语言的组织要精炼、过渡要自然。先分别按这三条主线进行备课,其次是进行整合,最后是进行模拟上课。只有充分准备,上课时才能做到淡定从容。接着钱老师以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评分标准作为切入点,逐条分析,精准阐述,倡导在座老师要从运动负荷与运动密度,教师教学语言、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的合理利用,学生学习情况,示范时机、准确性、作用以及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课堂有效性观察。钱老师的深入分析,为在座教师们日后的上课、观课、评课指出了更为清晰具体的思路。 本次名优教师带徒教研活动立足于教学实践,为年轻教师们搭建起了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学习平台,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今后,中学第四小组也将继续在思想碰撞中不断锐意进取,以研促教,且教且思,上下求索共前行! 图片:陈倩倩<div>文字:张晓燕</div><div>审核:钱明明</div>

老师

练习

教师

学生

教学

磨课

进行

创编

课堂

前滚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