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鄂湘黔自驾游之八 许昌

空谷幽蘭

国庆中秋长假,我们四位好友自驾豫鄂湘黔,第八站:许昌。从梵净山到许昌约一千公里。<br> 许昌市<br><br>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又名“莲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莲花被尊为市花。<br><br>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远古时期,炎帝后裔部落酋长许由率众耕于此,故称许地。西周初期,被封为许国。秦朝改称许县。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为魏五都之一。许昌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br><br>许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的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练兵台、屯田处、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许昌曾是秦代丞相吕不韦、西汉御史大夫晁错、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出生地。 受禅台: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公元220年,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宣告愿意让位。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br><br>受禅台原为青砖护坡,两侧砌有台阶,台顶四周有石雕栏杆,平台中央有一遮阳凉亭,上设龙墩宝座。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有20余米之高,30余米长宽的二层凸状台基存在。由汉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寺武亭侯钟繇镌刻的《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具体详实地记述了献帝禅让、曹丕称帝的历史事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曹魏古城 曹丞相府 曹操 曹操不但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与诗人。他在许昌特地建造赋诗楼(今曹丞相府内有仿古建筑),征战之余,聚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创建了一代建安风骨,显示其生活的一面,也为许昌增添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安文学及建安七子 以“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使许昌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赋诗楼 三国人物 走进曹魏古都--许昌,带你了解三国鼎立背后的故事。<br><br>许昌在三国时期是许都,曹操迎奉到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许昌成为曹魏政权的中心。<br><br>这里发生了“青梅煮酒论英雄”,霸陵桥曹操送关羽时赠袍,关公挑袍处。曹操讨伐张绣出征时,“割发代首”发生在许昌城外,还有受禅台,是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的地方。还有很多关羽,郭嘉,荀彧等人的故事。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1800年前一代英豪曹操在此建功立业,绘就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曹操一生的主要功绩,都与许昌有着密切的联系。<br> <p class="ql-block"> 2020.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