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勤勉不觉冬已至,恰是学味正浓时。厚厚的落叶小道为料峭的冬日平添了一份神秘,窗外寒风凛冽,室内热情似火,河南省小学语文乡村教师培训正如火如荼的进行。</p> <p class="ql-block"> 每天早上8:00,全体教师准时相约在信阳师院人文楼407教室,共同聆听教授们精彩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朱敏霞教授的《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朱教授从 “汉字教学的重要地位、孩子为什么不能写好汉字、汉字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老师们认真倾听、思考。不仅对汉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还对识字写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具体的识字教学改进方法,更让老师们收获满满,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就像朱教授所说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优化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质量,使学生从小练出一手好字,从而受益终生。我们每个中国人也都要写好汉字,要做文化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 蔡明开,1985年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200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就读在职研究生。蔡老师分享了《以生为本:教育的核心价值再认识》这个主题。培训中,蔡老师亲切自然,语言诙谐幽默,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老师们懂得要想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以德为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要以能为重,终身努力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完成以生为本的理念。学习中,老师们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让我获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 信阳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黄燕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主题,和学员们分享了《行走在语文教学之路上》。开讲伊始,黄校长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路上想要成长,就要不断反思 和实践。她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想要提升自己,就不能怕讲公开课,一次一次的磨课,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就如何讲好公开课,提出了自己的万能三部曲。第一步:解读文本,独上高楼。第二步:博采众长,广泛吸纳。第三步,融汇百家,自成一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写的安排挤进课堂。</p> <p class="ql-block"> 吕东亮教授是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在河南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吕老师把国学经典《论语》与小学生素质培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一线老师再次重温经典,感悟国学的魅力。他的讲座激情澎湃,感染他人,让人久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 23号下午2点,大家集体乘坐大巴车到信阳市博物馆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感受红色教育,了解信阳悠久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跟随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沿着展厅缓慢行走,恰如沿着信阳历史的长廊在缓慢行走。那琳琅满目地陈列摆放于玻璃柜里的文物展品:石磨盘、石刀、石斧,双耳壶、三足壶以及彩陶制作的碗、盘、盆、碟、鼎、罐等无不深深吸引着在场的我们。这些文物,跨越时间的长河,重新映入我们的眼帘,不免让人感慨万千,遐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我们又奔赴信阳的红色地标——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认真聆听解说员讲述的革命先烈创建革命根据地、实现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革命历史故事,观看大量的革命史料和文献资料。</p> <p class="ql-block">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仿佛在述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光荣奋斗史,传达着鄂豫皖人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别山红旗不倒”的革命气概。</p> <p class="ql-block"> 一路“研”途,尽是“风景”,半个月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学习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还在继续……</p><p class="ql-block">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言,它需要经过不断地学习、提高和历练。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一定会行稳致远,进而有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