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阳光温馨恬静,沐秋风和煦轻柔。携一抹秋思,看天际云卷云舒,携一颗初心,探数学教学的曲径通幽。在奇思妙想的数学世界里,在才思轻扬的数学课堂中,共赏数学之美,共探数学之妙,共品数学之魂,共追数学之旅。12月19、20日数学组老师参加了“名师之路”培训,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的柏继明校长带来的一节一年级上册的《位置》,柏校长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带领同学们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体会、理解位置的相关知识,又用游戏贯穿课堂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柏继明校长的讲座中提到“我教老师发火”,一个好的教师从不吝色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对于小学生要多激励,多表扬。但也要学会机智地批评学生,且批评有方。小学生就是在这种表扬、批评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明辨是非,养成良好习惯的,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一堂好课就是要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在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汇报。周卫东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写出与四分之一 相等的分数,再布置任务: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些分数是相等的?(提示:可以用平面图形或数轴来尝试),课堂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交流,在汇报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多种方法,老师适时点出来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周老师的课堂上还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①引用《九章算术》中的“乘以散之,约以聚之”,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并再次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②任务的布置简单明确,能根据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去思考、探究。 </p> <p class="ql-block"> 张继刚老师关于《新时期高效备课》的讲座,张老师从三方面①教学设计②资源融合③对学情的关注告诉在座的老师备课,首先要做到精读教材,完成七个弄清①理解《数学课标》的理念②弄清教材的体系③弄清教材的重难点④弄清教材的特点⑤搞明白教材的疑点⑥知道考试的考点⑦弄清课后习题的编写意图。其次,要上好一节课要先对教学设计有一个初略的设计,然后进行细化,形成最终的教学设计。最后,还需要制作一个精美的教学课件。张老师就如何制作课件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从课件的动画制作、版面设计、文字叙述、习题选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在习题设计方面,习题的层次性、融合性(学科融合)值得我们学习。</p> 吴正宪老师带来了一节北师大版与众不同的《什么是周长》,通过引导儿童剥离围绕在长方形、三角形、叶子等纸片一周的边线,充分想象、估计、测量,直观感受一周的长度,打破了常规课堂,在测量时让孩子尝试用了圆规,并提到“周”是测量的对象,“长”是测量的结果。<br> 在讲座如何建构“大单元学习主题”教学时谈到,应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并详细谈到“深度学习”的样态,使我们收益匪浅!<br> 周天下午的培训是陕师大附小王葭萌老师和郝高峰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温度》,这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学科的融合,与语文课文《祖国多么广大》、儒家思想修身格物联系起来,通过写一写、标一标、比一比的活动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认识正负数,并在课堂的点点滴滴中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最后马俊华老师也提出了对于观摩课,老师们要善于观察每位上课老师的细节处理,善于反思,可以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反复听,和观摩课老师的录像内容作对比,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这样才能就问题改进,快速成长! <p class="ql-block"> 学以致用,学有所思。在路上,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探索发现;在路上,我们傍依大师,开阔视野,提升理念;在路上,我们超越年龄,自由交流,探讨疑惑;在路上,我们写下心情,我们记载感悟,我们交换成长的乐趣。一路走去,或许有崎岖泥泞,或许有些辛酸,不管多难,我们愿为梦想迎接挑战,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大地上,一路撒播智慧的种子,默默耕耘 静待花开。</p> <div>编辑:陈妮娜 王琳</div><div>审核:陈妮娜<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