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旅—腾冲、瑞丽、诺顿篇

徐蓓妮

<p>腾冲的小院子是我们入住的民宿,非常精致的住所。</p> <p>腾冲和顺古镇算是国内少有的“人杰地灵”的古镇。跟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不同,腾冲主要以汉族聚居为主,并且将当年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完整,和国内众多的古镇相比,它像是一股清流存在着,值得细细品味~</p> <p>北海湿地公园,这里是电视剧《长征》里过雪山草地的拍摄地。</p> <p>滇彩腾冲,神奇湿地。</p> <p>腾冲北海湿地有着一望无际的长廊,我们沿着长廊一路走过,路过很多美景和特色景点,大家纷纷驻足,拍照留念,整个湿地里有山、有水、有船、有长廊,看着这些感觉心胸非常开阔,心旷神怡,这里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p> <p>坐在湿地边上供游客拍照的吊椅上留个影吧!</p> <p>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因为偶尔被人发现这里有一片古银杏树而成为网红景点。</p> <p>在农家小院里小歇一会儿。</p> <p>捧一把银杏树叶往上抛,有一种回归童年时光的感觉哈!</p> <p>这位大妈正在用采摘来的野花编织头箍。</p> <p>在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县城附近,有一片天然的地热温泉奇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书中对腾冲的火山遗迹和温泉做了详细记载。因火山活动而在腾冲境内形成的汽泉、温泉群约有 80 多处,温泉的水温高达90 ℃以上。</p> <p>走近腾冲热海大滚锅景地,扑面而来的是热气腾腾的烟雾。最有特色的是大小滚锅。</p><p><br></p> <p>山中温泉世界,人间SPA天堂 “九十九座火山,九十九倍热情,八十八处温泉,八十八倍温婉。这就是对此地最好的诠释。</p><p>      </p> <p>这是腾冲最有名的热海温泉,腾冲温泉全国有名,而在腾冲80多个温泉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热海温泉。一进景区,远处缭绕的雾气就是温泉散发的热气了,十分的显眼,当到达第一处温泉的时候,这里的硫磺味道很重,可能有的人闻不习惯,但我感觉还是蛮舒服的味道,而到达最后的大滚锅,整个路程不过40分钟,一路上无数的泉眼散发着热气,最后到达大滚锅还可以蒸鸡蛋,真的是靠天吃饭啊。</p> <p>大滚锅是一个直径为3米多的盆形沸水池,深约1.5米,终年冒着97℃的沸水,响声震耳、蒸汽冲天。游客到热海,只要在地下挖一个小坑,把盛有大米和菜食的饭盒置于坑中,不到半小时饭菜就熟了。</p> <p>用温泉水泡脚,手里还拿着驾驶员小赵为我们在大滚锅里泡熟的鸡蛋🥚。</p> <p>温泉艺术照欣赏!</p> <p>一寨两国”景点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是典型的“一个寨子两个国家”地理奇观。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边民们每月数十次地穿越国境线而浑然不觉。</p> <p>我们一直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若翻越旁边的铁丝圈就要罚款五百元。</p> <p>畹町老吊桥,始建于1961年,1962年竣工。此桥建成后主要承担着瑞丽对外通行和货物运输任务,对巩固边防和促进瑞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在在它的不远处建起了高大的新桥,老桥已完成历史使命,只供游客游览了。</p> <p>畹町新桥横跨在瑞丽江上。</p> <p>云南瑞丽莫里瀑布,藏于山峦叠翠 万木峥嵘的热带雨林深处。</p><p>“莫里”位于芒市、瑞丽市和陇川县交接区的瑞丽市一侧,瑞畹桥东北约5公里处。莫里又被称作“扎朵”,相传佛祖曾在这里的温泉旁戒斋沐浴,后来留下了一只硕大的足印,为纪念佛祖的亲临,后人用大佛脚印的印巴利语“扎朵”称呼这里。走进莫里,你会感到有种神秘的感觉始终追随着,据说,这里是中国负氧离子最高的一个天然森林氧吧。</p> <p>在不见天日的雨林中穿行,隐约听到跌水声时,循声前行走至峡谷尽头,声音已大得如雷鸣一般,眼界也忽然开阔起来,看见天空时也见到了莫里瀑布的真容。</p><p>清澈的泉水从60米高的悬崖陡壁倾泻而下,形成了“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景象,似一匹巨幅白绸在空中迎风飞舞,高峰悬崖间雪飞云涌,响声如雷鸣,瀑布下又有温泉涌出,景观十分奇特。莫里瀑布为德宏乃至滇西南落差最大瀑布。</p> <p>瑞丽畹町口岸畹町桥这边从2018年8月开始在修建国门,到2019年5月才建好(以前没有大门,这是新建一个),但两边的街道和大楼还没完全建好。听大门口的边防警察说,那座美国人建造的畹町桥也还在修补中,所以看不见的。</p><p><br></p> <p>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座落于畹町森林公园,该纪念碑系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德宏州各族、各界人民为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赤子功勋、彰显海外侨胞历史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原滇缅公路中国段之终点----畹町,于2005年12月20日兴建。纪念碑高悬云空,直指高天,气势雄伟。纪念碑俯瞰滇缅公路,对面是邻邦缅甸。</p><p>  拾阶而上至四方平台,是由海外陈嘉庚后裔所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塑像。用汉白玉雕刻的花环下方两台7级台阶,寓意“七七事变”。</p><p>  碑体总高16米,上端四条金色横带,代表抗战时期四万万同胞。南洋机工荣誉证章镶嵌期其间,标志着海内外同胞同心抗战。宽6米高3米共3层的黑色底座寓意九三抗战胜利。</p> <p>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一时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神州危在旦夕。当时我国与国际联系的陆海通道绝大多数被日军封锁,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滇西20余万民众自备干粮工具,风餐露宿,肩挑锄刨,劈山开路,过水架桥,日夜奋战,以血肉之躯,于一九三八年八月筑就一条起自昆明,贯通滇西连接缅甸,近千公里被称之为“道路史上的奇迹”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成为了我国与国际联系的唯一交通要道,大批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沿此路运往国内抗日前线。随着战事的发展,滇缅公路运量陡增,一时驾驶、维修人员奇缺,前线后方纷纷告急。1938年广州沦陷,昆明西南运输总处致电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提出国际援华抗战物资从滇缅公路转运回国,需聘请华侨机工承担运输任务,陈嘉庚先生欣然答应。华侨机工是抗战时期从南洋等地回国支援抗战的3200多名华侨司机和修车师傅的总称。</p><p> 一九三九年,在“南洋华侨总会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号召下,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三千两百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分九批回国。</p><p>  国难当头,三千壮士赴国难,满腔热血报效祖国。华侨机工凭借熟练的技术加上机智、勇敢,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了运输任务。</p> <p>畹町“史迪威公路”的起点。</p><p>史迪威公路从印度东北部边境小镇雷多出发至缅甸密支那后分成南北两线,南线经缅甸八莫、南坎至中国畹町;北线经过缅甸甘拜地,通过中国猴桥口岸、经腾冲至龙陵,两线最终都与滇缅公路相接。</p> <p>瑞丽独树成林景区位于打洛镇边境贸易区内的曼掌寨子旁,距离打洛镇政府以南3.5公里,靠近中缅边境的地方。</p> <p>这是一棵古榕树,有900多年的树龄,共有34个根立于地面,树高50多米,树幅面积2000多平方米,枝叶既像一道篱笆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大奇观,打破了“单米,枝叶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俗语。</p> <p>瑞丽口岸,跨过这道门,就是中缅边境国境线了。</p> <p>中缅两国一墙之隔。</p> <p>芒市勐巴娜西珍奇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勐巴娜西译成泰语就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p> <p>园内荟萃了罕见古树名木,奇石珍宝,珍稀植物。这里有百年古榕,千年紫薇,上亿年的树化玉,世界濒危名木,大型根艺,是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基因宝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体验到丰富的树文化、石文化、玉文化、民族文化和佛文化。是云南独有,全国罕见的生态旅游服务区。</p> <p>缅怀周恩来总理的纪念亭。</p> <p>坐在金玉满堂,青云直上两块石碑前,据说能给你带来好运,但愿是真的哈!😊</p> <p>勐焕大金塔座落在云南省德宏州州府-芒市东南部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海拔1079.6米。青山绿水间的“勐焕大金塔”金光灿灿,光彩夺目,雄伟壮观,更显神圣。是芒市标志性的建筑,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圣地。</p><p>勐焕大金塔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p> <p>传说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峦时曾生活于此。原雷牙让山佛塔毁于1942年抗战时期,芒市市区的勐焕大金塔也毁于1966年,之后决定将两塔合一重建,定名为勐焕大金塔。</p> <p>芒市勐焕大银塔,又称勐焕千佛银塔,座落在勐焕大金塔对面的山头上。是当代新建的佛塔。勐焕大银塔为云南省佛学院德宏分院的一重要建筑,建设于2010年前後,2012年4月封顶。银塔整体小于金塔,但由于银塔所在山峰高于金塔约20米,因此最终从视觉上两塔高度相当。建成后的大银塔将与大金塔遥相呼应,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p> <p>勐焕大银塔入口处。</p> <p>诺邓古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西北,村中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以云龙县城诺邓镇为中心的诺邓景区,包括诺邓千年白族古村、天池、天然太极图、虎头山、沘江古桥梁等景观。</p><p>诺邓村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白族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历经一千多年、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p><p> 诺邓村四面环山,海拔2000米左右,历史上曾一度是滇西地区商贾云集的贸易中心。因此,依山而建的现存民居仍保留着大量明清两朝建筑,原态原貌相当完整,在云南以至国内都是比较罕见的。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更是让诺邓火腿传遍了大江南北。</p> <p>这个见诸于史籍,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蛮书》中已经对诺邓有明确记载,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p> <p>借用朋友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俯瞰诺邓古村落的美景。</p> <p>历经半个月,终于完成了云南之旅,云南有众多美丽且古老的城市和古镇,希望有生之年再能来这里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再见了美丽的云南,再见了昆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