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童年时光中,流行于临沂一带的最热闹、最好玩的游戏就数“打瓦”了,我们老家也叫“来皇上”或“投皇上”。</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 “打瓦”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游戏,只要天气好,每天都有三三两两的男孩子在玩“打瓦”,这是男孩子“喜爱”的游戏之一。</p><p class="ql-block"> 瓦,在我们小时候是随处可得的。那时候我们都住瓦房,屋顶覆盖的都是瓦片,最顶上是脊瓦,坏了是随时更换的,所以,男孩子们就有了发挥“余力”的运动了!</p> <p class="ql-block"> 大部分地方玩打瓦游戏都是一样的,人可多可少,前面竖起一排大小不等的瓦片,数量比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少一个。大家手里各拿一块砖或瓦之类的东西,站在瓦片处,依次把手里的东西往前面扔,谁扔的远,就从谁开始打事先约好最大的瓦片,如果打倒了就是大王,他说了算。根据开始扔的距离,第二个继续打,若打不倒,接着循环,最后一定有个没的打的,他就会受到惩罚。各地惩罚办法不一样,由大王说了算,有拧耳朵的,有扛钢炮的(就是用腿撞屁股)。因大王有权利,所以大家都想当大王,不想当末尾。</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村是陶瓷基地,各种陶瓷碎片到处都是,所以打瓦游戏的“道具”可伸手捡来,只要人员够数游戏立马开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侯打瓦游戏比起别的地方,玩得更丰富更精彩。我们不再用瓦片,改用砖块,所以这个游戏我们叫它“来皇上”或”投皇上”。首先,用一块稍大点的“窑脊”,就是大砖块,用它作“皇上”;它的两边分别放一块或几块稍小的砖块,当作“拧耳”;“皇上”的后面放一块小砖块,当作“敲背”;“皇上”的前面放一块小砖块,当作“拧鼻”。每人手里都有一块“碗戗”,也叫“戗巴子”,就是窑炉里用来垫缸或盆的,掌握平衡的平平正正的泥块,烧熟了表面光滑,块头不大,正好放在手里当作“武器”。</p> <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就绪,游戏开始。参加游戏的人数要比砖块多一个,最后总有一个投不到砖块的。游戏规则:每个人把手里的“武器”往前面扔,看谁扔的远,扔的最远的最先投砖块,根据距离远近分先后投。大家最喜欢投的就是中间的“皇上”,因为它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最不愿投的就是最前面的“拧鼻”,最倒霉的就是什么也没投中的。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投中了,砖块没倒下,相当于没投中,接着去挨号;如果投倒了,就把自己的“碗戗”放到砖块上。有时得经过几轮比拼,才能分出结果。</p> <p class="ql-block"> 最热闹的就是惩罚没投中的小朋友。大家都轻车熟路,把没投中的架到“皇上”跟前,由他发落。这时拧耳朵的、敲背的、拧鼻子的、架胳膊的,还有用嘴学吹“呜喽哇”的(一种乐器),很快准备就绪。只听“皇上”一声“开始”,大家都兴奋起来了,没参加游戏的也在一边手舞足蹈,那阵势就像谁家结婚一样,只有输了的小朋友愁眉苦脸,但也甘心受罚。一行人架的架、敲的敲、拧的拧,“浩浩荡荡”的往前走。这时最骄傲的就是“皇上”了,他只要喊停,大家立马撒手撤回,如果让挨拧的抓住,你就得把他背回来,所以,拧鼻子的小朋友都是侧着身子拧,不敢在前面拧,要不然最容易抓住的就是他。根据规则,“皇上”有权把输的小朋友游行几趟,但是就像当官一样,你不能永远在台上,万一人家当了“皇上”,自己输了呢?所以,“皇上”有数,适可而止,娱乐娱乐。就有不懂规矩的,把小朋友的耳朵、鼻子拧疼的,有时还出了眼泪,好的,人家可记住了,这次不行,下次还记着,总有你输的那一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若被捉住,只好把输了的小朋友背回来。这时就得听输了的,他可以在你背上让你走快或走慢,并且还可以像赶毛驴一样,拍着你的屁股,嘴里喊着“驾、驾”的声音,把刚才受到的委屈兑回来,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span></p> <p class="ql-block"> 想想儿时的游戏太有趣了,在这个游戏中还有一个叫“趴窝”的,就是最后扔“碗戗”的小朋友,他不求上进,但求无过,发现大家都扔的很远,料到肯定有投不中的,他把“碗戗”放在目标跟前,守株待兔,就是这样轮着他投,也有大意失荆州的,没投中,不是没投倒,就是扔偏了,这时他会懊丧不已,捶胸顿足。</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输了的小朋友虽然被“羞辱”的很难受,但竖起砖块接着玩,心里想着不可能次次输吧,自己还得当“皇上”呢。就这样,玩着玩着就长大了,我们现在想着想着就变老了,童年时光真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鹏程 撰文 2020.12.24)</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为临沂河北小学书法教师,罗庄区文史研究员,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