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磨海“忆读书” 对口帮扶促研修——黄海妮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研修暨东海镇中心小学对口帮扶教学交流活动

<p class="ql-block">  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多渠道培养基层教师的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2月22日,城东镇磨海小学举行语文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东海镇中心小学陈实墩副校长、郑杭生主任、杨小畅副主任、办公室办事员陈伟民老师、城东镇中心小学林文盛主任、徐伟海副主任、磨海小学校长蔡昭国、城东镇面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陆丰市黄海妮<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语文主题学习"名</span>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共4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城东镇中心小学徐伟海副主任主持活动,磨海小学陈淑丽主任展示五年级语文研讨课《忆读书》。</p> <p class="ql-block">  课前朗读</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陈老师先让孩子们齐读名言,再复习回顾,帮助孩子们梳理文本信息,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读书方法。孩子们在品读时,对作者的“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引导孩子走进文本,感受书中世界,融入书中情感,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在理解文中永恒的主题:“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后,领悟“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整节课,陈老师循循善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激励赞赏的语言带孩子们进入“书”的世界,以涓涓细流的方法浸润孩子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评课研讨</p> <p class="ql-block">  陈淑丽老师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  第一小组教师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一节课,我们组的老师都受益匪浅。《忆读书》这篇课文选自冰心的作品,作者通过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这节课,陈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教学,学生们在课堂上都能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读书的快乐 ,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课堂效果非常不错。同时,陈老师很重视学生的朗读,朗读方式有默读、个别读、女生读、分角色读、师生读、齐读……朗读不但多样化,而且很有感情。可见陈老师平时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很到位的。文章篇幅长,涉及的名著也很多,但整节课,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步骤展开学习,可见这和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有关。陈老师还善于鼓励学生,用奖励卡片的形式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最后,提一下我们组的建议:学生在理解“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时,老师不要先阐述自己的理解,应让学生发表看法后再小结,那么,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效果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第二小组教师代表谈听课感受:</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认为陈老师的这节课是值得肯定的,有引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 1、陈老师在这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特别是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比如,陈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你认同作者‘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吗? ”接下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非常好;当学生了解到作者的读书方法时 ,陈老师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书呢 ?”学生们纷纷发言,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体会,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2、这节课,学生了解到作者在不同年龄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领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这样会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3、这节课的教学结构是非常严谨的,各个环节衔接自然 ,时间分配合理。</p><p class="ql-block"> 4、陈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好,普通话标准;语言规范,表达有条理性和启发性。</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陈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理念符合当今的新课标要求,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我们需要和陈老师探讨的是:学生在体会作者读书快乐时能否再深入一些、具体一些;教师的教案中没有出现品读 《红楼梦》的环节;教师的板书应该规范化书写。</p> <p class="ql-block">  第三小组教师代表发言:</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课堂上的语言亲切,教态自然,教学设计新颖,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条理清晰,注重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中,陈老师既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梳理文章的信息,又注重学生在畅谈环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读书的经历和感受发表看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想跟陈老师探讨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是否精准。</p> <p class="ql-block">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海妮老师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 1、从教学设计看,教学目标明确。刚才,第三小组的教师代表也就课文的重难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陈老师是根据课后题来确定教学目标的。但是,本单元的导语提示表明: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读书明智 ”,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文章,把握内容要点”,这是指向阅读的要素;指向习作的要素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特别是确定重难点时要紧扣本单元的双主线。所以,要把“根据要求梳理文章,把握内容要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 2、从教学环节看,每个环节都直指教学目标。课堂伊始,老师就以单元要素的信息展开,让孩子们回顾梳理信息的方法,接着以品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以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最后通过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深刻领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p><p class="ql-block"> 3、从教师层面看,陈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语言亲切、教态自然、笑容可掬,课堂应变能力很强,而且注重孩子的朗读训练,关注孩子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善于鼓励孩子。</p><p class="ql-block"> 4、从学生层面来说 ,我对孩子们的印象非常好,他们的表现非常棒,课堂发言、小组讨论都积极参与。我特别欣赏孩子能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存在。这样能激发孩子们思考,更多地去挖掘内心深处的想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最后提一些建议:陈老师的板书可以画上时间轴,这样作者什么年龄段读过什么书、运用什么读书方法都能在轴上标注出来,让人对内容要点一目了然;课程最后可以拓展阅读与与文本有整合点的文章,扩大孩子的阅读量,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课堂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p><p class="ql-block"> 现阶段,我们学校正在进行语文课堂改革,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方式展开,希望通过增加孩子的阅读量,让阅读从“量变”到“质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东海镇中心小学郑杭生主任讲话:</p><p class="ql-block"> 东海镇与城东镇的现状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家庭环境上,城东镇留守儿童较多,我们教师要多家访,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给他们关爱。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做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四个方面的工作。对待学生,我们更应该因材施教。我们东海镇中心小学也会根据帮扶对策,以研课的模式带动大家一起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城东镇磨海小学蔡昭国校长致欢迎词和感谢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城东镇中心小学林文盛主任总结发言,真挚的言语中有感谢、有表扬、有分享、有期盼,更多的是展望——两镇校际合作中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海镇中心小学陈实墩副校长对帮扶工作进行现场交流探讨指导。</p> <p class="ql-block">  冬日,暖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光与能量洒在教室的课桌上,校园里暖了、亮了......研修活动就像一缕阳光,照亮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它不仅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而且开阔了教师的课程视野,为教师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了丰厚的力量,实现了两镇教师优势互补,合作共进。</p> <p class="ql-block">撰稿:刘逸芬</p><p class="ql-block">摄影:陈伟民</p><p class="ql-block">审核:郑杭生 黄海妮</p>

陈老师

读书

教学

学生

教师

孩子

课堂

中心小学

这节

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