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甘肃省第22批援马医疗队北方点的全体队员们,秉承着“我劳动我光荣,我奉献我自豪”的坚定信念,在点长的带领下,前往位于大山深处的Anbondiabe镇义诊,发起了一个“献爱心、送温暖”的医疗援助活动,队员们和当地群众共同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常的劳动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p><p> 出发之前,只听人说路不好走,地方有点偏,需要先坐车后坐船……我暗自思忖:路不好?能不好到哪儿去呢?马国的路很少有好走的,应该跟平时差不多吧?来一个“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旅行,说不上还挺浪漫呢!</p> <p> 一、泥泞艰险的山一程</p><p> 当医疗队的越野车一拐到通往Anbondiabe的乡间村路上时,在座的各位队员立时都傻了眼:好艰险的一条路啊!只见窄窄的土路上大坑接连着小坑,小坑紧捱着大坑,坑里汪着一摊滩浑浊不堪的雨水;还有一条条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沟沟坎坎,拖着泥带着水地纵横交错在眼前……车子像坦克一样,艰难地行进在这片泥泞里,我们像坐在海盗船里一样,起伏着、晃荡着,很快就被摇晕了,感觉很不舒服。路实在太难行时,为了减轻车重,也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我们只好下车步行,踩着一路的泥水,深一脚浅一脚的,相互搀扶着慢慢往前挪,看着不远处的一个个陡坡,心里还真有点发怵呢……</p> <p> 这还能算条路吗?充其量只是一条乡间的人行步道,怎能经得起机动车的碾压?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来形容吧!在这条崎岖不平的小道上,倒退已不可能,义诊活动必须按原计划准时开展,那个偏远山乡的群众正盼着我们呢!我们坚信再艰险的路,只要坚持一路前行,一路跋涉,路总会有走完的时候!</p><p> 感谢这位技术精湛的马国司机,他熟悉这条路,一副见怪不怪的神情,从容不迫地与这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坑和沟熟练地周旋着,毫不退缩地较劲着,路遇陡坡时他开足马力一口气就冲了上去,还打趣地告诉我们:难产的孕妇一经这么颠簸,很顺利地就生下了,再不用麻烦去医院……</p> <p> 这番无可奈何的自嘲听得让人有点心酸落泪,我已经没心情欣赏路旁一株株姹紫嫣红的美人蕉了,尽管它们像美少女一样,笑意盈盈、婷婷玉立在车窗外……我的思绪已深陷在了眼前的这片泥泞中:马国的自然生态环境虽然不错,但是基础设施相当落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十分艰难,没路怎能方便出行?如果骤发急诊,在这样的路况下一路颠簸过去,还能有救吗?!难怪马国的人均寿命只有63岁,道路艰险引起的就医困难就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啊!</p><p> 由于路况恶劣,路上少有车辆行驶,村民们一见肤色不同的外国人,就热情主动地跟我们打着招呼: Salama! Salama(你好)!话语里透着亲切和友善,笑容里洋溢着喜悦和乐观,除了折服于他们顽强不屈的生活信念,你还能再言语什么呢?!他们不是不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但国家不投入资金,用啥修呢?只好无可奈何地、日复一日地忍受着眼前的艰难险阻!</p> <p> 经过二个多小时的奋力挣扎,翻过了一片片田野,跃过了一个个村落,我们终于赶到了河边的小山村,把车寄放在一个华裔的院子里,取出义诊活动所需的全部物品,又背起保健箱,扛起药品包,就像当年的赤脚医生一样,义无反顾地紧接着坐船再去赶水路。</p> <p> 二、风景秀丽的水一程</p><p> 我们一行8人坐上了一艘柴油发动机铁皮船,沿着Bemarivo 河逆流而上,这是一条河床开阔的内流河,水流不太湍急,河水清澈透明,泛着鱼鳞样的银光,微风吹来,增添了更多波光粼粼的动态景致,风景这边独好啊!队员们抓紧拍了几张“上山下乡照”,又热情高涨地开始了义诊活动的具体策划……</p><p> 二岸的青山郁郁葱葱的,长满了绿茸茸的灌木,如同洁净如新的翡翠,还有各色的鲜花,万紫千红地盛开在蓝天白云下,倒映在清清河水里。山拥抱着水,水妆点着山,几分朦胧,几分清晰,船儿轻驾,好似“船在青山顶上行,人在百里画廊游”,好一幅引人入胜的青山绿水图!我欣喜地说:“就把这里当桂林山水来欣赏吧!你看!这山像王冠,那山像罗汉,还有那座山,就像仙女!这条河呢?就是美丽的漓江……</p> <p> 岸上有一座座木屋和草房,主人们忙碌的身影闪动在房前屋后;勤快的女孩子在河水里埋头洗衣服、洗炊具;调皮的男孩子在水中嬉戏,或摸鱼捞虾,或潜水游泳,欢乐的笑声荡漾在河面上,或冲着船上的游客招手示意,有的还做点滑稽搞笑的怪动作,那笑声就更加清脆和响亮啦!这是一幅幅和谐如画的水上人家生活素描:停泊的船儿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工具,青山绿水虽不是他们的金山银山,这山这水却世世代代地养育了他们……</p> <p> 三、温馨贴心的义诊活动</p><p> Anbondiabe是个很偏远的山乡小镇,由一条长长的马路市场构成。我们在旅馆院子里举行义诊活动,大清早医疗队的条幅一挂起来,镇上的群众就络绎不绝地赶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五成群地结伴而来。点长先给来访者量血压,详细询问病史,由药剂师根据症状给予适合的降压药,并交代清楚服用方法和剂量;眼睛花、耳朵闷的患者,五官科大夫详查之后会给予滴眼液、滴耳液,再说明具体的使用方法;头疼、胳膊疼的患者,给予化瘀止痛药,再由针灸大夫当场施以娴熟的针刺治疗;腰疼、腿麻的患者,骨科医生会亲手为他们贴敷伤湿止痛膏;需要进一步检查诊疗的患者,妇产科大夫就明确地告诉她们去医院诊治,或来桑巴瓦医院找我们;厨师林师傅既要当马语翻译,又要给我们拍照,忙得不亦乐乎……</p><p> 三个小时的紧张忙碌之后,我们累出了一身汗,所带药品已全部发放完毕,得到诊治的患者带着感激之情依依不舍地离去,还有一拨拨想就诊咨询的患者,眼巴巴地站在那里满怀期待,只能说抱歉、抱歉,下次再来为他们服务……</p> <p> 听老队员说八年前他来此地时,这里尚未通电,只能用蜡烛照明,几乎看不到冰柜、音响等电器设备,镇上只有零星的几家店铺,现在的条件好多了,往前发展了不少,看上去还挺繁华呢!负责中华会馆工作的一名华裔中年人很热情,他经营着一家五金制品店,家境殷实,生活条件挺不错,跑前跑后地协助我们完成了这次深受欢迎的义诊活动,临别时他送我们上船,亲切友好地握手道别,挥手致意,久久不愿离去,再见了Anbondiabe!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以后也许不会再来,就祈愿这里风调雨顺、人民幸福安康吧!</p><p> 返程是顺流而下的,行驶得很轻快,驾船的汉子身高马大的,像极了NBA里的篮球队员,一脸络腮胡,五官又颇似阿拉伯人,也许他的先祖最初就来自中东吧…… </p><p> </p> <p> 人类的生存能力何其强大!马国人民的生活虽然贫困落后,但是他们个个都在认真努力地生活着,就像那个“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倒”的老渔夫(海明威《老人与海》);而早期下南洋、闯马国的中国人更不容易,那时候马岛几乎是荒芜的,条件特别艰苦,先民们披荆斩棘地在异国他乡开拓着一方生存空间,用汗水和泪水叙写了一篇篇坚韧顽强的奋斗史,如今终于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还惠及了后世子孙,这就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啊!</p><p> 作为援外医疗队员的我们,要汲取伟大的民族精神精华,克服重重困难,牢记党和祖国的重托,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服务于马国人民,努力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为促进马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善始善终地完成好祖国人民赋予的这项光荣使命,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