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的美篇

海纳百川

回老家散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2019.8.25</i></p><p class="ql-block"> 受血浓于水的亲情驱使,时隔三年后,我再次回老家。</p><p class="ql-block"> 本打算端午节成行,在桂林的哥哥说也要回去,并约我一同前往,才拖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8月7日傍晚先到沈阳伯父家,哥哥早3小时参加完战友辽阳聚会先期到达。</p><p class="ql-block"> 伯父住在铁西区牛新屯一路三街的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房子显得破旧。伯父今年90周岁,已卧床5年左右,见到我们都不认识了,都得经介绍才能想起。</p><p class="ql-block"> 伯父一侧胳膊和腿不太好使,双腿肌肉明显萎缩,大脑有时清醒有时糊涂,好在堂妹给他雇了保姆全天照顾,堂妹经常回来看望陪伴,帮助料理家务,使伯父生命得以延续。让人气愤的是堂妹的两个哥哥,简直是伯父白养他们,尤其是老二,据保姆张姐说,她来3年多没见过老二回来。何况还有个脑残堂姐需要照料,真让堂妹苦不堪言。 </p><p class="ql-block"> 在堂妹小英家住了一宿后,我们于8月8日回到老家辽宁北镇。</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正好立秋。</p><p class="ql-block"> 北镇老家的上一辈只剩下老姑和老舅。我们先到的老舅家。表弟福永和媳妇到沟帮子车站接的我们,经过半小时的车程到了老舅家。老舅家的房子坐落在村子东头,是在姥姥家房子原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翻盖的四间房,其中大屋占两间,厨房占一间,东屋一间存放杂物,翻盖后的房子延用了旧房子的房梁、炕沿和房门,现在看显得很陈旧。近年来,他们在阳面房檐下像扣塑料大棚一样支上钢筋支架,平时用纱网通风和遮挡蚊蝇,雨天和冬天用塑料布来防雨和保暖。这对于老旧房屋不失为一项不错的应对措施。</p><p class="ql-block"> 老舅家的地址原来叫辽宁省北镇县五粮公社民屯大队第七生产队道口屯,现在叫辽宁省北镇市(隶属于锦州市)中安镇民屯村七组。原来的五粮公社后改为五粮乡,再后来又撤乡变村并入中安镇。</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承载着我们兄弟四人一半儿的童年记忆,是我们外婆的澎湖湾。我们在学龄前,分别由姥姥带到老家生活一到两年,并且在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疏散人口时,我们哥四个同时在姥姥家呆了九个月。那时,舅舅舅母和姥姥姥爷在一起过,一同照顾我们,四个半大小子,正是能吃和淘气的时候,现在回想起来多不容易呀。现在,姥姥姥爷去世多年,老舅舅母以及立春大姐(大姨家姨表姐)等就成了我们对姥姥家的情感寄托。 </p><p class="ql-block"> 得知我们到来,大姨家振贵二哥、振龙表弟、立春大姐及姐夫翟海金等先后前来看望,老姥家德奇大舅母、福余家三嫂也过来打唠,老舅家二表妹纪玲一早就被舅母叫来帮助做饭。席间,我们先后向老舅、舅母、德奇大舅等老一辈敬酒,向其他亲人们敬酒,由衷感谢亲人们当年对我们的悉心照料,畅叙思念家乡之情,尤其哥哥已有42年未回老家,更是感慨万千,溢于言表,不由得让我想起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p class="ql-block"> 本来,我们计划的行程是除在沈阳住一宿外先到老舅家住两宿,再到立春大姐家住一宿,最后到老姑家住两宿结束行程。但在出来的哈尔滨地铁上,接到老姑家大姐华姐的视频电话,说她正在老家,周日回成都。这样我们临时对行程进行了调整,即在老舅家住一宿后,第二天上午,到姥姥姥爷及大姨姨父坟上烧纸祭奠后,先赶到了老姑家。</p><p class="ql-block"> 老姑家距老舅家有6里地,在老舅家东南方向的吴家乡姚家窝棚村,同属北镇市。和三年前相比,老姑家的院落门脸有了新的变化,大门拓宽了,大门上的预制石板拿掉了,这从风水学上讲可能更有运气,院子里有效面积扩大了,显得更加宽敞,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老姑今年已95岁高龄,和每次见到我们一样都高兴和激动地流泪。约一个月前,因在屋外关窗户用力过大将右腿半月板拉伤,还在康复中,身体其他还好。和大姐华姐上次见面还是2008年在沈阳伯父过80大寿的时候,这次看上去变化不大,道是大姐夫比15年前见面时苍老了,但他们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表妹丽忱也变化不大,稍有遗憾的是二姐雯姐因身体有恙、常雪先已购得返京票未能见面。老姑家早已四世同堂,重孙子大龙都已20岁了,现就读于沈阳工业大学。跃生大哥今年70周岁,是老姑四个子女中唯一的儿子,大哥在我眼里是农村中的文化人,和其他庄稼人相比,其知识文化水平明显高出一截,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记得我当年下乡在梧桐河农场时,大哥就在通信中叮嘱我:“工作的事认真去做,别人的事帮助去做,自己的事抽空去做”,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的遵循和借鉴。</p><p class="ql-block"> 大哥是农村中勤劳农民的典型代表,既有传统农民的吃苦耐劳,又掌握一些现代农业的种植养殖技术,依靠这些本领,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大哥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依次为大女儿常欣,二女儿常娇,儿子常永,小女儿常雪,四个儿女均已成家。除了常雪在北京定居外,其他三个孩子都在老家务农,老姑、大哥大嫂和常永夫妇在一起过。</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姑就是常家的一宝。老姑的健康长寿除了有爷爷的遗传基因和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修养外,更主要的因素是家庭的和睦,子孙的孝顺和关怀照顾。其中大嫂贤惠和善良的为人更让人十分钦佩和折服,典型的平凡中见伟大,大哥大嫂年复一年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养猪是大哥家的主营收入来源,去年受非洲猪瘟影响,收入亏了四、五万元,现生猪存栏在150头左右,目前猪肉价格上涨到20元上下,衷心祝愿大哥家今年有个好收成。</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跃生大哥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主要靠的是体力的付出,立春大姐家的兴旺则是姐夫姐姐智慧加体力付出的结果。在老姑依依不舍中我们又回到老舅家住了一宿,然后到了立春大姐家。</p><p class="ql-block"> 大姐家在北杨村,从老舅家向东约2里地,就是早年我二姑家所在的村子,二姑家的亲人都已牵居异处。大姐家是近30年前盖的称作“楼座子”,在当年名噪一时,姐夫翟海金当年也是当地风云人物,只是现在告老还乡在家务农,种些果树等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 大姐一直是联系我们和姥姥家亲戚亲情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哈尔滨的二姨(我妈)及四个表弟是她始终的牵挂。振友三哥得知我们回老家特地从沈阳二女儿杨薇家赶回来与我们见面。我们到达后,大姐找来振环大哥、振贵二哥、振友三哥和振龙几个姨兄弟前来作陪,大家到一起格外亲切,共同回顾近50年前在一起的生活往事,无不感慨万千,席间推杯换盏,互致问候,互道珍重,互相勉励,畅叙亲情,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回乡的几天行程里,我们始终被浓郁的亲情包围着,沉浸在亲人相聚的喜悦中,哥哥特为此次老家之行即兴赋打油诗一首:</p><p class="ql-block">重回老家感怀</p><p class="ql-block">别梦依稀四十载,</p><p class="ql-block">寻根故里又归来;</p><p class="ql-block">姑舅体健精神爽,</p><p class="ql-block">旧舍早已变新宅。</p><p class="ql-block">乡村迈步新时代,</p><p class="ql-block">人寿年丰喜开怀;</p><p class="ql-block">勤劳致富结硕果,</p><p class="ql-block">幸福之花开不败。</p><p class="ql-block"> 短短6天行程一闪而过,我们怀着眷恋心情结束了老家之旅。与老家亲人相聚的热烈场面、尤其老姑依依不舍的期盼眼神时常萦绕在脑海中,我们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再次回乡,再次见到老家的亲人们,期待中……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海纳百川 于哈尔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