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沙沟村地处平安区南部,距区政府约16公里,户籍人口为727户3010人,常住户为426户2670人。属于纯回族村,也是人口较多的大村。最初识别的建档立卡户就有57户193人。</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在沙沟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沙沟村以党建为抓手,强基础、促发展、倡新风。几年间,沙沟村已经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村里一个个特色的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一张张充满自信的面庞神采飞扬……</p> 抓党建 发展有了 “火车头” <p class="ql-block"> 11月2日,下午3点,沙沟村的村“两委”会议正在举行。</p><p class="ql-block"> “现在已经过了农忙,村里的群众也都闲下来了,近期应该着手准备技能培训了。”村党支部书记星生明抛出话题。</p><p class="ql-block"> “以前规定让保洁员必须上午打扫卫生,现在天气冷了,是不是可以将打扫卫生的时间适当调整一下。”</p><p class="ql-block"> 小小的会议室里,沙沟村的村“两委”成员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格外热烈。</p><p class="ql-block"> 在会议上集中讨论,集体想办法解决村民们所思所想所盼的事情,在沙沟村的村“两委”会上不是个例,而是经常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但在以前,沙沟村因为村集体收入薄弱,村“两委”成员受报酬较低,上升渠道狭窄,在兼顾落实上级任务和化解村内矛盾上“两头不讨好”等影响,工作起来缺乏激情,畏手畏脚,有的甚至把“两委”主职当副业,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履职,党支部工作流于形式,村党支部可以说‘软弱涣散’。</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2017年11月,沙沟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后,新的“两委”班子成员就意识到“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带”,而沙沟村的“火车头”便是沙沟村党支部。</p> <p class="ql-block"> 9月4日,沙沟村党支部为期一周的以“党性体检”激活“为民初心”为主题的集中培训正式在乡政府会议室开班,全村25名党员参加培训,其目的在于提升党员党性素养,加强党员纪律,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为全村村民树立榜样。</p><p class="ql-block"> 三年来,沙沟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沙沟村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筑牢战斗堡垒。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在开展好“固定党日”活动的基础上,举办多种形式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效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了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为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p><p class="ql-block"> “想要当好村干部,首先得自己干,我们几个先要拧成一股绳。” 这句话也一直是沙沟村“两委”班子成员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提高沙沟村困难群众的增收致富能力,沙沟村“两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在乡党委政府和对口扶贫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增强与先进党组织的沟通交流,先后组织村社干部到乐都区卯寨、互助县班彦村、尖扎县德吉村、古城乡木场村、三合镇条岭村考察交流,开阔视野,学习新形势下党支部工作、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更新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请进来”,通过邀请帮扶干部、包村干部、优秀的党支部书记进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惠农惠民政策,帮助党员群众拓宽致富门路,用好用活扶贫政策。</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沙沟村通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促进了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全面顺利开展,村容村貌、村风民俗等方面也发生了华丽“蜕变”。同时,沙沟村“两委”的成绩也得到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从2017年至今,沙沟村“两委”连续两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区先进村”。在12月8日召开的沙沟村党支部支部委员会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大会上,由沙沟村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推选出的四名支部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仍是原沙沟村“两委”班子的成员。</p> 强基础 美丽乡村 入画来 <p class="ql-block"> 初冬,走进沙沟村,只见村巷道两边干净整洁。整齐的房屋外墙上,多出了一根根黄色的天然气管道,每家屋后都多了烟囱和燃气表。</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今年刚刚实施送气接污工程,现在村里有很多村民开始用天然气做饭、取暖,用不着买煤和备柴草,这样一来乱堆乱放的也少了,污水管网接通了,生活污水从原先‘提桶外倒’变成了现在的直接排进下水道,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干净着呢。”沙沟村党支部书记星生明说,村里通了天然气后,村民们感觉他们的生活和城里都差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在村民马生俊家,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据马生俊介绍,得知村里要通天然气后,他特意安装了地暖,重新铺了地砖,还在屋子内墙加装了保温层。“天然气做饭、取暖,以前只有城里住楼房的人才能享受上,村里的‘庄稼汉’是想都不敢想。”马生俊说,以前烧煤把屋里的墙都熏黑了,取暖就得“煨炕”,刚开始烟熏火燎的呛得人直咳嗽,一到后半夜炕也就冷了。现在用上了智能壁挂炉,温度设定好后,壁挂炉会根据水温、室温自动启动,卫生间也修在了房间里,半夜再也不用打着手电筒上厕所。以前,一年都洗不了几次澡,现在想洗就洗,烧煤变烧气,旱厕变水厕,方便又省钱,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回村住呢,马生俊笑着说。</p><p class="ql-block"> 马生俊算过这样一笔账:“以前一家人仅冬季取暖就要用2吨多大煤,需要花费2000多元,并且只能暖一间房,而用天然气可以暖上下8间房,全年做饭和取暖的总花费也只需要3500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 “送气接污”工程,送来的是天然气,“送”走的是祖祖辈辈旧的生活方式,旧的生产模式;接的是污水,同样“接”来的是崭新的精神面貌,提升的生活质量。沙沟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得到提高。而近几年,让沙沟村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提升的民生工程远不止这一件。</p><p class="ql-block"> 期间,沙沟村在乡党委、乡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先后建成文化活动广场3个,并在每个广场配备了篮球架和健身器材;新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座,设立了村级图书室,供村民们借阅;对党员活动室、村级卫生室进行了“提档升级”,村民看病更加便捷,党员活动室有了“高大上”的LED电子大屏、音响设备,从此再也不是照本宣读,幸福沙沟的新景象被充分展示;对入户老化的水管进行集中维修及更换,村民饮水更加安全;通户的水泥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群众出行更加方便;田间道路和灌溉水渠配套完善,群众耕作更加方便。</p><p class="ql-block"> “现在你看,沟渠、道路两侧、房前屋后都被清扫打捞干净,整个村子既整洁又漂亮,一点不比城里人差。”沙沟村的村民马福忠说起村里近几年人居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话语中透着自豪。</p><p class="ql-block">逐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这只是第一步,要想村民们摒弃旧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少不了日常的监管。于是,沙沟村“两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对村情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分析,制定了《沙沟村村民公约》,通过切实可行的《公约》、“百日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来引导村民自觉搞好家庭卫生,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做到房前屋后无污水横流,无乱丢垃圾,无乱摆杂物。美丽小庭院,扮靓大环境。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沙沟村积极开展“最美小庭院”创建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家家行动,人人动手的创建热潮,努力实现村整洁,户美丽的农村宜居新面貌,用小行动引领生活新风尚。</p><p class="ql-block"> 环境美了,颜值靓了,沙沟村正成为“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的好地方,村容村貌的改善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精气神,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足,全村上下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全村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来到沙沟村感到十分亲切,每一次回来都能感觉到变化,村民之间多了一份包容,以前有兄弟因教派而闹矛盾,导致相互不来往,现在好了,村里团结了,感觉大家都热情了。”正返乡到村里办事的马军说。</p><p class="ql-block"> 沙沟村作为全区第二大纯回族村,沙沟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信仰自由,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充分结合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在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加强对宗教事务的引导和管理,共同防范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组织,利用宗教人士向信教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在清真寺内悬挂党的法律法规,在院子内树立国旗,有效增强了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2020年沙沟回族乡被海东市创建办评为“先进集体”,沙沟村清真大寺教长马延山被海东市创建办评为“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村庄美了,村民富了,乡风好了,时下,走进沙沟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民居错落有致,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开。</p> 抓产业 村民收入 翻几番 <p class="ql-block"> 曾经,马生德一家因缺乏资金、技术,一年到头只能围着家里的几亩良田生活,家中又有孩子在上学,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够一家人开支,日子过得很艰苦,因此也被识别成了建档立卡户。</p><p class="ql-block"> 2017年,马生德通过村里的拉面技能班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后,就萌生了开拉面馆的念头。沙沟村“两委”班子了解到马生德的情况后,纷纷帮他出谋划策,并且帮助他申请了“530贷款”。在沙沟“村两委”的帮助下,当年,马生德的拉面馆就在河北省廊坊市开业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马生德的拉面馆越开越红火,每年的纯利润可达8万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干部们的帮忙,让我从贫困户变成了如今的小老板。”说起现在的好日子,马生德激动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曾经,在沙沟村,像马生德一样的贫困户共有57户193人,相当于一个小村的总常住人口数。</p><p class="ql-block">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沙沟村“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部署,始终把精准扶贫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团结全村群众,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如今拉面、运输、沙沟清油、种养殖业、劳务输出已成为全村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已经脱贫的193名贫困人口中,有120人通过拉面、运输、养殖产业走上了致富路。</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针对大部分群众信息面窄、发展产业缺乏思路、方法不对等实际情况,沙沟“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根据每户村民的具体实际情况和意愿,分类施策,积极引导。如今全村拉面店已遍布全国16个省市,数量达到157家,全村从事拉面行业的人数达500余人,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占劳动力的25%,“拉面经济”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从事运输业150多人,仅海西州就有60余人,“运输经济”年产值800万元以上。“沙沟清油”已有40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沙沟村就有群众从事清油产业,目前全村有小型油菜籽加工厂15家,从业人员达100余人,“清油经济”年产值达300万元以上。全村劳务输出人数达100余人,全村已形成由村民自建的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就业信息,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掌握就业渠道的信息,3月份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时,沙沟村延民劳务服务公司立足当下,第一时间按下复工复产“快捷键”,输出28人前往海南州光伏电站务工,为全村群众复工复产开了好头。现全村共有专业养殖合作社8家,种植合作社3家,牛羊散养户53家,全村牛存栏3000头左右,羊5000只,合作社、农户一年卖两茬牛、一茬羊,曾经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万元户的事已经不再稀奇,年收入几十万元的村民如今大有人在,其中晨光树莓特色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建成集旅游观光、树莓采摘、特色餐饮、全羊宴系列为一体的远方共享农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树莓年产量超50吨,年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营业额超200万元。</p><p class="ql-block">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星占明是沙沟村最早一批驾驶员。他带动并介绍了很多同村人开大车,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从事交通运输业收入有了很大改观。近几年,大车司机月收入普遍都在1万元左右。目前,沙沟村全村有B照以上驾驶员167人,拥有大型运输车辆47辆。区人社局挂职副乡长侯祯太介绍说,现在区就业局对群众补贴驾驶证考试费:C照补950元,B照补2500元,所以沙沟村的司机很多。全家只要有一个人出去干司机,一家人的收入就没问题。同时,沙沟村每年还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通过乡政府与区人社、就业、教育、农牧等部门协调,组织群众先后参加了拉面、串珠、挖掘机、驾驶等技能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加收入。</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沙沟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沙沟“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沙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450元增长到2020年的8648元。全村人均收入也由2014年的7503元增长到2020年的12422元。2017年底,沙沟村的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实现了从“零”到“一”的变化,正逐年壮大,突破性地达到了13.6万元。</p> 倡新风 小切口打开大民生 <p class="ql-block"> “以前,家里为了孩子娶媳妇,准备20万都娶不上一个媳妇。如今,在移风易俗的好政策下,以前不够娶一个媳妇的钱,如今够娶两个了。”谈及移风易俗带来的实惠,沙沟村村民马福有激动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借钱结婚、因婚致贫、结婚穷两代的“天价”彩礼,让沙沟村的不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负债累累。</p><p class="ql-block"> 2019年2月,沙沟村马福有出嫁女儿,为响应移风易俗的政策,马福有将婚事完全参照《平安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来操办,为沙沟村移风易俗的推行开了个好头。</p><p class="ql-block"> 但两家在商定婚事时确远没有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早在2018年,两家就商量好了结婚的事宜,当时两家约定的礼金是18.5万,一直没有送礼也没办婚事。政府推行移风易俗后,马福有也一直抱着观望的态度,总觉的政府的政策不能真正实施,如果自己早早降了彩礼,总觉得不光彩。沙沟“村两委”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讲解移风易俗的好处,他才改变思想,将彩礼降至了10万元。</p><p class="ql-block"> “其实村民与村民之间都会互相看,所以移风易俗只要实施一起,后面的工作就相对容易推进了。”沙沟村村委会主任马延民说。</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沙沟“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先后开展了沙沟村移风易俗大讲堂、“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之“移风易俗进寺院”“移风易俗进农户”宣传活动,党员群众争当移风易俗“护旗手”,引导广大村民改变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和现代文明新观念,让新型婚俗理念入脑、入心,营造良好的婚丧嫁娶氛围。</p> <p class="ql-block"> 同时,沙沟村还建立“一会”(红白理事会),形成“一约”(红白事操办公约)。如今,沙沟村基本形成了红白喜事事前报备、事中干预、事后监管的管理机制,遏制婚丧嫁娶的不良风气的同时,推动移风易俗见真正落地见成效。截至目前,沙沟村已有28起婚嫁是参照方案标准办理的,按照每例节约8万元计算,移风易俗为村民们节约了224万。</p><p class="ql-block"> “省钱也是让我们增加收入,让我们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马福有说。</p><p class="ql-block">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12月2日下午沙沟村“以家风传承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主题的沙沟村第一届最美家庭颁奖仪式在村委会举行。此次活动既肯定了这些平凡家庭的平凡举动,同时也赢得越来越多的村里人对家风、孝道传承的重视。正是他们在影响着全村老百姓,积极响应党的政策,改变落后思想,让大家与时代同步伐,与世界共命运。</p><p class="ql-block"> 2020年,全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比例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比例达96%,全村实现基本医疗养老有保障。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无一辍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农村低保方面相关文件精神,启动低保瞄准机制,坚持“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将符合规定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关系保”“人情保”“错保”“脱保”“漏保”等问题明显减少,低保环境不断净化,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民生事业取得新发展。</p><p class="ql-block"> 诚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沙沟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如今的沙沟村已然丢掉束缚,开拓创新,正如破茧成蝶般迎来了新生活。群众住上了好房子,改变了落后思想,促生了内生动力,曾经那个沙沟村已不复存在。在沙沟村,一点点发展振奋人心,一项项惠民工程温暖心田,一张张笑脸民喜笑颜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