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邬小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记鲁迅单元教学有感</p><p class="ql-block"> 我又落泪了。</p><p class="ql-block"> 前排的暖男们赶在我眼泪还未掉到讲台前,麻溜地递了两张纸巾过来,动作已经十分娴熟。而我原本以为我已经不会轻易当着孩子们落泪了,但抬头——很多孩子都湿了眼眶。</p><p class="ql-block"> 上一次,是给他们看《开国大典》的原声视频,为他们讲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当70多年前的《义勇军进行曲》穿越时空与70多年后的孩子们心胸共鸣,凝望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看着“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者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像钢铁巨人一样挺立在战车上……”孩子们自发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阵又一阵,热泪盈眶,满脸自豪。孩子们说:我想请周恩来爷爷泉下安心,现在的中国如您所愿,我们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战机不够,只能飞两遍的中国。我们已经成长起来,中国也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 </p><p class="ql-block"> 我落了泪。</p><p class="ql-block"> 上上次,我给他们看红军行军路线图,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十四个省,十八座大山,二十四条大河,三百八十多次战斗,两万五千里的征程……七条小船抢渡金沙江,十三根铁链飞夺泸定桥。无数年轻的战士长眠于岷山脚下,无数年轻的战士将热血抛洒在祖国的山川大地。孩子们豪情壮志地颂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因为文字,我们重回上个世纪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因为文字,我们重走了一遍那段先辈们用生命踏平,用献血染红的长征路。孩子们说:如今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一个个或许只是平凡人家的儿子,但战争来临时,他们都是人民的先锋。我感谢他们,感谢千千万万我不知道名字的烈士们。是他们,让我们今天可以如此安稳地幸福地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落了泪。</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读《三国》 ,结识了身披鹤氅, 羽扇纶巾的诸葛亮,读懂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在文字中徜徉,认识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此铭记了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愿;我们一遍一遍地听狼牙山五壮士舍生取义的故事,从此他们的脑海里深深印刻了五个英雄的名字——马宝玉、宋学义、葛振林、胡福才、胡德林;我们一遍一遍说起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终于孩子们明白了毛主席曾对警卫员说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每天一起吟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并深深地认同“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几乎每一次,我都会被触动。</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因为鲁迅。</p><p class="ql-block"> 网上有段子说当代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对于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的鲁迅单元,刚开始我也有畏惧,毕竟上学时代也曾因为他而头痛过,曾经满心壮志要读懂他,却也未曾读懂过。从《狂人日记》到《野草》《呐喊》《彷徨》……那些属于文人该捧起的丛书我早已搁置到了角落。这次因为教师这个身份,我重拾鲁迅。从《少年闰土》到《好的故事》,我有意识地对鲁迅的生平资料,生活背景,以及他人的评价多方面对鲁迅进行了解,为了打消孩子的畏难情绪,我化难为简,努力挖掘文字中的趣味,拉进学生与让鲁迅的距离。值得高兴的是,一个单元的教学下来,孩子们已经与鲁迅建立的深厚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落泪,是因为我为孩子们朗读巴金先生的《惦鲁迅先生》 。</p><p class="ql-block"> 巴金说:“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p><p class="ql-block"> 是呀,怎舍得与你说别,伟大的鲁迅先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你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血,荐轩辕的血!你</span>用生命为广大青年高举思想的火把,你为中国人民编织了一个美好、幽雅而有趣的梦——在那昏沉的夜。</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的学生们一定读懂了你说的“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展起来了,中国才有真进步”,否则孩子们怎么会说“鲁迅,不只是一个名字,他更是一个时代,应当铭记于每个国人心中”“鲁迅先生是帆,是浆,载着中国驶向了希望之岛”<span style="font-size: 18px;">“鲁迅用瘦弱的身躯,不屈的意志点醒了中国人民,解救了中国人民”“</span>鲁迅先生永远心向光明,永远牵挂人民,他永远不会被时代忘记”……</p><p class="ql-block"> 是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怎舍得与你说别,敬爱的鲁迅先生!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代中国人说话的作家,更是一个引领人类进步的导师。你用你伟大的人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过去,现在,未来!</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奋战在一线的人民教师,我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我可以给孩子们什么。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我是否该根植一些应趁早根植的“民魂”在他们的血液中,那几千年的辉煌,那几百年的风雨,那些被践踏的民族尊严,那些应铭记的英雄名字……我一直认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而这些祖国的小树苗惟有不断通过这些埋在地底的根汲取养分,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我很庆幸,现在班里的每位孩子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且怀抱着“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心怀梦想,积极阳光,不畏困难,脚踏实地。</p><p class="ql-block"> 这样,是否已经很美了呢?</p><p class="ql-block"> </p>

鲁迅

孩子

我们

读懂

先生

故事

人民

中国

一遍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