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合肥市第三中学的前身是1920年建校的庐阳私立正谊中学,当时由合肥著名教育家刘君尧先生和安徽名士童挹芳先生共同创办。公元2020年12月12日,迎来了建校100年华诞,我们非常荣幸地作为曾经的一名学生,参与和见证了隆重的百年盛典。</p> <p class="ql-block"> “正谊明道”是汉儒董仲舒提出来的,他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取名“正谊”的初衷一定是不谋功名利禄,努力教书育人,我作为后人也不知是否曲解了刘君尧先生的本意,多有得罪。百年三中的发展史与旧中国是一样的饱经沧桑,历经磨难,曾西迁立煌,再迁武汉,抗战期间又迁入湘西吉首,返回合肥后才得以重建,直到1956年才确定为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学。一百年后的今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三中旧貌换新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2010年7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授予合肥三中“安徽省示范高中”荣誉称号</span>,刘君尧先生和童挹芳先生若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p> <p class="ql-block">《合肥三中校友名录》本名录尽可能的收录了自1920年至2020年,这100年间,三中老师和学生的名册,由于历史久远,人多变故,资料奇缺,搜集不易,编辑人员反复校对,认证核实,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艰辛才整理完成,我们向他们致谢!</p> <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1968届(老三届)初一(2)班,53名同学名字被收录了进去,值得庆幸的是,时至今日,我们班53名同学个个健在,一个都没有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极为难得,也是三中老三届初高中二十六个毕业班中唯一保持此项记录的班级,被学友们誉为“长寿班”,实在是荣幸之至,幸运之至!</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27日的上午九时三十分,在三中溯源广场举办了隆重的“刘君尧先生铜像”落成典礼。这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向伟教授(校友),亲手雕塑的刘君尧先生半身像,并捐赠给了学校。1949年合肥解放初期,刘君尧先生将正谊中学完整地交给了刚建立的新中国政府,刘君尧先生的历史功绩当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三中百年校庆志,激扬文字,鼓舞人心,读之令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为三中百年校庆设计的标识,简单明了,过目不忘。三中的校徽与合肥市政府广场的场景并列,巧妙的嵌合在数字100之中,1920——2020,表明从建立到现在,整整跨越了一个世纪,合肥三中已有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合肥市第三中学校徽</p> <p>百年华诞,八方来贺,贺信贺电,纷沓而来。</p> <p class="ql-block">文革前,合肥三中曾有过骄人的成绩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三中曾西迁湘西吉首乾城(乾州),今天的乾州古城得以完整保留,并焕发新貌。</p> <p class="ql-block">岳母曾是国立八中女子初中部的一名学生,在湘西度过难忘岁月,为了慰藉她的思念之情,2009年,我与老伴专程去了一趟湖南吉首,特意去文庙(国立八中初中部),拍了一些照片带了回来,年迈的岳母看到时,勾起往日回忆,说到在湘西的点点滴滴,不禁热泪涟涟。</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学生照片。</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课堂桌椅。</p> <p class="ql-block">今非昔比,今天的艺蕙楼,是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加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在旧时代是无法比拟和想象的,这里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极好的学习环境,亦是同学们努力学习,奋发拼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综合大楼里应有尽有,图书馆,食堂……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来得及一一细看,北面为宽敞的操场,是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简陋操场早已不复存在,眼前的是崭新的塑胶跑道和绿茵操场,跑步踢球再也不会硌脚了。</p> <p class="ql-block">琢玉楼,为教研室,是老师们办公的地方,“琢玉”二字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学校里唯一保留了一口古井,井沿深深的印痕记录了历史痕迹,井旁立有一块石碑,上刻有“溯源思贤”四个大字,寓意深远,揣摩再三:溯源不忘本,思贤以延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举办百年庆典,校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迎接八方宾客。</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68届初一(2)班八名同学,早早来到学校,参加百年校庆,大家愉快地合影留念,笑容满面说明了一切。(从左到右依次是:童庆,董焕,王申华,董明智,蔡立,陈和平,李晓平,吴礼维)</p> <p class="ql-block">陆续进场的同学们无不兴高采烈。</p> <p class="ql-block">主会场在正谊会堂举行。正谊会堂也是三中近年新建造的大会堂,保留“正谊”二字命名会堂,可谓不忘初衷,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会场外,布置的热烈而庄重,为庆祝百年校庆设计的标识在鲜花的簇拥下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校友们纷纷签到,为百年校庆留下难忘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签到后我们领到了珍贵的三中宣传画册以及《百年三中校史》和《百年校友名册》,得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我与吴礼维同学(右一)特意在此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激动人心的百年庆典倒计时,大会开始。</p> <p class="ql-block">在欢快的《迎宾曲》中,百年校庆拉开了序幕,演员们均为三中在校学生和老师,热情演奏和娴熟技艺,使我们为之动容,被深深感染。</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合唱《三中校歌》。</p> <p class="ql-block">现任校长毛晓斌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副市长路军致贺词。</p> <p class="ql-block">历届校长代表接受学生献花。</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表演了精彩的话剧,舞蹈,武术,合唱等节目。</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现场挥毫书写“百年三中”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66届初三(3)班张小琪(右一)代表曾经的校友发言。</p> <p class="ql-block">诗朗诵,表演者三中老师。</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登台,引吭高歌。</p> <p class="ql-block">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是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两鬓斑白的老校友被邀为嘉宾到场。</p> <p class="ql-block">“百年征程再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隆重热烈的氛围中百年庆典顺利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走出正谊会堂,我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来到了操场,回忆过去的岁月,感叹今天的幸福,偶遇学长与之愉快交谈。</span></p> <p class="ql-block">在校史馆,我们看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物件与照片,很多都是老校友捐赠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讲解员都由学生组成,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作细心讲解。</p> <p class="ql-block">小同学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百年三中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在认真聆听,对未来规划更寄托希望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在百年三中历任校长面前,我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两位小同学(讲解员)邀请我们与之合影。能与年轻人为伍,更激发了我们的不老豪情。</p> <p class="ql-block">短短的几个小时,回忆的太多,值得留念的更多,我们感受到不仅是学校变了,重要的是三中人的思想也变了,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正阔步向前,看到母校与祖国共同飞跃发展,我们无比的欢欣,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衷心祝愿母校——合肥三中,百年再启,续写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