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扎灯笼

翟高潮

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回家,本来筹划用心做几顿饭,好好抚慰一下妻子和女儿被外卖折磨了整整一周的胃口。谁想晚饭时女儿和我们商量,说学校准备在元旦举办学科灯展,倡议有条件的同学带一个灯笼参加,最好是自己在家做的。是啊,孩子学习压力很大,老师尽心尽力,也都不容易,难得有个放松的机会。做为家里,应该无条件支持,顺便也表达一下心意。想了想,我和妻子都表示支持。妻子周日还要上班,没有时间,所以,陪孩子做灯笼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只能交给我了。 接了任务,我却犯了愁,是啊,拿啥做呢?久在城里,是比小时候在农村方便了许多,出门坐车,吃喝用度随手可以买到。但也没有了农村里可以稍微踅摸就能找到的棍棍杖杖。寻找扎灯笼的材料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我刚长大的时候,父亲曾经用高粱脖子给我扎过灯笼,忙活了整整一天。让我在舅舅家给我送来灯笼前就嗨了好几天。女儿长大了,城市里没了高粱脖子。愁得我晚上做梦都在奔波扎灯笼呢。 一大早我就起来,挨个儿逛周边的五金店和杂货店,搜集做灯笼的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菜市场里的杂货店里找到了炸油饼专用的长筷子和吃饭的竹筷子,还有绑扎用的细铁丝,顺便再配一个应急灯球做光源,框架材料就算是齐活了。赶紧买来回家做起来。回到家,女儿也睡醒了。拿来尖嘴钳子、直尺、铅笔,我按照依稀记忆中父亲当年给我扎灯笼的形制,带着女儿忙活起来。等完成灯笼框架,我俩都觉得饿了,一看时间,中午十二点多了。我俩下楼草草吃了个午饭,顺便采购下午要用的灯笼蒙纸。女儿坚持要在灯笼上写字,就买了一沓宣纸,鲜花店里有透光性好的红棉纸,也买了一沓做蒙纸。 <p class="ql-block">  灯笼的四个正面,元旦两个字占了两个面,另一个她坚持要我给她写上王安石的《元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爆竹声中一岁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风送暖入屠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门万户曈曈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 剩下的一个面写什么呢,她却一时没了词。忽然她问我:“爸爸,我记得你去年写过一首元旦的诗,你也把那首诗写上,刚刚好。“那就写上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雪柴薪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日枝头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来猪似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昌鱼化龙。</p><p class="ql-block"><br></p> 晚上,我们敬爱的领导下班回来了,和我俩一起完成了最后的蒙纸作业,还美美的犒劳了我们一顿羊肉泡馍。回家路上,又买来八个垂穗亲自缝上,高屋建瓴地画龙点睛了一笔。 <p class="ql-block">  看着我家做的灯笼挂在女儿的校园里摇曳着,虽然有点丑,呆丑呆丑的那种丑,但心中还是有满满的成就感哦。</p> 我刚长大的时候,父亲用高粱脖子给我扎灯笼,忙活了整整一天。女儿长大了,没了高粱脖子,我找来长短筷子给女儿扎灯笼,也忙活了整整一天。我的手艺不行,还是得叼空回去和父亲学学手艺才能再来卖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