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2月22日,山东省小学科学网络教研活动齐鲁科学大讲堂第24期潍坊专场如期而至。</p> <p> 本次活动由李三曼老师主持,活动包含三个环节:</p> <p> 一、潍坊团队的三位教师进行课例展示:潍坊渤海实验学校的于淼老师带来的《动物的眼睛》,潍坊经济区锦绣学校的靳雪老师带来的《动物的耳朵》,青州市西苑小学张勇老师带来的《动物的鼻子》。</p><p> 二、专家点评,由齐鲁名师范明刚老师、青岛名师刘杰老师进行点评指导。</p><p> 三、由山东省教育科学院卢巍主任做总结发言。</p> 一、课例展示 <p> 于淼老师开发的课例是《动物的眼睛》,教师展示不同动物的眼睛,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的眼睛特点,并进一步探究动物眼睛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猜想-观察体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有些动物的眼睛是视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适应环境。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p><p> 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p><p> 第一个活动是“探究马、牛、羊的眼睛”,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眼睛特点,猜想眼睛在两侧对于它们生存有何帮助。中间加入一个对比体验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体验活动亲身感受了解眼睛在两侧的视野范围会更广阔,然后验证猜想,进而总结出马、牛、羊眼睛的特点和眼睛能够感知周围环境。</p><p> 第二个活动是“了解猫的眼睛及其感知环境的方式”,观察猫眼睛的瞳孔变化,小组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猫眼瞳孔作用来思考问题,通过观察图片和所学知识相联系得出猫眼瞳孔的变化是与光线有关。</p><p> 第三个活动“其他动物是怎样的感知环境的”,这个活动是在前两个活动基础上进行,学生通过学习已经能够较好掌握观察动物眼睛的方法,把动物的眼睛与环境联系在一起观察总结,让学生独立观察比目鱼、树蛙、猫头鹰的图片进行总结描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观察现象的语言总结能力。</p><p> 第四个活动是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猜想是否所有动物都靠眼睛感知环境,出示蝙蝠这一动物图片,播放蝙蝠夜间捕食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p><p> 这四个活动是让学生从最初只能观察动物眼睛样子、形状等表象到能够把动物的眼睛与其环境建立联系的能力提升。感受猜想-体验观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有些动物的眼睛能够感知环境、适应环境。最后的知识拓展让学生养成科学看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p> <p> 靳雪老师开发的课例是《动物的耳朵》二年级的学生对动物耳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都简单的停留在它可以听声音、长在动物的头上等表象上,对其功能和特点知道的甚少,更难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相联系。为此靳老师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p> 课堂内容由两个活动组成:</p><p> 第一部分是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变化?呈现的是兔子的耳朵分别在夏天和冬天的形态图片,让学生知道兔子的耳朵在不同的季节中会有变化。接下来是兔子的耳朵分别在警觉和放松时的形态视频,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兔子的耳朵在不同状态下会有变化。最终指向“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这一知识点。</p><p> 第二部分是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先呈现了大耳郭驴、非洲象和大耳狐的组图,引导学生将动物的耳郭与其生存环境建立联系进行分析。再呈现了小耳郭的动物,旨在让学生将没有耳廓与其生存环境建立联系进行分析。</p><p>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耳朵是听觉器官,可以感知环境以及与生存环境的关系。</p> <p> 张勇老师开发的课例是《动物的鼻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常见的动物鼻子的位置,也知道鼻子能闻到气味,但是对动物能通过闻气味感知环境以及不同动物鼻子各自的功能与特点并不熟悉。因此,张老师主要运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来探究。</p><p> 整个教学活动由四部分组成:</p><p> 首先,通过探究狗鼻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狗如何通过鼻子感知环境。</p><p> 其次,通过研究大象的鼻子,指导大象具有灵敏的嗅觉,能靠鼻子闻气味感知周围的环境。</p><p> 然后,观察其它动物鼻子的形态结构和了解它们的不同功能,得出动物都能通过鼻子感知环境。</p><p> 最后,通过学习人们利用动物的鼻子服务于生活,并能模仿动物的鼻子帮助人们工作的事例,了解动物的鼻子在人们生活中的利用。</p><p> 通过以上四个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动物是通过鼻子闻气味来感知环境的,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动物的鼻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p> 二、专家点评指导 <p> 齐鲁名师范明刚老师和青岛名师刘杰老师分别对三节课例进行了详细的点评,首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肯定,三位老师选材贴近生活,重难点清晰明确,表达流畅,实现了教学目标。指出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有效的落实了课标要求,紧扣课标知识点,选取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动物的眼睛、动物的耳朵、动物的鼻子选取的教学素材特色鲜明,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满了学习的趣味性。课件的展示和环节呈现紧紧围绕资源开发案例模板进行,条目清晰,环节完整。最后对每位教师开发的课例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如: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概念的结构与重构、在文化渗透方面,如何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寻找恰切的知识落脚点等。</p> 三、总结发言 <p> 活动最后,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卢巍主任做了总结发言。卢主任首先对三节课作出肯定,认为这几节课都尽可能地把动物的眼睛、耳朵、鼻子的功能以及他们与环境的关系讲得比较清晰。对两位专家的点评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后又对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接下来对每一位教师开发的案例作了进一步的要求:一定要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p><p> 也许我们做不到最优秀,但我们一定足够坚持,坚持在问题中寻方向,坚持在探究中聚力量,坚持在合作中求突破。用最朴实的努力擦亮那一扇扇窗。</p>