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潜河水 同唱幸福歌

驾雾鸿鹄

<p>我从小便在潜河边长大,现在又工作在老家水吼,房子便建在驾雾冲口的河坝上,潜河便成了和我相依相伴的母亲河。以后倘若会离家一年半载或更长时间,能让我记起乡愁的,第一便是这朝夕相伴的潜河。</p><p>在我心里,时光把潜河分为两段。一段是父亲还在的日子,潜河带给我无比的幸福与欢乐;另一半便是十八年前父亲去世后的时光,潜河留给我的,便是无尽的思念与希冀。 </p><p>小时候,常看见河里一到发大水,便有一些老艄公,将新伐的老竹子扎成筏,二三十根扎成一排,再将三四排连成一个长筏,乘着大水将竹子放到怀宁石牌卖,以此补贴家用。那些勇敢的艄公,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心中,简直就是英雄,父亲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看他们一篙在手,在洪水滔天中傲立筏头,劈波斩浪而毫无惧色的英姿,你便觉得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困难值得我们大呼小叫的了。后来,等我长大了,我竟然也学会了如此本领。父亲去世后,发大水时,也曾经拿起父亲用过的竹篙,在屋后的渡口,将一筏筏人渡过来渡过去。停篙住筏的一刹那,一股英雄气概便油然而生。</p><p>记得小时候,潜河水特清,河里沙石可见,鱼翔浅底。每天清晨,都能看到父老乡亲沐着晨光,肩挑木桶,走过一截沙滩,留下一长串脚印,来到河边。倘若夏天,便先卷起裤管,行至刚没膝盖的河里,先用河水洗刷水桶内壁,然后扁担不离肩,将木桶倾斜,沉入水中,汲满为止,再将两桶同时担起,沿原路回家。倘若春寒料峭,便要穿上长靴或是站在竹筏上,重复着同样的动作。</p><p><br></p><p> </p><p><br></p> <p>小时,我们是第一个享受夏天的人。大人们都很忙,我们便在在河里学游泳。或哥哥带着弟弟,或大孩子领着小孩子,不几天,喝过几斤水,一个个便成了“浪里白条”。九十年代,铁砂很俏,潜河里储量丰富,吸铁砂成了热门。父亲便买来青黑色圆形的中间带圈的吸铁石,七八个或十一二个用八号铁丝缚在“丁”字形的木架前端,再在前端钉上斜边。我力气小,就用那七八个吸铁石的,二哥那时很厉害,用的都是十一二个的。只要不是涨大水,无论天晴小雨,我们就整天浸在水里或在沙滩上吸铁砂,往往几十个人聚在一起,互不干扰,一个个身体呈弓箭步,靠前膝盖与手臂的力量将吸铁石扎进砂石间,再抽出来,如此几次,身体渐渐后退,吸铁石上便渐渐粘满了铁砂,像一个长长又可爱的刺猬。吸铁砂时,许多鱼儿就在脚趾边膝盖边游动,有船丁子、红鱼须、飞滩等。它们会经常蹭你的脚丫子,有时会有沙泥鳅在脚板底下蠕动,那感觉痒痒的,舒服而奇妙。开学前或过年时,父亲便会笑眯眯地带着我们扇铁砂,挑铁砂,因为哥哥的能干,父亲接到的票子总会比别人家多。</p><p>那年代的潜河,就这样纯洁而无瑕地躺在身旁,亲切而安详,像一首生动而温馨的诗。</p><p><br></p><p> </p><p><br></p> <p>现在,你若从与岳西接壤的白马潭乘一竹筏,这样,一河两岸风光便尽收眼底。潜河流经几十个村庄,一路蜿蜒,途中不时变换着颜色和身姿,或肥或瘦,或曲或直,或绿或黄。一路“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山放出一山拦”。群峰起伏连绵,纵横相衔。山间多松树和杉树,夹杂着一些阔叶林,四季长青,但又深浅不一,层次分明。最美的当数秋天,待到枫叶尽红,层林尽染,枫叶点缀在依旧葱郁的松柏之中,白草、红叶、绿树,凑成了一个多彩灿烂的世界。从急流下来,行至开阔处,往往一边是悬崖,悬崖边碧水莹莹;一边是沙滩,沙滩边淡水如镜,岸边白沙铺陈,卵石相接,偶尔有白鹭停歇水边,人来了,便惊起一跃,贴着水面疾飞,一点惊鸿,宛若仙客。</p><p>记得孩子未满周岁时,当时屋后的河里正在修高速路桥,那高大威猛,无所不能的挖掘机便是他最崇拜与喜爱的所在,每天一早醒来,便要我抱着他去看挖掘机铁臂挥舞,自己也跟着后面手舞足蹈,甚至用头模仿挖机斗左右摆动工作的样子,那样子着实可爱。现在,竹筏只有在马潭景区才轻易可见,不见有不见的好处,那就是会少一点想到父亲,少浮现父亲撑筏时的身影。现在,潜河两岸已经日新月异,四通八达。西河滨河公园成了潜山的后花园,从利民桥到野寨大桥,二十里观景长廊如诗如画,美仑美奂,游人缱绻。潜河湿地公园正在向家乡水吼延伸,“十年禁渔”行动已经全面部署。可以设想,用不了几年,一个更美更富饶更有魅力的潜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p><p><br></p><p> </p><p><br></p> <p>潜水泱泱,天柱峨峨,山水潜阳,诗画之乡。潜河这条母亲河,在满怀感恩的潜阳人的呵护下,将继续庇护潜阳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带给潜阳人民更加美好的憧憬与未来。</p><p><br></p><p>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