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印象记(六)东堂子胡同、史家胡同

梅延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堂子胡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天是2020年12月28日,自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拉开窗帘,对面的楼房、大树、汽车、道路都被浓浓的雾气笼罩着,好久不见的雾霾天,再次袭来。加之,近日来,新冠病例在北京不定时地零星出没,像魔鬼似的。专家说了,疫情远没有结束,并且病毒的传播途径不仅仅只是人传人,还有物传人。小区门口保安数量明显增加,形同虚设的一些检查也开始严格、认真了,蜗居在家,补做游记,似乎是最佳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2月17日的清晨,寒风瑟瑟,然而,太阳一出来,照在身上,不大一会儿功夫,浑身暖洋洋。早晨九点半,八姐妹准时到达东堂子胡同西口,这是我们今年最后一次胡同相约,提前一周微信说好,一个都不能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堂子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在协和医院的东边,相隔一条马路,长700多米,是北京城历史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我很期待的老北京胡同之一,因为这里有蔡元培故居,还有清政府时期,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站在胡同口,向里远望,目之所及,胡同两边楼房林立,只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四合院落,几乎没有了一点点老北京胡同的面貌。要不是看到东堂子胡同的标志,真不敢相信,这里就是具有将近800年历史的东堂子胡同。此时,我才明白东堂子胡同曾经是保护最完整的胡同之一。沉甸甸的“曾经”二字,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老半天才呼出,一声叹息。看来,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切传统的东西,无论它是什么,甭管它是谁留下来的,通通得让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座四合院就是蔡元培故居,门牌号为东堂子胡同75号,旧时的门牌是33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建筑面积为368平方米。从1917年到1920年蔡元培先生租住在这里。现在的街门是利用一间倒座南房后辟的。1985年10月,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其作为“蔡元培故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蔡元培故居,暂不对外开放,朱红大门,里面横着一把木质门闩。不急,先在门口得瑟得瑟再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姐妹们轮流敲门,反复交涉后,一位工作人员把门打开,扫码、量体温、登记,放我们进来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可以参观的只有一进院,二进院和三进院不对外开放。立一牌子:办公区域,敬请止步。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踏进门,姐妹们立马就安静了下来。这里格外恬淡静谧,似乎任何一种响声都能打破这种宁静,打扰到蔡老先生。院落干净整洁,连一片随风飘落的秋叶也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沿着参观线路,右手边的抄手游廊,步履轻盈,来到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展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游廊橱窗里,展出一些漂亮的小物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路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只拍照,不做声,所有交流使用肢体语言,姐妹们完全意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蔡元培先生生平展室,谈不上规模,但布置的很温馨,盆栽花卉随处可见,令人赏心悦目。整个展室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花草清香味,使人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蔡元培先生当年租住的卧室、书房,房门上锁,进不去,只能趴在窗户上,双手遮挡阳光斜射,歪着脑袋,透过玻璃窥视:一张单人床,两把藤椅,一盏马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蔡元培先生的官职、头衔很多,令我最敬重的是他当北大校长时,推行的教育教学理念,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时至今日,这种教育理念不但不过时,而且是当下最迫切需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提倡学术民主,主张不论什么学派,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就应允许其存在;不同主张的教员,无分新旧,应允许其自由讲学,让学生自由进行鉴别和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教师的选择上更是不拘一格,惟才是举。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授课,还聘请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讲坛。更有甚者,聘请年仅二十四岁的梁漱溟授课,梁既无大学学历,又是投考北大的落榜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越过“敬请止步”,屏住气,溜进二进院,这里是工作人员办公地方。发现天使姐也在这里,她正在拍照。我俩相互点头示意,没敢吭声。天使姐的在场,一下子壮了我的胆,毫不犹豫,拾阶而上,来到三进院,这里更漂亮,亮堂堂的,似乎是一个茶座或会所。游廊上还放着好多雕刻精美的石墩、石碑。抓紧时间拍照、欣赏,迅速撤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刚下台阶,就碰到了放我们进来的工作人员,没等他开口,我先笑眯眯的道歉,躲开他的目光,风一般闪出门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进院台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紧挨着蔡元培故居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单从外观设计来看,带有浓郁的南欧装饰风格,精致典雅的法国庭院式园林与米黄色的外墙浑然一体,具有19世纪巴黎风情。里面一定富丽堂皇。投资方为香港富华国际集团,集团主席是陈丽华,中国第一富婆,出生于北京颐和园,正黄旗世家,皇亲国戚啊。这个女人不简单,还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紫檀博物馆。老公是迟重瑞,西游记里“唐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酒店外墙吊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现在是公安部办公厅信访办公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房地产开发在全国各地兴起,东堂子胡同曾经是北京保存最为完好的胡同之一,也未能幸免。早在1998年,北京市政府为了发展王府井一带的商业,就将东堂子胡同、红星胡同这一片列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现在,东堂子胡同,除了蔡元培故居等少数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外,多数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已被拆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史家胡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史家胡同,东西走向,我们从西边走起。 这里更不像胡同,宽阔平整的油漆马路。左边是史家小学,北京市著名的重点小学之一。右边是丽晶酒店,一家豪华典雅的五星级大酒店,酒店主人依然是陈丽华。据说整个金宝街一带都由她投资修建,从南到北,直线距离一公里多,横跨东堂子胡同至史家胡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史家小学原址是史可法祠堂,史可法是明末清初名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史家胡同号称“一条胡同,半个中国”,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这里曾有80多个四合院,云集了很多高官和名流。华国锋、徐向前、傅作义、荣毅仁、乔冠华夫妇、凌叔华等都曾住在这里。这里还是大清选录赴美留学生的考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才女凌叔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4号院,凌叔华私宅,现在是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按照凌叔华的遗愿,女儿陈小滢将这所宅院的产权转让给街道,免费对外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史家胡同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开放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周二至周日9:30分—16:3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馆名“史家胡同博物馆”,是舒乙先生题写,舒乙是老舍之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整个博物馆1000多平方米,设有8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这些物品大多是从居民手中征集到的,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一样,记录了史家胡同的变迁。非常值得一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十多位在史家胡同居住过的名人资料,一一展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胡同博物馆里,还能听到胡同的各种叫卖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展厅里,正中间是一个七八米长,两三米宽的史家胡同沙盘。灰墙灰瓦,130个四合院微缩复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史家胡同博物馆的旁边就是文创社,这是一家文化创意小店,所售商品都与胡同有关,童年记忆,也算是一种胡同文化传承。有事没事,来这里溜达一圈,回忆一下童年趣事,蛮好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1号,这是一座三进四合院,解放前,原为香港《大公报》的北京办事处,还曾是山东抗日名将李树春中将私邸。解放后,被外交部接管,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学者章士钊先生的住宅。章含之、女儿洪晃和丈夫乔冠华都曾居住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做过毛泽东的英语老师,洪晃也是一位名门才女,乔冠华是著名的外交部长,少年天才,16岁考入清华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章含之在《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一书里,其中一章专门讲述发生在51号院里的故事,回忆了她一生的悲欢离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1年,章含之的女儿洪晃,将史家胡同51号院交还给了外交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3号,曾是抗清名将史可法的住宅,后成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外宅,民国时期,这里曾是张治中私邸。解放后,成为全国妇联的办公地点,邓颖超、康克清都曾在此办公。华国锋亦曾在此居住,并在这里策划了粉碎“四人帮”的计划。现该院改为好园宾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好园宾馆,一家涉外宾馆,接待过各国国家领导人、驻华使节。门牌上“好园”二字是邓颖超题写。大门禁闭,里面上门闩。据说里面设施豪华,环境优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8号,乐松生私宅,同仁堂第43代传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3号,彭明治住宅,中国住波兰首任大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号,老人艺旧址,盖起来三栋居民矮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33号,王炳南住宅,外交部副部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3号院,是一家《细活裡》小店,店面不起眼,我是被这家小店的名字吸引而驻足的。轻轻推开门,哇,好喜欢。温馨、高雅而舒适,小资、文艺又浪漫。这里的产品做工精致,款式新颖。有生活用品、服饰、茶艺等,就是价格有点儿小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女店员性格豪爽,待人非常热情,说她刚泡了一壶白茶,邀请我与她一起品茶。哈哈,正合我意,坐下来,歇歇脚,喝点茶,聊聊天。美女说,13号院是一个编辑部的宿舍,这个店是一位北京大姐开的,房子是她家老爷子单位分的宿舍。店里所有商品,全部是纯手工制作,瓷器来自景德镇,老板在景德镇有自己的工厂。布艺、服装服饰都很漂亮,尤其是羊绒围巾,质地柔软细致,一条2000多,感觉有点儿贵。美女说,布艺的工厂就在北京,她是打工的,来自东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细活裡》取意于“精工出细活”,裡是希冀能通过胡同这个“里弄”了解与精工细活相关的文化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无论是东堂子胡同,还是史家胡同,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并且曾经都被保护的最完整。然而,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也没能躲过一劫,遭到严重破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来,如何避免历史文物文化之殇,任重而道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但愿决策者能真正理解并做好:保护好中华历史文物,留住民族的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食推荐——绿茶,杭州风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府井大街银泰三层,人均消费60元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环境优雅,饭菜,色香味俱全。特别喜欢绿茶饼,绿茶烤肉,过桥冰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绿茶环境,灯光迷离,小资情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