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昔阳古称沾县、乐平,秦时设县,民国初改称昔阳。沧海桑田,岁月蹉跎。1954平方公里土地,见证着金戈铁马,朝廷更迭,内忧外患,艰苦探索,迎来新中国诞生,迎来中华民族振兴的新时代;流淌着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与时俱进的传统血脉,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4万多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阔步前进在建设富裕、文明、平安、绿色新昔阳的宏伟征程。 1937年之前,共产党组织在昔阳还是空白。日寇侵凌造成家破国亡的岌岌可危局面,昔阳有缩影般呈现。缘于八路军开进,黄岩底战斗、广阳战斗的胜利,让乡亲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曙光,更有八路军派遣干部帮助建立地方党组织,发动抗日,从而挽救了昔阳危亡。 昔阳党组织并非于本土妊娠。是外派的共产党人深入昔阳,以抗日名义,秘密组建党工委、县委,并在皋落建立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开始,逐步向基层、向农村扩展,在抗日旗帜下丰满羽翼,进而科学而迅速地在抗日政权和统一战线中掌握领导权,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随着新中国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昔阳县委成为这块古老土地的领导核心。</h3> <h3> 党组织诞生于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承担挽狂澜于既倒之责,仓促上阵,思想准备、组织储备严重不足,前进路途艰厄,有胜利,也有挫折,甚至出现昔西县委遭受内忧外患夹攻,几近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正是由于党组织建立伊始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相信共产党人是种子,人民是土地,始终在人民群众中扎根。昔阳县的父老乡亲在抗战的残酷环境中认识了共产党,党组织也以全部心血贯彻党的宗旨、信仰,以共产党人的带头冲锋陷阵,流血牺牲,赢得群众的信任、尊重。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保护,党组织才站稳脚跟,越战越强。 抗日战争时期,曾有近30位后来成为共和国将军、部长乃至领袖的人物,在这片土地投下战斗的身影,他们的革命生涯与昔阳有过交集。朱德将军在昔阳给妻子写信,感慨于自己投身革命,身无长物,嘱托变卖家产以奉养母亲。任弼时在沾尚暂住时,随身携带着长征时吃剩的半条皮带。陈赓几次过昔阳,战斗日记里留有艰苦征战的雪泥鸿爪......昔阳县委从诞生之日起,切身感受老共产党人对革命的丰功伟绩,耳濡目染他们艰苦奋斗、与人民同共苦的的优良品质、高尚情操,一代一代的县委成员,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20世纪50至70年代,昔阳县委制定并坚持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制度,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竭诚为民。昔阳干部参加劳动的经验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肯定。</h3> <h3>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新中国建立后,昔阳县委紧跟党中央步伐,积极探索强县富民之路。20世纪50年代,曾发现、培养大寨、白羊峪、刀把口三大典型,积极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上探索兴县富民之路。六七十年代,县委领导全县集中改造土地,兴修水利,推广科学种田,千方百计兴办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为支援国家现代化建设,为提高民众幸福指数弹精竭虑,苦心探索。改革开放时期,又在引进资金、项目,加快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建设绿色、平安、幸福新昔阳上,多方发力,成绩斐然。 从日寇包围村庄,搜捕共产党、八路军的的紧要关头,勇敢赴死以救全村的刘金荣,到献身本职工作,退休不退本色,临终还为群众义务看病的郭秉谦;从钻避难窑、穿麻袋片坚持抗日,终至献出生命的路世享,到自然灾害面前志不屈旗不倒,顽强地对困难说“不”,带领群众实现“三不要三不少”的陈永贵;从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下组织农民互助生产,冲破敌人封锁,保障群众生活的王殿俊,到带领乡亲开辟荒山荒坡,广种板栗、核桃,在晋冀交界的穷乡僻壤实现小康的时双印;从抗美援朝战场荣立一等功,转业地方以平凡人默默奉献,直到去世从不言功的张来元,到党叫干啥就干啥,一生十余次职务变迁、岗位转移,始终如一贡献人民的易中希......共产党人一代代,一个个,勇立时代潮头,勇当群众表率,以行动为党的宗旨代言。 抚今追昔向未来。无数事实表明,没有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就不会有昔阳的共产党人;没有共产党人以使命担当始终不渝贯彻党的宗旨、路线,就不会有昔阳繁荣、富庶、幸福的今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新时代的新昔阳。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在这极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更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需要发扬以往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继续向前。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群众是阅卷人。” 唐代诗人杜牧曾感慨于秦朝兴亡的历史教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之。”无论党的事业和国家战略的兴盛发达,抑或子孙后代的长久福祉,传承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传承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实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功德无量的担当。 诚然,那些战火连天、激情燃烧的场面已经远去,但岁月带不走那一个个熟悉的姓名,淡化不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昔阳的党建史,是以鲜血、汗水甚至生命书写的故事凝结而成,或叱咤风云,或平静如水,都浸透着老一代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故事背后,有伸手可触的精神,有一脉相承的品质,有感同身受的初心。那些历史文物上的先人遗迹,或许可以为我们现今的教育提供现实关照。 还有那些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党的事业贡献生命的人们——抗战时期,他们以青春年华远离家乡亲人,奔赴抗日前线,将忠骨托付于昔阳的青山。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告别刚刚获得的新生活,南下北上,继续战斗,最后客死他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呕心沥血,竭诚奉献,为人民幸福流尽最后一滴血。现在新时代的幸福,烈士们孜孜以求,却未曾分享,而他们的精神、担当、功德,是党的宗旨的最好诠释,永远激励我们思考,当初出发的码头在哪里,来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今后的路该怎么继续走? 这,正是建设这个党员党性教育基地的宗旨所在。 2020年12月16日</h3> <h3>光辉历程一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日军侵占昔阳县前夕的1937年9月8日,中共昔阳县工作委员会成立,隶属于平定特委(即晋东特委),赵武成任工委书记。工委成立后,立即挑起领导昔阳县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担。11月5日,昔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皋落成立,是为太行区最早成立的抗日民主县政府。随后,中共昔阳县工委派党员骨干出任各区区长,组建抗日民主区政府。11月中旬,中共昔阳县工委改名为中共昔阳县委。县委将昔阳县牺盟游击队改编为昔阳县游击纵队,共产党员李之实兼任政治委员,把这一支地方抗日武装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县委把组织动员民众积极参军参战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从1937年12月下旬至1938年2月,有20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八路军,并陆续组建了晋东游击队、龙门游击队、正太游击队、昔东县人民子弟兵独立营、金山抗日游击队、横山抗日游击队等地方抗日武装。1938年5月为适应斗争形势的变化,昔阳县分为昔东县和昔西地区两部分。原中共昔阳县委改为中共昔东县委。组建中共平(定)昔(阳)西县委,对外称“牺盟工作团”。1940年3月,平昔西县委分设为中共平西县委和中共昔西县委,昔西县委领导昔西地区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从1937年8月昔阳县牺盟游击纵队成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间,昔阳县共有3247人响应共产党的号召,自愿加入抗日武装队伍,其中不乏“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悲壮场面和子承父业,兄弟参军,前仆后继的动人事迹。 中共昔阳县委以抗日武装为依托,创建和保卫了抗日根据地。泥澄口围歼战、黄岩底伏击战、广阳伏击战等,沉重打击了日伪,创造了抗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在武装保卫根据地的同时,共产党在根据地内进行锄奸反霸、反特务、反“维持”、减租减息,实行“合理负担”、扶持工商业,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了文教卫生事业,改善了人民生活,鼓起了人民的抗日斗志。 日军侵占昔阳8年,推行殖民统治的“治安强化”实验县,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制造杀人惨案30余起,杀害无辜群众4908人。其中震惊华北的西峪惨案一次被日军杀死386人,全家死绝者25户,抢走牲畜100余头,粮食财物被抢劫一空。共产党员刘金荣为掩护群众挺身而出英勇就义。抗战8年间,昔阳境内发生大小战斗数百场,千余人成为抗日烈士,其中著名的“三李”(李之实、李继潜、李兴贵)、“三烈”(路世享、陈殿辅、阎凝义)以及王居仁、赵有仁、刘金荣等在残暴的敌人面前无畏无私,以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视死如归,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永远彪炳史册流芳千古。 昔阳县的党政军民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配合正规部队持续打击日本侵略者,不断取得胜利。1945年8月22日,昔和独立团在全县民兵的配合下,一举解放昔阳县城,昔阳全境获得解放,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1946年6月,昔阳县委根据太行二地委传达的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邯郸会议精神,在全县开展土地改革。1948年12月,全县完成土地改革,昔阳县人民政府向农民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44831份。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以法律形式得以保障,封建私有制在昔阳县这块土地上宣告结束。全县40228户得到了523755.6亩土地,23796个雇农挣脱了地富的剥削枷锁,3464个流离失所讨吃要饭的贫苦农民获得了安定的生产、生活条件,1384个无家可归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屋和土地,140个卖儿卖女的父母找回了自己的儿女,农村各阶层拥有的土地和财物基本平衡。 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极大地激发了翻身农民组织起来努力生产和参军参战支援全国解放的热情。到1948年8月底,全县3868名优秀青壮年分七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1404名经过抗日战争锻炼和考验的优秀干部随军北上南下,支援新解放区进行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剿匪反霸斗争,与当地人民共同为新中国的诞生和革命建设做出贡献。至1949年4月,全县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到3833个。194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7.86万亩,接近战前(1936年,下同)48万亩的水平;粮食总产量3217.5万公斤,超过了战前的3013万公斤。手工业、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文教卫生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 、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昔阳县再次掀起参军高潮。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全县共有592名青年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县捐献的钱、物折合人民币171.52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援了抗美援朝。 从1953年起,全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粮食供应日趋紧张。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昔阳县以大局为重,连年超额完成国家的统购任务。1953年,昔阳县在上年试办初级社的基础上,初级社得到较快发展。1955年底,昔阳县共有初级社510个,入社农户37748户,占到全县农户的96%。1956年1月,昔阳县委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作出初级社全面转高级社的决定。月底,510个初级社合并成了256个高级社,全县对农业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月16日,昔阳县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对私营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8年10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昔阳县委为了振兴农业经济,搞好农村工作,恢复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总结了刀把口大队发展畜牧业,白羊峪大队发展林业,大寨大队发展农业的先进经验,并把它们称为“昔阳县里三枝花”,让全县的农民看到了希望,提高了信心和勇气。1961年3月26日,昔阳县委作出《关于认真推广大寨经验的决定》。肯定并推广大寨整修土地,增施肥料,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基本建设;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政策,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认真坚持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和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妥善地处理生产队和生产小队之间的关系;“四固定”“三包一奖”、定额管理、评工记分等制度坚持始终;树立正确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等经验。1962年2月,大寨大队被山西省委、山西省人委树为特等农业先进典型。5月12日,昔阳县委总结大寨大队连续增产13年的经验并在全县推广。 1963年8月初,大寨大队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大寨党支部提出大灾之年“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即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社员口粮不少,向国家售粮不少,社员收入不少。《山西日报》、《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大寨的先进事迹。1964年毛泽东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农业要靠大寨精神”,还在12月26日邀请陈永贵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很长的篇幅介绍了大寨之后,提出:“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向全国的干部发出号召:“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农业学大寨运动从此开展。 学大寨期间,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治山治水,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67年至1978年,共铺开农田基本建设工程6418处,累计投工10403万个,打石坝163.36万米,碹涵洞14.23万米,垫滩949处,闸沟1101条,共造地6.1万亩,建成大寨田17万亩。建成中小型水库25座,总库容6116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91平方公里。挖截潜流160余处,建设干支渠531条,长60.02万米,建设各类水灌站455个,发展水浇地6万余亩,动用土石19676万立方米。扎扎实实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1969年粮食亩产达《纲要》,1975年“过黄河”,至1979年,昔阳县共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31亿公斤。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高度评价昔阳县取得的成就:“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县像大寨、昔阳那样,粮食就没地方搁了。”<br><br></h3> <h3> 三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昔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掀开了昔阳历史的新篇章。1978年9月20日,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课。1982年7月,县委提出“解放思想,致富昔阳”的口号,并把它作为县委的中心工作,鼓励农民大胆劳动致富。9月,昔阳县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1984年2月,县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挖煤、广开路、勤育人、多栽树”的致富昔阳十二字方针和十五条进一步放宽政策措施。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春风从农村吹进城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先后在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利改税、产权制度改革等,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昔阳县委全面启动农村小康建设,在城市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1997年8月,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十一五”期间,昔阳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543公里,100%的乡镇实现“乡乡通”,99.4%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80%的行政村实现“户户通”。2007年农村公交车开通率达到96%。 中共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昔阳县委从本县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作出了《关于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跃升战略”和“倍增计划”的意见》,具体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开发“三大基地”,构筑煤电化工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两大园区”。阳煤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大型企业落户昔阳。 2005年,昔阳县委根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县委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 “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多措并举、整村推进,农村呈现出新的气象。同时按照 “稳定传统产业、做大特色产业、培养链条产业、打造品牌产业”的发展思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施“西菜东果”战略、“3212”规模养猪工程。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从2005年到2016年,昔阳县先后有迎宾东街、行政服务中心大楼、颐民公园、松溪滨河公园等市政工程竣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万立方米的净水厂、县城集中供热工程、新人民医院、昔阳中学新校区、晋祥养老院、新汽车站等一批民生工程的实施,拓宽了城市空间,提升了县城品位。县城沿街整体立面改造及美化亮化,梯云阁、三义阁、县衙门等文化古迹的维修恢复,县城周围城中村的改造,步行街、小吃城等“六大八小”市场的兴建,12公里环城河道的治理,8组60面特色鲜明的文化墙及35座城市雕塑的新建等等,都为扮靓县城景色,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提供了新的元素。2016年,昔阳县入选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开始,又启动了沾岭公园、朝阳街、城壕街、沾岭路的绿化建设,县城内共有7个大公园,50余个小游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6平方米,绿地率41.5%,绿化覆盖率45.3%。2017年,昔阳县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从2019年开始,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全面铺开。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十一五”期间,昔阳县委、县政府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村“五保”、低保、社会救助等各类救助资金,扩大了社会保障覆盖面。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8年昔阳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加大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昔阳县委进一步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落实“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落实“两个责任”和开展巡察工作,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2019年9月11日,昔阳县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对全县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动员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守初心、担使命,全面拓展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新局面。 经济工作加快转型发展。2017年2月,昔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本县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决定将昔阳煤电化产业循环园升格为昔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项目填补昔阳新能源产业空白。光伏发电开辟能源新领域。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建成,煤层气发电进入了新的发展期。2018年又有16个转型重点项目集中开工。2019年、2020年在上海、天津举行的招商引资暨重点项目签约会上,总投资225.9亿元的17个项目成功签约。这些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13年,昔阳县成立好人事业促进会,制定出台《昔阳县首届“昔阳好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当年11人当选为首届“昔阳好人”。到2020年昔阳县共评选昔阳好人七届,50人入选。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昔阳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全县党政民共同努力,2018年9月7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昔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山西省首批、晋中市首个省级脱贫摘帽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继续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标准,提高脱贫水平,向乡村振兴进军。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县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夺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一个文化昔阳、文明昔阳、平安昔阳、和谐昔阳、幸福昔阳正向我们走来。</h3> <h3>结 语<br>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br>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打开党的建设壮丽画卷,对话历史,去回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老一辈共产党人风雨兼程、上下求索、矢志不渝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辛历程;审视现实,去体悟100年的奋斗积淀,一代代昔阳干部守护历史、传承精神、众志成城交出小康昔阳时代答卷的奋斗精神;昭示未来,去展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永葆初心、践行使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奋力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的宏伟蓝图!<br>大道健行,驰而不息。<br>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时代的共产党人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一个时代的路径抉择。在践行使命、探索路径中,一代代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红线,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当前,站在“两个大局”高度,纵观昔阳发展轨迹,更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指出的“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这一指示的重大意义。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都要学习好、传承好老党员、老同志、老干部“离岗不离责、退休不褪色”的风骨情怀,始终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牢记殷殷嘱托、彰显党建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蹚新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作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坚定不移走实走好转型发展金光大道,奋力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昔阳篇章!<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