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之美:冬至 <p>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时间点在12月21~23日之间。</p><p><br></p> <p>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甚至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p> <p> 春秋时期,冬至被定为一年的开始,全国过新年。</p><p> 在汉代,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的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在这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汉代以后,冬至和过年分开,有了专门的“冬至节”。</p> <p> 唐朝和宋朝的时候,冬至是祭天和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一天要到郊外去举行祭天大典,北京的天坛,就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帝祭天的地方。老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亲祭拜。</p> <p>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天一天天长起来,而黑夜一天天短起来,但短期内气温仍然会继续下降,各地的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开始进入“数九寒天”。</p> <p> 从冬至当天开始数,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完“一九”数“二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叫做“冬九九”,也叫“数九”。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数完“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桃花开”,那时候天气就暖和了。小朋友们,快来一起读读《冬至九九歌》吧。</p> <p> 冬至开始入九,古人发明了“九九消寒图”的消遣方法,来挨过漫长寒冷的冬天。首先画一幅有九朵梅花的素梅,每朵梅花九个花瓣。从冬至这天起,每过一天就为一个花瓣涂上颜色,涂完一朵梅花,就过了一个九,涂完九朵,冬天就过去了。</p> <p>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意在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鞋上的刺绣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的刺绣多是花鸟。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走街串巷,夸耀收到的鞋帽。</p> 节气之美:冬至三侯 <p>一候:蚯蚓结</p><p> 冬至时节,天寒地冻,地下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过冬。</p> <p>二候:麋角解</p><p> 麋,即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在我国曾经一度濒临灭绝。雄麋鹿有长长的角,每年冬至前后,它们的角会自然脱落,要到第二年夏天才会长出新角。</p> <p>三候:水泉动</p><p> 冬至时节,深藏于地下的水和山中的泉水并没有结冰,仍然在悄悄地流动,并且是温热的。</p> 节气之美:冬至故事 <p> 祛寒娇耳汤</p><p> 东汉名医张仲景医术高明,被人尊称为“医圣”。相传他在辞去长沙太守一职、告老还乡的时候,正好赶上冬天。</p><p> 当时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他在途经白河边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而且因为太过寒冷,连耳朵都冻烂了。看到这里,张仲景心里非常难受。</p><p> 回家之后,张仲景一边张罗着开办医馆、为百姓治病的事情,一边想办法医治那些冻烂耳朵的人。不久,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即“祛寒娇耳汤”。</p><p>几天后,张仲景派徒弟在南阳东关搭了一个为穷人免费舍药的棚子。而开张的那天正好是冬至,舍的正是“祛寒娇耳汤”。</p><p> 这个“祛寒娇耳汤”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物共同熬煮,然后捞出干货切碎,并以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故名“娇耳”。此后,再将这“娇耳”下锅煮熟,最终和原汤一起食用。</p><p> 当时,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配两个“娇耳”。大家吃了“娇耳”,喝下汤水,顿时感到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很多人耳朵上的冻伤在不久之后竟然就不治而愈了。</p><p> 后来,这个“祛寒娇耳汤”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最终演变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p> 节气之美:冬至吟诗 节气之美:冬至谚语 <p>1.冬至有霜年有雪。</p><p>2.一年雨水看冬至。</p><p>3.冬至无雨一冬晴。</p><p>4.冬至有霜,腊雪有望。</p><p>5.冬至前后,冻破石头。</p><p>6.冬至阴天,来年春旱。</p><p>7.冬至不冷,夏至不热。</p><p>8.冬至暖,烤火到小满。</p><p>9.冬节丸,一食就过年。</p><p>10.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p><p>11.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p><p>12.冬至一日晴,来年雨均匀。</p><p>13.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p><p>14.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p><p>15.冬至挂虹,一个月雨蒙蒙。</p><p>16.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p><p>17.冬至天晴日光多,来年定唱太平歌。</p><p>18.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p><p>19.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p><p>20.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p> 节气之美:舌尖上的冬至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看来,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节日。所以人们对它非常重视。冬至这天,北方地区有吃水饺的习俗,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包饺子,有的和面,有的擀皮,有的剥蒜,大家吃着一起包出来的饺子,心里也会变得暖暖的。民谚亦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我国南方地区在冬至这天则有吃汤圆的习俗。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圆”,“圆”有“团圆”、“圆满”的寓意,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传统的汤圆一般用芝麻、桂花或红豆等做馅心,煮熟食用;有的地方也流行吃用猪肉、葱花做馅儿的咸口汤圆,并将汤圆蒸着或炒着吃。</p> <p class="ql-block"> 在江南一带,人们在冬至夜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个叫共工氏的人,他有一个孽子,作恶多端,在冬至日死了,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糯米饭吃,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于是,冬至吃赤豆糯米饭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p> <p class="ql-block"> 在冬至这一天,全国各地会吃不一样的美食来庆祝。北方人喜欢包饺子或馄饨,南方人会吃长线面或汤圆,还有山东滕州的羊肉汤,宁波的番薯汤果,传统姑苏人家的冬酿酒(桂花米酒),江南水乡的红豆糯米饭,福建的姜母鸭,杭州的年糕,台湾的糯糕等等。</p> 节气之美:冬至绘本《包饺子》 <p class="ql-block"> 冬至到了,今天可该吃饺子啊!这不,福奶奶包好饺子,等锅开了煮饺子呢。“当当当。”有人敲门。</p> <p class="ql-block"> “是谁呀?”福奶奶开门一看,是隔壁院子里的宝儿。“快来吃奶奶做的韭菜馅饺子。”宝儿最喜欢吃福奶奶包的饺子了,馅大皮薄,一口一个。吃够了,临出门的时候,福奶奶盛了一碗饺子,放在提盒里,让宝儿带回去。“拿回家,慢慢吃,吃完了,就来找奶奶。”</p> <p class="ql-block"> 宝儿迈出院子,刚关上福奶奶家的门,忽然觉得有谁在揪他的衣服。他回头一看:啊,是只小狗!</p> <p class="ql-block"> 小狗看着他,宝儿寻思:“你饿了?”他打开碗盖子,把饺子递给了小狗。小狗吃得那叫一个香!碗空了,宝儿想起福奶奶的话,他又折了回去。</p> <p class="ql-block"> 宝儿出来的时候,刚关上福奶奶家的院门,又觉得有谁在揪他的衣服。他回头一看:啊,小狗的旁边又多了只小猫!</p> <p class="ql-block"> 小猫看着他。“你也要吃饺子?”宝儿打开碗盖子,把里面的饺子一骨脑儿送给了小猫。</p> <p class="ql-block"> 宝儿从福奶奶家出来的时候,刚关上院门,衣服又被谁给揪住了。“是谁呀?我不能给你饺子了,福奶奶家的饺子不多了。”说着,他回头一看,“是你啊!”</p> <p class="ql-block"> 没错,来的是贝儿。宝儿把饺子给了贝儿,贝儿和小狗、小猫又把饺子全吃光了。这时,院门“吱”的一声开了,福奶奶探出了头。“外头多冷啊,快进屋!大家这么爱吃饺子,那咱再多包一点儿。”</p> <p class="ql-block"> 福奶奶家里,拌馅儿的、擀面皮的、包饺子的,孩子们干得真不赖呢!</p> <p class="ql-block"> “我爱吃饺子!”“还有我!”“我也爱吃!”“我们都爱吃饺子!”窗外聚集起了越来越多的小动物们,他们看着热锅里的饺子,好眼馋啊!</p> <p class="ql-block"> “进来,快进来啊!大家一起吃饺子,人多才热闹嘛。”</p> <p class="ql-block"> 这下子,屋里可真热闹!小兔子揪面团,松鼠擀面皮,喜鹊送饺子皮……福奶奶包啊包啊,包了一大盖帘儿的饺子。</p> <p class="ql-block"> “饺子下锅喽——”贝儿端碗,宝儿拿醋,麻利儿地摆好了饭桌。</p> <p class="ql-block"> 热热闹闹的冬至节,大伙儿大口大口吃着饺子,都说:“福奶奶包的饺子真好吃!”</p> 节气之美:我们的冬至 包饺子 吃饺子喽 <p class="ql-block"> 冬至节师生包饺子活动,已经是我们学校的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了。每年,同学们都会在温馨的节气里感受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我们将继续行走在优秀传统节日文化里!</p> <p class="ql-block">编辑:刘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