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张老照片的回忆: 这张难忘的照片是1960年暑假在邢台一中校门口由老爸的同事一位老师给拍摄的。当时妈妈带小弟弟去亲戚家。爸爸与姐姐,我和大弟弟四人合影。那时一中的大门是朝东开的。 爸爸是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根据地区政府文书兼任小学校长,山西解放后由政府保送上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毕业之后分配到河北省省会保定,后又派到省重点邢台一中任教。</p><p class="ql-block"> 我和姐姐,小弟都是在邢台一中毕业,我的女儿,儿子也是邢台一中毕业。我们家和邢台一中有历史渊源。我从不满三岁和姐姐跟着父母来到了邢台一中,弟弟出生在邢台。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在那里度过。从小到大住在那里,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执行城市压缩人口政策,那是在1962年,爸爸是共产党员带头报名下放家属,奶奶先回老家,然后妈妈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也回老家,奶奶和妈妈自己种地,收粮推磨,艰难度荒,生活不易。我是幸运的还好1962年我刚考上邢台一中,我和上高中的姐姐吃住在一中。直到1975年深秋,爸爸调回山西工作。山西落实政策母亲回到父亲身边结束两地分居。到后来国家回复高考,小弟上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大弟也参加工作了,两个弟弟积极上进,都是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邢台一中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曾是我的家啊!我深深的思念离世的爸爸妈妈,思念早逝的姐姐,怀念病逝的丈夫…想念我的亲人们,,,</p><p class="ql-block"> 思念梦中原来的一中,二层办公楼房,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一排排教室,一排排宿舍,紧挨着家属院的是有将近20个篮球架的篮球场,学校各种体育设施齐全,当时邢台市哪个学校都比不上的。小礼堂,大礼堂,小食堂,大食堂,农场…思绪万千啊!</p><p class="ql-block"> 思绪把我带回到童年,少年,曾记得在一中校区内,一进大门口就是个大花坛,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沿着甬路两旁是修剪整齐的小柏树,小柏树后面是一行行垂柳,教室前面有开满鲜花的小花池,有学生们种的桃树,杏树,杨树。学校唯一的二层楼前种有迎春花,丁香花,月季花,柏树,杏树,杨树,学校大操场四周都是槐树,杨树,紧挨着西围墙内一条大路直通学校后门,大路的两边也都是槐树,在槐花盛开的季节里,微风吹过,一阵阵带着甜味的花香漂进教室。 记得我小时候学校老师们家家户户有四.五个小孩子,日子过的紧张,一中树木特别的多啊!夏天知了叫个不停,它的幼虫我们都叫它老咕蛹,每到傍晚我们小孩子三.五成群,拿着手电筒在树下抓从地下刚钻出来的老咕蛹,用水洗泡,煮熟放盐很好吃,可以改善伙食解馋。每到暑假我们都要拿上长竹竿去捅在树上爬着的知了皮,捡起来,攒多了卖给药店赚零花钱买笔墨书本。 </p><p class="ql-block"> 学校围墙外的南边和西边有大片桑树林,我们摘桑叶喂蚕,桑树上有紫红色的桑椹,可以摘下来吃,我们曾在桑树林复习功课⋯,尤其是快考试前的周日早晨,桑树林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欢笑声,啊!多么美妙啊!十分遗憾的是,多梦的年龄突遇风暴,理想终结为梦想。好在门闭窗开,我们还不沉沦,我们还有快乐,仍在追求,工作以后自学档案管理大专课程拿到自考大专毕业证书。光阴似箭,五十多年过去了,桑树林没了,老咕蛹也很难找了,,…我也进入老年行列了。忆同学少年,最快乐的莫过于我的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最难忘的是中学时代!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感情深厚。生活虽苦 ,但很幸福。</p><p class="ql-block"> 一中使我们懂得了爱恨,懂得了美丑,懂得了是非曲直,虽说在极左环境下那时我们还年轻幼稚不成熟,但是做人的思想基础是在一中奠定的。难忘的童年,难忘的一中学生时代,回忆也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