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童年是人生最幸福的阶段,但丹巴人的童年似乎有着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在丹巴梭坡一带的儿童,每年从农历的二月初八开始,便有一个为期7天的名叫“千朱乐”的节日。由于这个节日只有14岁以下的儿童才能参加,因而也可以把它叫作儿童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千朱乐”为何意?许多当地人都说不知道如何翻译,只知道其大概意思就是让孩子在一起玩、一起高兴。据当地人讲,二月初八是万物开始复苏的日子,举行“千朱乐”的寓意就是希望孩子们像春天里的花草树木一样生机蓬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千朱乐”一般以村为单位,一个村庄里每年选择一家作孩子们集体过节的场所。过节的头天,全村的孩子们不分大小、男女,共同采集9种树木的枝条,然后将它们成把,作为吉祥的象征。第二天节日开始后,孩子们将扎好的枝条在村里挨家挨户地送。每送到一家,都要将9种树枝的名称和所代表的吉祥含义用歌唱出来,向主人祝福吉祥。各家各户在收到来自孩子们的祝福后都要送给孩子们一些肉、粮食等食物,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一条猪尾巴(在梭坡中路等地方,各家各户在宰杀年猪时都有将猪尾巴专门保存下来,待第二年的“千朱乐”时作为送给儿童们的礼物的习俗,关于这一习俗的文化含义,我们目前尚不清楚)。送完祝福后,孩子们将收到的礼物带回当年过节的那一户人家做来吃。此后几天,他们就在这个临时大家庭里,吃了玩,玩了吃,不分白天黑夜,直到节日过完。而各家家长在此期间也不干涉孩子们的生活和活动,也不得把孩子叫回家去生活或劳动。孩子们也都抓住机遇,尽情地玩乐,所有的烦恼都被忘得干干净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种儿童在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季自己过节狂欢的习俗,在丹巴的其他地方和其他藏区都没有听说过。其实这是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赞美,也是乡邻之间和睦相处的一种表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