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2月初,我和手机摄影一日一图的几位编辑和主管从千里之外的武汉、北京等地赶到广西北海,探营林添福老师湿版创作工作室。林老师的工作室设在侨港镇的海边渔市附近。林老师带着我们去渔市购买创作湿版作品的鱼道具,面对从未见过环境与景象,兴奋激动之余,我用手机抓紧时间记录了一个个鲜活的渔市场景。</p> <p> 侨港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区南部,地处北海银滩中段,东起银滩中路,西接银滩西区,北至金海岸大道,南临北部湾。</p><p><br></p> <p> 1978年由于越南黎笋当局亲苏反华,导致大批华侨回国,中国政府本着“一视同仁,不予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方针,为难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必要的就业机会,扶持和鼓励其发展生产,提高其自食其力的能力。1979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出资建立了难民安置点——华侨渔业公社,安置难侨7700多人,这便是侨港镇的前身。</p><p><br></p> <p> 宁静拥挤的港湾。</p><p><br></p> <p> 侨港镇大部分居民以从事渔业为生,有各类渔船800多艘,其中大功率钢质渔船150艘,年捕捞量达10万吨以上,是广西最大的海产品深加工基地。</p><p><br></p> <p> 每天凌晨两点,渔市就开始忙碌起来,渔民与买鱼货的人戴着头灯,打着手电进行交易。</p><p><br></p> <p> 天渐渐亮起来,陆续回来的小渔船。</p><p><br></p> <p> 这位渔民在码头岸边等来了渔货的小木船。</p><p><br></p> <p>腼腆的渔民,见我拍照,不好意思的抬起手。</p><p><br></p> <p>手脚麻利的卸货渔工,一箱箱渔货飞到岸上。</p><p><br></p> <p> 满满一船渔货转眼就快卸完了。</p><p><br></p> <p> 一二一,一二一,合力用力真带劲!</p><p><br></p> <p>搬的不是小鱼小虾,是希望。</p><p><br></p> <p> 太阳升起,金色光芒洒向渔市,码头更加忙碌起来。</p><p><br></p> <p> 从渔船上搬下的货已经码放整齐。</p><p><br></p> <p> 见我拍照,渔老板顿时警惕起来。</p><p><br></p> <p> 熙熙攘攘的人群占满了码头。</p><p><br></p> <p> 新鲜的鱼货,被打货的人团团围住。</p><p><br></p> <p> 抱着孩子来买鱼。</p><p><br></p> <p> 买多买少,好商量。</p><p><br></p> <p> 繁忙的码头一角。</p><p><br></p> <p>渔货卖完,收工。</p><p><br></p> <p> 渔货全部卸完,船老板轻松走上船弦。</p><p><br></p> <p> 海上“出租车”,等待客人上船。</p><p><br></p> <p> 乘坐“出租车”出海买鱼回来的游客。</p><p><br></p> <p> 出海购物的游客上了海上“出租车”。</p><p><br></p> <p> 装车,待发!</p><p><br></p> <p> 天气晴好,心情真爽,整装待发。</p><p><br></p> <p>看到红衣服的人,绝不放过,赶紧拍下来。</p><p><br></p> <p> 发现一辆手动推拉的运输小车。</p><p><br></p> <p> 装活鱼的塑料彩色大桶,非常吸引眼球。</p><p><br></p> <p> 知道吗,这是海上小超市。</p><p><br></p> <p> 船上还送煤气呢,服务项目丰富。</p><p><br></p> <p> 这位渔民友好的向我展示他的鱼很新鲜。</p><p><br></p> <p> 渔货买了个好价钱,渔民满脸喜悦。</p><p><br></p> <p> 码头渔市里的女搬运工。</p><p><br></p> <p>渔市里的女搬运工也是码头一道靓丽的风景。</p><p><br></p> <p> 抱着孩子逛渔市妇女。</p><p><br></p> <p> 等待活儿的渔民工。</p><p><br></p> <p> 等活儿,墙角晒太阳的渔民。</p><p><br></p> <p>红日东升,面向朝阳,迎接新的一天……</p><p><br></p> <p> </p><p><br></p><p> 林添福老师湿版技法“炼鱼”全过程</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