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竹缘情深

山中乡里巴人

<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我二姐的大儿子十日回老家看望他的爸爸妈妈,他回去后还专門跑到我的老家用手机拍了几张我儿时居住的老屋、老屋前那片竹子照片发给了我。</p> <p class="ql-block">  原來在我老家的屋前屋后各有一片小竹园,那还是我的爷爷结婚自立门戶时栽下的,现在算下来也有百多年了。屋后的竹园在改革开放后承包给他人,被挖掉种了苞谷,也就剩下屋前的那块竹园了。农村载点竹子主要是使用方便,并不能像宋代文坛泰斗苏东坡所说的那樣“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农村屋前屋后载竹子,一是方便使用;二也是美化周围环境。</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回老家看望大姐、二姐们时,我都会到老屋去看看,随着自己年齡的增長,每次看老屋和周边的景物都有不同的心情。四十多年没人居住的老屋,以前一通排五间大瓦房,已經跨塌的只存在不像樣的两间。但是屋前那片竹林还是如同我离开它时那样茂盛。屋前是一片金竹,就在院坝坎下,这种竹子不像楠竹那樣又高又粗,只有水杯粗细,也就一两丈高,带着一种清香的味道,一派蓬蓬勃勃、苍苍翠翠,让我感受到了老家竹林的一种透体的清凉,它是那样的明净和深遂,又是那样的富有生命成力。</p> <p class="ql-block">  竹子在我的记忆中,它的用处有许多。例如那时在我们农老家用柴火做饭、取暖,几乎家家都有一个或几个”吹火筒”,这是必备的生火工具。取三五节竹子,竹节之间打通,在底节打一小孔。在生火时小孔对准引火物,另一头用嘴使勁吹气,这樣火星就越吹越大,最终使整个柴火燃燒。农村洗锅最常用的竹刷子;挑水、挑粪用的扁担;农村用石磨推苞谷用的筛子;夏天睡覺用的竹席子,晒粮用的晒席,筲箕;还有背物最常用的竹背篓、打扫院坝用的掃把等等。竹子的用处真是数不胜數。我儿时不像现在的小朋友有各种各樣的玩具,一是经濟条件不允許,二是山高路遠,别说进县城,就是到区上也不容易。但童心还有,也变着法子自己做玩具。我們用竹子做枪。取一节小手指粗细的两头无节竹子,在竹子的三分之一处打个孔,再用一小节同樣粗的竹子竖着可竹孔相接,再将一根小木棍放在横着的竹筒中,能夠来回抽(如同现今小朋友打水仗用的塑料枪,彈是一种植物的果子,将所謂的子殚放入竖着的竹筒中,子弹靠自由落体进入横竹筒,往前推小木棍,子弹就飞出去了。开如做单发,后又做连发,取名叫连枪,与玩伴们对打。竹子还可以制作成笛子、二胡等乐器。可以说竹子的用处是无处不有。</p> <p class="ql-block">  竹子的嫩芽叫竹笋,在清明、谷雨左右正是竹笋(常说的春笋)生长旺期,一般情况下,春笋露尖以后,那时候在夜深人静时,你能听到竹笋生长拨节的声聲,不到一个月就成幼竹,谁能相信一夜长一尺,十日高一丈。可我相信,因為我老家宅前宅后都是竹园。竹笋嫩芽,刚出土时毛茸茸,水灵灵的,可你别小看这刚冒出的嫩芽,它有着极顽强的生命力。它能掀翻斗大的巨石,顶倒千年古木。记得一句古话:清明出土,谷雨成林。唐代诗人李贺的诗词中写道:“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竹笋深藏土里时,笋尖呈淡黄色,肥大鲜美,味恬淡而清新,气味美醇而蕴藉,清脆鲜嫩,竹叶的醇香扑面而来,似乎还有着一种甘蔗的清甜。在我們家乡竹笋可涼拌、炒、炖等吃法;可以晒成笋干或者泠冻等储存方法。不管怎麼吃,在做菜前一定要将竹笋除水,否則不好吃。</p> <p class="ql-block">  一场春雨过后,新笋破土而出,是那么生机盎然;夏天,它伸展长臂,将那浓绿的竹叶尽情的展现出来。不管是炎热的酷暑,还是冷飕飕的严寒,它始终是郁郁葱葱,炯娜多姿。难怪“寒霜暑热毫无畏,春夏秋冬四季妍”啊!</p> <p>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句,把竹子的坚贞不屈描写的淋漓尽致。竹子不管是在哪里,都默默的生长着,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会顽强生存下来,茁壮成长!它那种“咬定青山”的坚韧,是多么令人崇拜啊!</p> <p class="ql-block">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阴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能得到如此的美誉,人们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欢竹了。</p> <p class="ql-block">  每当我站在老屋院坝,看着这我儿时居住的老屋和伴隨我长大走出大山的竹园时,眼前总是浮现出当年盖这干打垒的老屋和栽下这屋前屋后竹子的爷爷和我未曾谋面的奶奶,而这盖屋栽竹之人,已经身入青云、难以相见。偏偏留下破败的老屋和屋前那片茂盛的竹子还在这里,让我不得不在头脑中想像爷爷奶奶旧時盖屋栽屋前屋后竹子的模样,使我勾起一阵阵思念,令我心中郁结难捱。</p> <p>  备註:图片均由时尚在微笑(时尚超市)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