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杨凤至——一个爱思考、喜琢磨的小姑娘。2020年新入职我校,刚踏上教育岗位不到5个月,但她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学习。</p><p><br></p> <p> 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把控课堂纪律?如何练习?一点点、一滴滴……从模糊到清晰,从混沌到条理!教育无小事,任何事都是事无巨细,坚持做实做好!杨凤至老师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p> <p> 杨凤至老师对数学教学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虽然课本上的知识零散,不利于学生系统记忆,但它的每个例题几乎都能代表一个题型。如果不去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的头脑是混沌的。而数学这个学科,本身并不是混沌的。它有结构,有知识框架,有内在联系。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孩子去总结,归纳。因此,她整理了知识清单和题型归纳。</p><p> </p> <p> 坚持的过程中,她也有过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全心的投入是不是在做无用功,是不是徒劳。但怀疑之后,她找到了答案,要坚持做下去。她说我只是想竭尽所能的为这群孩子做点什么。她亲自整理,标出重点,理出解题思路,归纳出解题方法。她说:“我想55个孩子只要有1个孩子觉得这些对学习数学有帮助,那就是值得的。而事实证明,并不止一个孩子觉得这份归纳对学习帮助很大。</p> <p> 一张张手稿就是一份份反思,有课上的,有课下的,有关于孩子的学习的,有关于自己的教学的……</p> <p>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杨凤至老师的努力下,孩子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好,孩子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与日俱增!</p> <p> 在不久前的题组讲题活动中,她讲解了一道按比分配的问题,学生给出了五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一种方法所用到的知识,将按比分配的问题与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数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发现比,分数,百分数都能表示两个数的比的关系。进而体会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发现知识之间是可以串联的,将所学知识串起来,形成组块,体现出了结构教学。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p><p> </p> <p> 杨凤至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是她自己的幸运,是数学人的幸运,也是一小的幸运!俗话说,三年站稳讲台,五年崭露头角,十年小有名气,只要我们牢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付出了,再积累、再沉淀,就一定会有收获!</p><p> 没有哪条捷径能让你出类拔萃,更没有哪些艰难困苦是白白煎熬!加油吧,年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